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輯《漢官典職儀式選用》



9.1太尉,孝文三年置,七年省。武帝建元二年置,五年復省,更名大司馬。建武二十七年復置太尉。
《太平御覽‧職官部》。
9.2府開闕,王莽初起大司馬,後篡(漢)〔盜〕神器,故遂貶去其闕。
《續漢志‧補注》。
9.3司徒本丞相官,哀帝改為大司徒,主司徒眾,馴五品。府與蒼龍闕對,厭于尊者,不敢稱府也。
《續漢志‧補注》、《太平御覽‧職官部》。
9.4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左、右、前、後,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四夷〕屯警。
《續漢志‧補注》。
9.5惠帝改太常為奉常,景帝復為太常,蓋《周官》宗伯也。
《藝文類聚‧職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9.6〔五官〕中郎解,其府對太學。
《續漢志‧補注》。
9.7〔左〕中郎解,其府府次五官。
《續漢志‧補注》。
9.8三署郎見光祿勳,執板拜;見五官、左、右將,執板不拜。於三公諸卿無敬。
《續漢志‧補注》。
9.9虎賁中郎將主虎賁千五百人,無常員,多至千人。戴鶡冠,次右將府。又虎賁舊作虎奔,言如虎之奔也。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賁,故名焉。
《續漢志‧補注》、《後漢書‧孔融傳》注、《北堂書鈔‧設官部》、《太平御覽‧職官部》。
9.10羽林郎百二十八人,無常員,府次虎賁府。
《續漢志‧補注》。
9.11〔謁者僕射〕見尚書令,對揖無敬。謁者見,執板拜之。
《續漢志‧補注》。
9.12〔謁者〕出府丞、長史、陵令,皆選儀容端正,任奉使者。
《後漢書‧光武紀》注、《續漢志‧補注》。
9.13南宮至北宮,中央作大屋,複道,三道行,天子從中道,從官夾左右,十步一衛。兩宮相去七里。
《後漢書‧光武紀》注。
9.14宮中諸有劾奏罪,左都候執戟戲車縛送付詔獄,在官大小各付所屬。以馬被覆。見尚書令、尚書僕射、尚書,皆執板拜;見丞、郎皆揖。
《續漢志‧補注》。
9.15正月旦,百官朝賀,光祿勳劉嘉、廷尉趙世各辭不能朝,高賜舉奏:「皆以被病篤困,空文武之位,闕上卿之贊,既無忠信斷金之用,而有敗禮傷化之尤,不謹不敬!請廷尉治嘉罪,河南尹治世罪。」議以世掌廷尉,故轉屬他官。
《續漢志‧補注》。
9.16少府符(署)〔著〕出見都官從事,持板。都官從事入少府見符(署)〔著〕,持板。
《續漢志‧補注》。
9.17侍中,常伯,選舊儒高德,博學淵懿。仰占俯視,切問近對,喻旨公卿,上殿稱制,參乘佩璽秉劍。員本八人,陪見舊在尚書令、僕射下,尚書上;今官出入禁中,更在尚書下。司隸校尉見侍中,執板揖,河南尹亦如之。又侍中舊與中官俱止禁中。武帝時,侍中莽何羅挾刃謀逆,由是侍中出禁外,有事乃入,畢即出。王莽秉政,侍中復入,與中官共止。章帝元和中,侍中郭舉與後宮通,拔佩刀驚上,舉伏誅,(自)〔由〕是侍中復出外。
《續漢志‧補注》、《唐六典》六、《太平御覽‧職官部》。
9.18尚書令主贊奏,總典(紀綱)〔綱紀〕,無所不統,秩千石,銅印墨綬。
《北堂書鈔‧設官部》、《藝文類聚‧職官部》。
9.19故公為之者,朝會(不)〔下〕陛奏事,增秩二千石,故自佩銅印墨綬。
《續漢志‧補注》。
9.20尚書奏事於明光殿,省中畫古烈士,重行書讚。
《初學記‧職官部》。
9.21省中皆以胡粉塗壁,紫素界之,畫古烈士。
《初學記‧居處部》。
9.22尚書僕射主開封,掌授廩給錢穀也。
《北堂書鈔‧設官部》。
9.23僕射主封門,掌授廩假錢穀。凡三公、列卿、將、大夫、五營校尉行復道中,遇尚書僕射、左右丞郎、御史中丞、侍御史,皆避車豫相迴避。衛士傳不得迕臺官,〔臺官〕過後乃得去。
《續漢志‧補注》。
9.24〔尚書〕典天下歲盡集課事。三公尚書二人,典三公文書。吏曹尚書典選舉齋祀,屬三公曹。靈帝末,梁(鴻)〔鵠〕為選部尚書。
《續漢志‧補注》。
9.25〔常侍曹〕主常侍、黃門、御史事,世祖改曰吏曹。
《續漢志‧補注》。
9.26〔二千石曹〕掌中郎官水火、盜賊、辭訟、罪眚。
《續漢志‧補注》。
9.27〔民曹〕典繕治功作,監池、苑、囿、盜賊事。
《續漢志‧補注》。
9.28〔客曹〕天子出獵,駕,御府曹郎屬之。
《續漢志‧補注》。
9.29尚書左、右丞典臺事,糾繩無所不總。
《太平御覽‧職官部》。
9.30〔尚書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稱左、右君也。
《北堂書鈔‧設官部》。
9.31尚書左丞總典臺中綱紀,無所不統。
《續漢志‧補注》、《初學記‧職官部》。
9.32右丞與僕射對掌授廩假錢穀,與左丞無所不統。凡宮中漏夜盡,鼓鳴則起,鐘鳴則息。衛士甲乙徼相傳,甲夜畢,傳乙夜,相傳盡五更。衛士傳言五更,未明三刻後,雞鳴,衛士踵丞郎趨嚴上臺,不畜宮中雞。汝南出《雞鳴》,衛士候朱雀門外,專傳《雞鳴》於宮中。
《續漢志‧補注》。
9.33尚書郎初從三署詣臺試,初上臺稱守尚書郎,中歲滿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客曹郎主治羌胡事,劇遷二千石或刺史,其公遷為縣令,秩滿自占縣去,詔書賜錢三萬與三臺祖餞,餘官則否。治嚴一月,準謁公卿陵廟乃發。御史中丞遇尚書丞、郎,避車執板住揖,丞、郎坐車舉手禮之,車過遠乃去。尚書言左、右丞,敢告知如詔書律令。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稱曰左、右君。丞、郎見尚書,執板對揖,稱曰明時。見令、僕射,執板拜,朝賀對揖。
《續漢志‧補注》。
9.34尚書郎晝夜更直于建禮門內。
《北堂書鈔‧設官部》、《初學記‧職官部》、《文選》沈休文《和謝宣城詩》注。
9.35省閣下大屏稱曰丹屏,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其下奏事。
《太平御覽‧居處部》。
9.36尚書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錦被,晝夜更宿,帷帳畫,通中枕,臥旃蓐,冬夏隨時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
《後漢書‧鍾離意傳》注、《北堂書鈔‧設官部》、《酒食部》、《初學記‧職官部》、《藝文類聚‧布帛部》、《太平御覽‧服用部、布帛部》。
9.37尚書郎直,太官供餅餌五熟。
《太平御覽‧飲食部》。
9.38尚書郎伯使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者。伯使從至止車門還,女侍史絜被服,執香爐燒熏,從入臺中,給使護衣服也。
《後漢書‧鍾離意傳》注、《廣韻》十一《模》注、《北堂書鈔‧(儀)〔服〕飾部》、《太平御覽‧服(章)〔用〕部》。
9.39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太平御覽‧香部》。
9.40以丹(赤)〔漆〕地,故稱丹墀。
《廣韻》〔卷一上平聲〕六《脂》注、《文選‧西京賦》注、《魏都賦》注、《廣絕交論》注、《太平御覽‧居處部》。
9.41尚書丞,郎見尚書,執板對揖,稱曰明公。尚書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稱曰左、右君。
《太平御覽‧禮儀部》。
9.42尚書令、僕射,給赤管大筆兩枝。
《北堂書鈔‧藝文部》。
9.43尚書令、僕、丞、郎,月賜隃糜大墨一枚,小墨二枚。
《北堂書鈔‧藝文部》、《初學記‧文部》、《太平御覽‧文部》。
9.44楊喬糾羊柔曰:「柔知丞、郎鴈行,威儀有序。」
《文選‧責躬詩》注、《與陳伯之書》注。
9.45〔尚書令史〕皆選蘭臺、符節上稱簡精練吏有能為之。
《續漢志‧補注》。
9.46御史中丞遇尚書郎,避車執板住揖,車過乃去之。
《北堂書鈔‧設官部》、《白帖》七十四。
9.47中丞掌蘭臺。
《北堂書鈔‧設官部》。
9.48丞,故二千石為之,或遷侍御史高第,執憲中司,朝會獨坐,內掌蘭臺,督諸州刺史,糾察百寮,出為二千石。
《續漢志‧補注》。
9.49治書侍御史二人,治廷尉奏事,罪當輕重。選御史高第補之。
《北堂書鈔‧設官部》、《續漢志‧補注》。
9.50侍御史,秦官。周有御史,掌郡國都邑,萬民之治,以贊冢宰。
《北堂書鈔‧設官部》。
9.51其二人者更直。執法省中者,皆糾察百官,督州郡。公法府掾屬高第補之,初稱守,滿歲拜真,出治劇為刺史、二千石,平遷補令。見中丞,執板揖。
《續漢志‧補注》。
9.52〔將作大匠〕位次河南尹。光武中元二年省,謁者領之。章帝建初(二)〔元〕年復置。
《續漢志‧補注》。
9.53門候見校尉,執板(下)〔不〕拜。
《續漢志‧補注》。
9.54五營司馬見校尉,執板不拜。
《續漢志‧補注》。
9.55〔越騎校尉〕掌越騎。
《續漢志‧補注》。
9.56〔長水校尉〕主長水、宣曲胡騎。
《續漢志‧補注》。
9.57〔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事。
《續漢志‧補注》。
9.58〔司隸校尉〕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入宮,開中道稱使者。每會,後到先去。
《續漢志‧補注》。
9.59司隸詣臺(延)〔廷〕議,處九卿上,朝賀處公卿下,陪卿上。初除,謁大將軍、三公,通謁持板揖。公議、朝賀無敬。臺召入宮對見尚書,持板,朝賀揖。
《續漢志‧補注》。
9.60延熹中,京師游俠有盜發順帝陵,賣御物于市,市長追捕不得。周景以尺一詔召司隸校尉左雄詣臺對詰,雄伏于庭荅對,景使虎賁左駿頓頭,血出覆面,與三日期,賊便擒。
《後漢書‧周景傳》注。
9.61都官主雒陽百官,朝會與三府掾同。
《續漢志‧補注》。
9.62河南尹出考案,與從事同。
《續漢志‧補注》。
9.63詔書舊典,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陵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姦。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苛暴,剝戮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也。
《漢書‧百官公卿表》注、《續漢志‧補注》。
9.64諸州刺史初除,比諸持板揖,不拜。
《續漢志‧補注》。
9.65諸州刺史上郡竝列卿府,言「敢言之」。
《後漢書‧朱雋傳》注。
9.66〔立宋皇后儀〕尚書令臣囂、僕射臣鼎、尚書臣旭、臣乘、臣滂、臣謨、臣詣稽首言:「伏惟陛下履乾則坤,動合陰陽。群臣大小咸以長秋宮未定,遵舊依典,章表仍聞,歷時乃聽。令月吉日,以宋貴人為皇后,應期正位,群生兆庶莫不式舞。《易》稱『受茲介祉』,《詩》云:『干祿百福,子孫千億』,萬方幸甚。今吉日以定,臣請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太常條列禮儀正處上,群臣妾無得上壽,如故事。臣囂、臣鼎、臣旭、臣乘、臣滂、臣謨、臣詣愚闇不達大義,誠惶誠恐,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制曰:「可。」維建甯四年七月乙未,制詔:「皇后之尊,與帝齊體,供奉天地,祗承宗廟,母臨天下。故有莘興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蓋有內德。長秋宮闕,中宮曠位,宋貴人秉淑媛之懿,體山河之儀,威容照耀,德冠後庭。群寮所咨,僉曰宜哉。卜之蓍龜,卦得承乾。有司奏儀,宜稱紱組,以臨兆民。今使太尉襲使持節奉璽綬,宗正祖為副,立貴人為皇后。其往踐爾位,敬宗禮典,肅慎中饋,無替朕命,永終天祿。」皇后初即位章德殿,太尉使持節奉璽綬,天子臨軒,百官陪位。皇后北面,太尉住蓋下,東向,宗正、大長秋西向。宗正讀策文畢,皇后拜,稱臣妾,畢,住位。太尉襲授璽綬,中常侍長樂太僕高鄉侯覽長跪受璽綬,奏於殿前,女史授婕妤,婕妤長跪受,以授昭儀,昭儀受,長跪以帶皇后。皇后伏,起拜,稱臣妾。訖,黃門鼓吹三通。鳴鼓畢,群臣以次出。后即位,大赦天下。皇后秩比國王,即位威儀,赤紱玉璽。
《續漢志‧補注》。
9.67正月旦,天子幸德陽殿,臨軒。公、卿、將、大夫、百官各陪朝賀。蠻、貊、胡、羌朝貢畢,見屬郡計吏,皆陛覲,庭燎。宗室諸劉雜會,萬人以上,立西面。位定,公納薦,太官賜食酒,西入東出。既定,上壽。計吏中庭北面立,太官上食,賜群臣酒食。貢事御史四人執法殿下,虎賁、羽林弧弓撮矢,陛戟左右,戎頭偪脛啟前向後,左、右中郎將住東西,羽林、虎賁將住東北,五官將住中央,悉坐就賜。作九賓徹樂。(含)〔舍〕利從西方來,戲於庭極,乃畢入殿前,激水化為比目魚,跳躍就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長八丈,出水游戲於庭,炫燿日光。以兩大絲繩繫兩柱中頭閒,相去數丈,兩倡女對舞,行於繩上,對面道逢,切肩不傾,又蹋局出身,藏形於斗中。鍾磬竝作,樂畢,作魚龍曼延。小黃門吹三通,謁者引公卿群臣以次拜,微行出,罷。卑官在前,尊官在後。德陽殿周旋容萬人。陛高二丈,皆文石作壇。激沼水於殿下。畫屋朱梁,玉階金柱,刻鏤作宮掖之好,廁以青翡翠,一柱三帶,韜以赤緹。天子正旦節,會朝百官于此。自到偃師,去宮四十三里,望朱雀五闕,德陽,其上鬱律與天連。
《後漢書‧安帝紀》注、《續漢志‧補注》、《水經注‧穀水》、《通典‧禮》、《北堂書鈔‧樂部》兩引,《藝文類聚‧居處部》、《太平御覽‧樂部、居處部》三引。
9.68陰太后崩,前有方相及鳳皇車。
《北堂書鈔‧禮儀部》、《太平御覽‧禮儀部》。
9.69十二陵(今)〔令〕見(在)河南尹,無敬也。
《續漢志‧補注》。
9.70四姓侍祠〔侯〕。
《文選‧讓吏部封侯表》注。
9.71宮中苑,聚土為山,十里九坂,種奇樹,育麋鹿麑麂,鳥獸百種,激上阿水,銅龍吐水,銅仙人啣盃,受水下注,天子乘輦遊獵苑中。
《太平御覽‧居處部》。
9.72宮北朱雀門至止車門,內崇賢門,內建禮門。
《太平御覽‧居處部》。
9.73洛陽二十四街,街二亭;十一城門,門一亭。
《續漢志‧補注》、《太平御覽‧居處部》兩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