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錄第十一



人論泰鴻之內,出觀神明之外,定制泰一之衷以為物稽。天有九鴻,地有九州。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請成於泰始之末。見不詳事於名理之外,范無形,嘗無味,以要名理之所會。
范者、味之正也,味者、氣之父母也,精微者、天地之始也,不見形臠,而天下歸美焉,名尸神明者、大道是也。夫錯行合意,扶義本仁,積順之所成,先聖之所生也。
行其道者有其名,為其事者有其功。故天地成於元氣,萬物乘於天地,神聖乘於道德以究其理。若上聖皇天者,先聖之所倚,威立有命也。故致治之自在己者也,招高者高,招庳者庳。故成形而不變者、度也,未離己而在彼者、狎漚也,陳體立節,萬世不易,天地之位也。分物紀名,文聖明別,神聖之齊也;法天居地,去方錯圓,神聖之鑒也;象說名物,成功遂事,隱彰不相離,神聖之教也。
故流分而神生,動登而明生,明見而形成,形成而功存,故文者、所以分物也,理者、所以紀名也,天地者、同事而異域者也。無規圓者、天之文也,無矩方者、地之理也。天循文以動,地循理以作者也。二端者、神之法也,神聖之人,后先天地而尊者也。後天地生,然知天地之始;先天地亡,然知天地之終。道包之,故能知度之;尊重焉,故能改動之;敏明焉,故能制斷之。精神者、物之貴大者也,內聖者、精神之原也。莫貴焉,故靡不仰制焉,制者、所以衛精、擢神、致氣也。
幽則不洩,(蕳)〔簡〕則不煩,不煩則精明達。故能役賢能、使神明,百化隨而變終始,從而豫神明者,積精微全粹之所成也。
聖道神方,要之極也;帝制神化,治之期也。故師為君,而學為臣。上賢為天子,次賢為三公,高為諸侯。易姓而王,不以祖籍為君者,欲同一善之安也。彼天地動作於胸中,然後事成於外;萬物出入焉,然後生物無害。闓闔四時,引移陰陽,怨沒澄物,天下以為自然,此神聖之所以絕眾也。聖原神文,有驗而不可見者也,故過人可見,絕人未遠也,神明所以類合者也。
故神明錮結其紘,類類生成,用一不窮。影則隨形,響則應聲,故形聲者、天地之師也。四時之功,陰陽不能獨為也。
聖王者不失本末,故神明終始焉,卒令八風、三光之變、經氣不常之故,孰不詔請都理焉?故神靈威明上變光,疾徐緩急中動氣,煞傷毀禍下在地。故天地陰陽之受命,取象於神明之效,既已見矣。天者、氣之所總出也,地者、理之必然也。故聖人者出之於天,收之於地。在天地,若陰陽者,杜燥濕以法、義,與時遷焉。二者、聖人存則治,亡則亂者,天失其文、地失其理也。以是知先靈、王百神者,上德執大道。凡此者、物之長也,及至乎祖籍之世、代繼之君,身雖不賢,然南面稱寡,猶不果亡者,其能受教乎有道之士者也。不然而能守宗廟、存國家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