《博物誌》卷三



《河圖玉板》云: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大秦國人長十丈,中秦國人長一丈,臨洮人長三丈五尺。禹致(宰)〔群〕臣於會稽,防風氏後至,戮而殺之,其骨專車。長狄喬如,身橫九畝,長五丈四尺,或長十丈。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十二見于臨洮,長五丈,足迹六尺。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大人國僬僥氏,長三(丈)〔尺〕。《(時)〔詩〕含神霧》(日)〔曰〕:東北極人長九寸。
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時西王(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當來,乃供帳九華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雲車而至於殿西,南面東向,頭上戴七(種)〔勝〕,青氣鬱鬱如雲。有三青鳥,如烏大,(使)〔俠〕侍母旁。時設九微燈。帝東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彈丸,以五枚與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輒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將何為?」帝曰:「此桃甘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唯帝與母對坐,其從者皆不得進。時東方朔竊從殿南廂朱鳥牗中窺母,母顧之,謂帝曰:「此窺牖小兒,嘗三來盜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謂方朔神仙也。
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香者,帝謂是常香,非中國之所乏,不禮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千)〔干〕乘輿聞,并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鷰卵,三枚,與棗相似。帝不悅,以付外庫。後長安中大疫,宮中皆疫病。帝不舉樂,西使乞見,請燒所貢香一枚,以辟疫氣。帝不得已聽之,宮中病者登日並差。長安中百里咸聞香氣,芳積九(月)〔十〕餘日,香猶不歇。帝乃厚禮發遣餞送。一說漢制獻香不滿斤,〔不得受〕。西使臨去,乃發香氣如大豆者,拭著宮門,香氣聞長安〔四面〕數十里,經數(日)〔月〕乃歇。
漢武帝時,西海國有獻膠五兩者,帝以付外庫。餘膠半兩,西使佩以自隨。後從武帝射於甘泉宮,帝弓弦斷,從者欲更張弦,西使乃進,乞以所送餘香膠續之,座中左右莫不怪。西使乃以口濡膠為(以住)〔水注〕斷絃兩頭,相連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人各引其一頭,終不相離。西使曰:「可以射。」終日不斷,帝大怪,左右稱奇,因名曰續弦膠。
漢武帝時,大苑之北胡人有獻一物,大如狗,然聲能驚人,雞犬聞之皆走,名曰猛獸。帝見之,怪其細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見此獸即低頭著地,帝為反觀,見虎如此,欲謂下頭作勢,起搏殺之。而此獸見虎甚喜,舐唇搖尾,徑(住)〔往〕虎頭上立,(因搦虎面)〔因溺虎口〕,虎乃閉目低頭,匍匐不敢動,(搦鼻)〔溺畢〕下去,下去之後,虎尾下頭(去)〔起〕。此獸顧之,虎輒閉目。後魏武帝伐蹋頓,經白狼山,逢師子,使人格之,殺傷甚眾,王乃自率常從軍數百擊之,師子哮吼奮起,左右(盛)〔咸〕驚。王忽見一物從林中出,如狸,(起)〔超〕上王車軛〔上〕。師子將至,此獸便跳(起)上師子頭上,即伏不敢起。於是遂殺之,得師子一。還,來至洛陽,三千里雞犬皆伏,無鳴吠。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格)〔貉〕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周官》云:「(格)〔貉〕不渡汶水,鸜〔鵒〕不渡濟水。」魯國無鸜鵒,來巢,記異也。
橘渡(江)〔淮〕北,化為枳。今之江東,甚有枳橘。
太古書今見存〔者〕有《神農經》、《山海經》,〔《山海經》〕,或云禹所作。(《周易》)〔《素問》〕,〔黃帝作〕。〔《連山》、《歸藏》〕,〔夏殷之書〕,〔周時曰《易》〕。蔡邕云:《禮記‧月令》,周公作。《謚法》、《司馬法》,周公所作。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食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者,狸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燋也。
毋丘儉遣王(領)〔頎〕追高句麗王宮,盡沃沮東界,問其耆老,〔海東復有人不〕,〔耆老〕言國人常乘船捕魚,遭風吹,數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夕取童女沈海。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國人衣,兩袖長二丈。又得一破船,隨波出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地皆在沃沮東大海中。
大宛國有汗血馬,天馬種,漢、魏西域時有獻者。
越(嶲)〔巂〕國有牛,稍割取肉,牛不死,經日肉生如故。
《周書》曰:西(域)〔戎〕獻火浣布,昆吾氏獻切玉刀。火浣布汙則燒之即潔,刀切玉如蠟。布,漢世有獻者,刀則未聞。
東海(蛟錯)〔鮫䱜〕魚,生子,子驚還入母(腸)〔腹〕,尋復出。
積油滿(百)〔萬〕石,則自然生火。武帝泰始中武庫災,積油所致。
常山之蛇名(牽)〔率〕然,有兩頭,觸其一頭,頭至;觸其中,則兩(分)〔頭〕俱至,孫武以喻善用兵者。
東海有物,狀如凝血,從廣數尺,方圓,名曰鮓魚,無頭目(處所),(內無藏)〔腹內無腸藏〕,〔其所處〕,眾蝦附之,隨其東西。〔越〕人煮食之。
取鼈挫令如碁子大,擣赤莧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日)〔月〕中,(作投池中)〔投於池澤中〕,經旬日臠臠盡成鱉也。
吳王江行食(鱠)〔膾〕有餘,棄於中流,化為魚。今魚中有名吳王(鱠)〔膾〕餘者,長數寸,大者如筯,猶有(鱠)〔膾〕形。
廣陵陳登食膾作病,華(他)〔佗〕下之,膾頭皆成蟲,尾猶是膾。
《春秋》書「鼷鼠食郊牛,牛死」。鼠之類最小者,食物當時不覺痛。世傳云:亦食人項肥厚皮處,亦不覺。或名甘鼠。俗人諱此所嚙,衰病之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