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誌》卷九



臨卭〔有〕火井一所,從廣五尺,深二三丈,(有)在縣南百里,昔時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諸葛丞相往視之,後火轉盛,執盆蓋井上,煮(塩)〔水多〕得塩。入以家火即滅,訖今不復燃也。
酒泉延壽縣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
徐公曰:西域使王暢說石流黃出(疋)〔且〕彌山,去高昌八百里,有石流黃〔高〕數十丈,從廣五六十畝。有取〔石〕流黃〔孔穴〕,晝視(孔中)〔其孔〕上,狀如〔青〕煙,(而)〔常〕高數尺。夜視皆如〔燃〕燈,光明高尺餘,暢所(視見入也)〔視見也〕。〔且彌人〕言時氣不(知)〔和〕,皆往保此山,〔毒氣自減〕。
魏文帝黃初三年,武都西〔部〕都尉王褒獻石膽三十斤。四年,獻三斤。
九(守)〔真〕有神牛,乃生谿上,黑〔夜〕出時〔時〕其鬭,即海沸,黃〔昏〕或出鬭,岸上家牛皆怖,人或遮〔捕〕則霹靂,號曰神牛。
日南有野女,群行(見)〔覓〕丈夫,〔其〕狀皛(自)〔且自〕,裸袒無衣(䙏)〔襦〕。
昔日南貢四象,各有雌雄。其一雄死(於九真),(乃至南海)百有餘日,其雌塗土著身,不飲食,(空草),(長史)〔坐臥草中〕問其所以,聞之輒流涕矣。
南方有落頭(以)〔民〕,其頭能飛。其種人常有所祭祀號曰虫落,故因取(之)〔名〕焉。以其〔頭〕飛,因(服)〔眼〕便去,以耳為翼,將曉還,復著體,吳時往往得此人也。
東海中有牛(體)魚,其形狀如牛,剝其皮懸之,潮水至則毛起,潮去則毛伏。
南海有鰐魚,狀似鼉,斬其頭而乾之,去齒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
屠(龜)〔黿〕,解其肌肉,唯腸連其頭,而經日不死,猶能齧物。鳥往食之,則為所得。漁者或以張鳥〔雀〕。〔遇〕神蛇〔能斷而〕復續。
無啟民,居穴食土,無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還化為人。〔鏐民〕,〔其肺不朽〕,〔百年復生〕。細民,其肝不朽,百年而化為人。皆穴居處,三國同類也。
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蜀山南高山上,有物如獼猴,長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馬〕化,或曰猳玃。(同)〔伺〕行道婦女有好者,輒盜之以去,人不得知。行者或每遇其旁,皆以長繩相引,然故不免。(此得男女氣),(自死)〔此物能別男女氣臭〕,故取〔女不取〕男也。取去為室家,其(子)〔無子〕者終身不得還。十年之後,形皆類之,意亦迷惑,不復思歸。有子者輒俱送還其家,產子皆如人,有不食養者,其母輒死,故無敢不養也。及長,與人不異,皆以楊為姓,故今蜀中西界多謂楊〔姓者〕(率),率皆猳玃、〔馬〕化之子孫,時時相有玃爪者也。
越地深山有鳥如鳩,青色,名曰冶鳥。穿大樹作巢如升器,其戶口徑數寸,周飾以土堊,〔赤〕白相次,狀如射侯。伐木見此樹,即避之去。或夜冥,人不見鳥,鳥亦知人不見己也,鳴曰咄咄〔上〕去,明日便宜(息)〔急〕上樹去,咄咄下去,明日便宜急下。若使去,但言笑而不已者,可止伐也。若有穢(要)〔惡〕及犯其止者,則虎通夕來守,人不知者即害人。此鳥白日見其形,鳥也;夜聽其鳴,人也。時觀樂便作人悲喜。形長三尺,澗中取石蟹就人火間炙之,不可犯也。越人謂此鳥為越祝之祖。
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長數尺,箭長〔尺〕餘,以燋銅為鏑,塗毒藥於鏑鋒,中人即死,不時歛藏,即胮脹沸爛,須臾(燋煎)〔肌肉〕都盡,唯骨〔在〕耳。其俗誓不以此藥法語人。治之,飲婦人月水及糞汁,時有差者。唯射豬犬者,無佗,以其食糞故也。燋銅者,故燒器。其長老唯別燋銅聲,以物杵之,徐聽其聲,得燋毒者,(偏)〔便〕鑿取以為箭鏑。
蝮蛇秋月毒盛,無所蜇螫,嚙草木以泄其氣,草木即死。人樵採,設為〔此〕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毒(治)〔始〕於蝮齧,謂之蛇迹也。
江南諸山郡中,大樹斷倒者,經春夏生菌,謂之椹。食之有味,而忽毒殺,人云此物往往自有毒者,或云虵所著之。楓樹生者啖之,令人笑不得止,治之,飲土漿多愈。
人以冷(冰)水自漬至膝,可頓啖數十枚瓜;漬至腰,啖轉多;至頸,可啖百餘枚。所漬水皆作瓜氣味,此事未試。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湯自漬即愈,湯亦作酒氣味也。
平原管輅善卜筮,解鳥語。
漢中興,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於是遂廢,唯二學書生猶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