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卷五志




《地理志》


蕭何墓在長陵東司馬門道北百步。
霍光墓在茂陵東司馬門道南四里。
蛇邱有芳陘山。
東緡,縣名,屬山陽郡。
西海有勝山。
秦時改為太末,有龍邱山在東,有九石特秀,色丹,遠望如蓮華。萇之隱處有一巖穴如窗牖,中有石床,可寢處。
建安二十年,復置漢寧郡,分漢中之安陽、西城。又分錫、上庸為上庸郡,置都尉。
安帝即位之年,分高顯、候城、遼陽屬玄(蒐)〔菟〕。
九真俗燒草種田。
永興元年,鄉三千六百八十一,亭萬二千四百四十三。
《律(歷)〔曆〕志》


《律(歷)〔曆〕志》


凡律所革,以變律呂,相生至六十。


《禮志》


漢承秦滅學,庶事草創,明堂、辟雍闕而未舉。武帝封禪,始立明堂于泰山,猶不于京師。元始中,王莽輔政,〔庶績復古〕,乃起明堂、辟雍。


《樂志》


漢樂四品:一曰大予樂,典郊廟、上陵殿諸食舉之樂。郊樂,《易》所謂「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上帝。」《周官》:「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也。」宗廟樂,《虞書》所謂「琴瑟以詠,祖考來假。」《詩》云:「肅雍和鳴,先祖是聽。」食舉樂,《王制》謂「天子食舉以樂。」《周官》:「王大食則命奏鐘鼓。」二曰周頌、雅樂,典辟雍、饗射、六宗、社稷之樂。辟雍、饗射,《孝經》所謂「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禮記》曰:「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社稷,〔《詩》〕所謂「琴瑟擊鼓,以御田祖」者也。《禮記》曰:「夫樂施于金石,越于聲音,用乎宗廟、社稷,繫乎山川、鬼神。」此之謂也。三曰《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樂群臣,《詩》所謂「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其《短簫鐃歌》,軍樂也。其《傳》曰:黃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勸士也。蓋《周官》所謂「王〔師〕大獻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也。孝章皇帝親著歌詩四章,列在食舉,又制雲臺十二門詩,各以其月祀而奏之。熹平四年正月中,出雲臺十二門新詩,下大予樂官習誦,彼聲,與舊詩並行者,皆當撰錄,以成《樂志》。
國家離亂,大廈未安,黃門舊有鼓吹,今宜罷去。


《郊祀志》


建武三十年,太尉趙憙上言曰:「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嘗不封禪。陛下聖德洋溢,順天行誅,(廢)〔撥〕亂中興,作民父母,修復宗廟,救萬姓命,黎庶賴福,海內清平。功成治定,群司禮官咸以為宜登封告成,為民報德。百王所同,當仁不讓。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禮,以明靈契,望秩群神,以承天心〔也〕。」
三十二年,群臣奏言:「登封告成,為民報德,百王所同。陛下輒拒絕不許,臣下不敢頌功述德業。謹按《河》《雒》讖書,赤漢九世,當巡封泰山,凡三十六事,傅奏左帷。陛下遂以仲月令辰,遵岱嶽之正禮,奉《圖》《雒》之明文,以和靈瑞,以為兆民。」上曰:「至泰山乃復議。國家德薄,災異仍至,圖讖蓋如此。」
上東巡狩,至泰山,有司復奏《河》《雒》圖記表章赤漢九世尤著明者,前後凡三十六事。與博士充等議,以為「殷統未絕,黎庶繼命,高宗久勞,猶為中興。武王因父,受命之列,據三代郊天,因孔子甚美其功,後世謂之聖王。漢統中絕,王莽盜位,一民莫非其臣,尺土靡不其有,宗廟不祀,十有八年。陛下無十室之資,奮振于匹夫,除殘去賊,興復祖宗,集就天下,海內治平,夷狄慕義,功德盛于高宗、(宣)〔武〕王。宜封禪為百姓祈福。請親定刻石紀號文,太常奏儀制。」詔曰:「(在)〔許〕。昔小白欲封,夷吾難之;季氏欲旅,仲尼非焉。蓋齊諸侯,季氏大夫,皆無事于泰山。今予末小子,巡祭封禪,德薄而任重,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于得承鴻業,帝堯善及子孫之餘賞,蓋應圖籙,當得是〔當〕。懼于過差,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為議者所誘進,後世知吾罪深矣。」
封禪,其玉牒文秘,天子事也。
明帝宗祀五帝于明堂,光武皇帝配之。
孝成時,匡衡奏立北郊,復祠六宗。至建武都雒陽,制郊祀,六宗廢不血食,大臣上疏謂宜復舊。上從公卿議,由是遂祭六宗。
章帝元和二年詔曰:「經稱『秩元祀,咸秩無文。』《祭法》:『功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以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邱陵,民所取財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傳》曰:『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又曰:『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于是乎禜之。』孝文十二年令曰:『比年五穀不登,欲有以增諸神之祀。』《王制》曰:『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今恐山川百神應典祀者尚未盡秩,其議增修群祀宜享祀者,以祈豐年,以致嘉福,以蕃兆民。《詩》不云乎:『懷柔百神,及河喬嶽。』有年報功,不私幸望,豈嫌同辭,其義一焉。」
永平三年八月丁卯,公卿奏議世祖廟登歌《八佾》舞(功)名。東平王蒼議,以為漢制舊典,宗廟各奏其樂,不皆相襲,以明功德。秦為無道,殘賊百姓,高皇帝受命誅暴,元元各得其所,萬國咸熙,作《武德》之舞。孝文皇帝躬行節儉,除誹謗,去肉刑,澤施四海,孝景皇帝制《昭德》之舞。孝武皇帝功德茂盛,威震海外,開地置郡,傳之無窮,孝宣皇帝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興,撥亂反正,武暢方外,震服百蠻,戎狄奉貢,宇內治平,登封告成,脩建三雍,肅穆典祀,功德巍巍,比隆前代。以兵平亂,武功盛大。歌所以詠德,舞所以象功,世祖廟樂名宜曰《大武》之舞。《元命包》曰:「緣天地之所雜樂為之文典。」文王之時,民樂其興師征伐,而詩人稱其武功。《(樞)〔琁〕機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各與虞《韶》、禹《夏》、湯《濩》、周《武》無異,不宜以名舞。《叶圖徵》曰:「大樂必易。」《詩傳》曰:「頌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廟》一章也。」《漢書》曰:「百官頌所登御者,一章十四句。」依書《文始》、《五行》、《武德》、《昭德》、《盛德》修之舞,節損益前後之宜,六十四節為(武)〔舞〕,曲副八佾之數。十月烝祭始御,用其《文始》、《五行》之舞如故。(勿)進《武德舞歌詩》曰:「於穆世廟,肅雍顯清,俊乂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帝,駿奔來寧,建立三雍,封禪泰山,章明圖讖,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射協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詔書曰:「驃騎將軍議可。」進《武德》之舞如故。
章帝初即位,賜東平憲王蒼書曰:「朕夙夜伏思,念先帝躬履九德,對于八政勞謙克己終始之度,比放三宗誠有其美。今迫遺詔,誡不起寢廟,臣子悲結,僉以為雖于更衣,猶宜有所宗之號,以克配功德。宗廟至重,朕幼無知,寤寐憂懼。先帝每有著述典義之事,未嘗不延問王,以定厥中。願王悉明處,乃敢安之。公卿議駁,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顛,宜勿隱。思有所承,公無困(我)〔哉〕。」太尉憙等奏:「禮、祖有功,宗有德。孝明皇帝功德茂盛,宜上尊號曰顯宗,四時祫食于世祖廟,如孝文皇帝在高廟之禮,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蒼上言:「昔者孝文廟樂曰《昭德》之舞,孝武廟樂曰《盛德》之舞,今皆祫食于高廟,《昭德》、《盛德》之舞不進,與高廟同樂。今孝明皇帝主在世祖廟,當同樂,盛德之樂無所施;如自立廟當作舞樂者,不當與世(祖)〔宗〕廟《盛德》之舞同名,即不改作舞樂,當進《武德》之舞。臣愚戇鄙陋,廟堂之論,誠非所當聞、所宜言。陛下體純德之妙,奮至謙之意,猥歸美于載列之臣,故不敢隱蔽愚情,披露腹心。誠知愚鄙之言,不可以(向)仰四門賓于之議。伏惟陛下以至德當成、康之隆,天下乂安刑措之時也。(陛下)〔百姓〕盛歌元首之德,股肱貞良,庶事寧康。臣欽仰聖化,嘉羡盛德,危顛之備,非所宜稱。」上復報曰:「有司奏上尊號曰顯宗,藏主更衣,不敢違詔。祫食世祖,廟樂皆如王議。以正月十八日始祠。仰見榱桷,俯視几筵,眇眇小子,哀懼戰慄,無所奉承。愛而勞之,所望于王也。」
建初四年八月,上以公卿所奏明德皇后在世祖廟坐位駁議示東平憲王蒼,蒼上言:「文、武、宣、元祫食高廟,皆以后配。先帝所制,典法設張。《大雅》曰:『昭茲來許,繩其祖武。』又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明德皇后宜配孝明皇帝。」
永初六年,皇太后入宗廟,于世祖廟與皇帝交獻薦,如光烈皇后故事。


《車服志》


天子行有罼罕。
永平二年正月,公卿議(舉)〔春〕南北郊,東平王蒼議曰:「孔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為漢制法。高皇帝始受命創業,制長冠以入宗廟。光武受命中興,建明堂,立辟雍。陛下以聖明奉遵,以禮服龍袞,祭五帝。禮缺樂崩,久無祭天地冕服之制。案尊事神(祗)〔祇〕,潔齋盛服,敬之至也。日月星辰,山龍華藻,天王袞冕十有二旒,以則天數;旂有龍章日月,以備其文。今祭明堂宗廟,圓以法天,方以則地,服以華文,象其物宜,以降神明,肅雝備思,博其類也。天地之(祀)〔禮〕,冕冠裳衣,宜如明堂之制。」
武冠、俗謂之大冠。
貴人、相國綠綬,三采,綠紫白,純綠圭。公、(卿)〔侯〕、將軍紫綬,二采,紫白,純紫圭。公主封君同。九卿、中二千石青綬,三采,青白紅,純青圭。千石、六百石黑綬,二采,青紺,純青圭。四百、三百、二百石黃綬,〔一采〕,純黃圭,(一采)。百石青紺綬,一采,宛轉繆織〔圭〕。
孝明帝作蠙珠之佩,以郊祀天地。
5.7《朝會志》原闕
5.8《天文志》原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