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卷第六




《武王踐阼第五十九》


武王踐阼,三日,召士大夫而問焉,曰:「惡有藏之約,行之行,萬世可以為子孫常者乎?」諸大夫對曰:「未得聞也。」
然後召師尚父而問焉,曰:「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與?」
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齊矣。」三日,王端冕,師尚父亦端冕,奉書而入,負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師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東面而立。
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枉者(滅廢)〔廢滅〕,敬者萬世。』藏之約,行之行,可以為子孫常者,此言之謂也。且臣聞之,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
王聞書之言,(暢)〔惕〕若恐懼,退而為戒書。於席之四端為銘焉,於机為銘焉,於鑑為銘焉,於盥盤為銘焉,於楹為銘焉,於杖為銘焉,於帶為銘焉,於(履)屨為銘焉,於觴豆為銘焉,於戶為銘焉,於牖為銘焉,於劍為銘焉,於弓為銘焉,於矛為銘焉。席前左端之銘曰:「安樂必敬。」前右端之銘曰:「無行可悔。」後左端之銘曰:「一反一側,(亦)〔尒〕不可(以忘)〔不志〕。」後右端之銘曰:「所監不遠,視邇所代。」机之銘曰:「皇皇惟敬,口生㖃,口戕口。」鑑之銘曰:「見爾前,慮爾後。」盥盤之銘曰:「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杖之銘曰:「惡乎危?於忿疐。惡乎失道?於嗜慾。惡乎相忘?於富貴。」帶之銘曰:「火滅修容,慎戒必恭,恭則壽。」屨(履)之銘曰:「慎之勞,勞則富。」觴豆之銘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則逃。」戶之銘曰:「夫名難得而易失。無懃弗志,而曰我知之乎?無懃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擾阻以泥之,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有聖人,不能為謀也。」牖之銘曰:「隨天〔之〕時,〔以〕地之財,敬祀皇天,敬以先時。」劍之銘曰:「帶之以為服,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弓之銘曰:「屈伸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矛之銘曰:「造矛造矛,少閒弗忍,終身之羞。」予一人所聞,以戒後世子孫。


《衛將軍文子第六十》


衛將軍文子問於子贛曰:「吾聞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詩》,世道者孝悌,說之以義而觀諸體,成之以文德。蓋受教者七十有餘人,聞之孰為賢也?」
子貢對,辭以不知。
文子曰:「吾子學焉,何謂不知也?」
子貢對曰:「賢人無妄,知賢則難。故君子曰:『智莫難於知人』,此以難也。」
文子曰:「若夫知賢,人莫不難。吾子親游焉,是〔以〕敢問也。」
子貢對曰:「夫子之門人,蓋三〔千〕就焉。賜有逮及焉,有未及焉,不得辯知也。」
文子曰:「吾子之所及〔者〕,請問其行也。」
子貢對曰:「夙興夜寐,諷誦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苟,是顏(淵)〔回〕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詩》云:『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則。』故(國)〔回〕一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以申之。
「在貧如客,使其臣如藉,不遷怒,不探怨,不錄舊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曰:『有土君子,有眾使也,有刑用也,然後怒;匹夫之怒,惟以亡其身。』《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以告之。
「不畏強禦,不侮矜寡,其言曰性,都其富哉,任其戎,是仲由之行也。夫子(未知以文也)〔和之以文曰〕:《詩》云:『受小共大共,為下國恂蒙。何天之寵,傅奏其勇。』夫強乎武哉,文不勝其質。
「恭老恤孤,不忘賓旅,好學省物而(不)懃,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恤孤則惠,恭老則近禮,克篤恭以天下。』其稱之也,〔曰〕:『宜為國老。』「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其有禮節也,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禮(儀)〔經〕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千,則難也。』公西赤問曰:『何謂也?』孔子曰:『貌以擯禮,禮以擯辭,是之謂也。主人聞之以成。』孔子之語人也,曰:『當賓客之事則通矣。』謂門人曰:『二三子欲學賓客之禮者,於赤也。』
「滿而不滿,實如虛,通之如不及,先生難之,〔博無〕不學,其貌(竟)〔恭〕,其德敦,其言於人也無所不信,其(橋)〔驕〕大人也常以皓皓,是以眉壽,是曾參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也中夫四德者矣哉!』以此稱之也。
「(業)〔美〕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可侮,不佚可佚,不敖無告,是顓孫〔師〕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姓者,則仁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為大也。
「學以深,厲以斷,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銀手如斷,是卜商之行也。孔子曰:『《詩》云:「式夷式已,無小人殆。」而(啇)〔商〕也,其可謂不險也。』
「貴之不喜,賤之不怒,苟於民利矣,廉於〔行己〕,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是澹臺滅明之行也。孔子曰:『獨貴獨富,君子恥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是故不忘,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則學,欲知則問,欲善則(訊)〔詳〕,欲給則豫,當是如偃也得之矣。』
「獨居思仁,公言言義,其聞之〔於〕《詩》也,〔則〕一日三復白圭之玷,是南宮縚之行也。夫子信其仁,以為異姓。自見孔子,入戶未嘗越屨,往來過人不履影,開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未嘗見齒,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高柴執親之喪,則難能也;開蟄不殺,則〔順〕天道也;方長不折,則恕也。恕則仁也,湯恭以恕,是以日躋也。』
「此賜之所親睹也。吾子有命而訊,賜則不足以知賢。」
文子曰:「吾聞之也,國有道,則賢人興焉,中人用焉,百姓歸焉。若吾子之語審茂,則一諸侯之相也,亦未逢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貢既與衛將軍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問二三子之行於賜也,不一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未知中否,請嘗以告。」孔子曰:「言之。」子貢以其質告。
孔子既聞之,笑曰:「賜!汝偉為知人,賜!」
子貢對曰:「賜也焉能知人,此賜之所親覩也。」
孔子曰:「是女所親〔覩〕也。吾語女耳之所未聞,目之所未見,思之所未至,智之所未及者乎?」
子貢曰:「賜(得)則願〔得〕聞之也。」
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舊惡,蓋伯夷、叔齊之行也。晉平公問於祁徯曰:『羊舌大夫,晉國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徯對,辭曰:『不知也。』公曰:『吾聞女少長乎其所,女其閹知之。』祁徯對曰:『其幼也恭而遜,恥而不使其過宿也。其為侯大夫也悉善而謙,其端也。其為公車尉也信而好直,其功也。至於其為和容也,溫良而好禮,博聞而時出,其志也。』公曰:『嚮者問女,女何曰弗知也?』祁徯對曰:『每位改變,未知所止,是以不知。』蓋羊舌大夫之行也。畏天而敬人,服義而行信,孝乎父而恭於兄,好從善而斅往,蓋趙文子之行也。其事君也,不敢愛其死,然亦不亡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君陳則進,不陳則行而退,蓋隨武子之行也。其為人之淵泉也,多聞而難誕也,不內辭,足以沒世,國家有道,其言足以生,國家無道,其默足以容,蓋桐提伯華之行也。外寬而內直,自設於隱栝之中,直己而不直人,以善存,亡汲汲,蓋蘧伯玉之行也。孝子慈幼,允德稟義,約貨去怨,蓋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雖不量於〔其〕臣,臣不可以不量於其君。是故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君)〔命〕,無道橫命。』晏平仲之行也。德恭而行信,終日言,不在尤之內,(在尤之外),貧而樂也,蓋老(菜)〔萊〕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位而不援其上,觀於四方也,不忘其親,苟思其親,不盡其樂,以不能學為己終身之憂,蓋介山子推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