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巡守第八》


子思遊齊,陳莊伯與登泰山而觀,見古天子《巡守之銘》焉。陳子曰:「我生獨不及帝王封禪之世。」子思曰:「子不欲爾。今周室卑微,諸侯無霸。假以齊之義,率鄰國以輔文、武子孫之有德者,則齊桓、晉文之事不足言也。」陳子曰:「非不悅斯道,力不堪也。子、聖人之後,吾願有聞焉。敢聞昔聖帝明王巡守之禮,可得聞乎?」子思曰:「凡求聞者,為求行之也。今子自計必不能行,欲聞何為?」陳子曰:「吾雖不敏,亦樂先王之道。於子何病而不吾告也?」子思乃告之,曰:「古者天子將巡守,必先告於祖禰,命史告群廟及社稷、圻內名山、大川。告者七日而徧:親告用牲,史告用幣。申命冢宰而後道而出。或以遷廟之主行載于齋車,每舍奠焉。及所經『五岳』、『四瀆』,皆有牲幣,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于上帝,望秩于山川。所過諸侯,各待于境。天子先問百年者所在,而親見之、然後覲方岳之諸侯,有功德者,則發爵賜服以順陽義;無功者,則削黜貶退以順陰義。命史採民詩謠以觀其風;命市納賈,察民之所好惡以知其志;命典禮正制度,均量衡,考衣服之等,協時月日辰。入其疆,土地荒穢,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君免。山川社稷有不親舉者,則貶秩削土。土荒民遊為無教,無教者、則君退;民淫僣上為無法,無法者、則君罪;入其疆,土地墾辟,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君有慶。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禮皆如岱宗。歸反,舍于外次,三日齋,親告于祖禰,用特,命有司告群廟、社稷及圻內名山、大川,而後入聽朝。此古者明王巡守之禮也。」陳子曰:「諸侯朝乎天子。盟會霸主,則亦告宗廟山川乎?」子思曰:「告哉!」陳子曰:「王者巡守,不及『四岳』;諸侯盟會,不越鄰國;則其禮同乎?異乎?」子思曰:「天子封圻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虞、夏、殷、周之常制也。其或出此封者,則其禮與巡守朝會無變;其不越於封境,雖行,如在國。」陳子曰:「旨哉!古之義也。吾今而後知不學者淺之為人也。」


《公儀第九》


魯人有公儀休者,砥節勵行,樂道好古,恬於榮利,不事諸侯。子思與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為相。謂子思曰:「公儀子必輔寡人,參分魯國而與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對曰:「如君之言,則公儀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飢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水飲,伋亦願在下風。今徒以高官厚祿鉤餌君子,無信用之意。公儀子之智若魚鳥,可也。不然,則彼將終身不躡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為君操竿下釣,以傷守節之士也。」
閭丘溫見田氏將必危齊,欲以其邑叛,而適魯。穆公聞之,謂子思曰:「子能懷之,則寡人割邑如其邑以償子。」子思曰:「伋雖能之,義所不為也。」公曰:「何?」子思對曰:「彼為人臣,君將顛,弗能扶而叛之;逆臣制國,弗能以其眾死而逃之;此罪誅之人也。伋縱不能討,而又要利以召姦,非忍行也。」
穆公問子思曰:「吾聞龐欄氏子不孝,其行何如?」對曰:「臣聞明君之為政,尊賢以崇德,舉善以勸民,則四封之內孰敢不化?若夫過行,是細人之所識。不治其本而問其過,臣不知所以也。」公曰:「善。」
穆公謂子思曰:「子之書所記夫子之言,或者以謂子之辭也。」子思曰:「臣所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雖非其正辭,然猶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於事無非。」子思曰:「無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為臣之辭。臣之辭無非,則亦所宜貴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穆公謂子思曰:「縣子言子之為善,不欲人譽己,信乎?」子思對曰:「非臣之情也。臣之修善,欲人知之。知之而譽臣,是臣之為善有勸也,此所願而不可得者也。若臣之修善而人莫知,莫知則必毀臣,是臣之為善而受毀也,此臣所不願而不可避者也。若夫鷄鳴為善。孜孜以至夜半,而曰:『不欲人之知;恐人之譽己。』臣以謂斯人也者,非虛則愚也。」
胡毋豹謂子思曰:「子好大,世莫能容子也。盍亦隨時乎?」子思曰:「大非所病,所病不大也。凡所以求容於世,為行道也。毀道以求容,道何行焉?大不見容,命也;毀大而求容,罪也。吾弗改矣。」
子思居貧,其友有饋之粟者、受二車焉。或獻樽酒束脩,子思弗為當也。或曰:「子取人粟而辭吾酒脯,是辭少而取多也。於義則無名,於(分)〔介〕則不全,而子行之,何也?」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貧於財,至於困乏,將恐絕先人之祀。夫所以受粟,為周乏也。酒脯、所以飲宴也,方乏於食,而乃飲(晏)〔宴〕,非義也,吾豈以為(分)〔介〕哉,度義而行也。」或者擔其酒脯以歸。
穆公問子思曰:「吾國可興乎?」子思曰:「可。」公曰:「為之柰何?」對曰:「苟君與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開公家之惠,杜私門之利,結恩百姓,脩禮鄰國,其興也勃矣。」
子思曰:「吾之富貴甚易,而人猶弗能。夫不取於人謂之富,不辱於人謂之貴。不取不辱,其於富貴庶矣哉。」


《抗志第十》


曾申謂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貧賤乎?」子思曰:「道伸、吾所願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與屈己以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屈己則制於人,抗志則不愧於道。」
子思居衛。衛人釣於河,得鰥魚焉,其大盈車。子思問之,曰:「鰥魚、魚之難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對曰:「吾始下釣,垂一魴之餌,鰥過而弗視也。更以豚之半體,則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鰥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懷道,貪以死祿矣。」
子思居衛。魯穆公卒,縣子使乎衛,聞喪而服,謂子思曰:「子雖未臣,魯父母之國也,先君宗廟在焉,柰何弗服?」子思曰:「吾豈愛乎?禮不得也。」縣子曰:「請聞之。」答曰:「臣而去國,君不掃其宗廟,則不為之服。寓乎是國,而為國服。吾既無列於魯而祭在衛,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則舊君無服。明不二君之義也。」縣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
衛君言計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觀衛,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而臧之,猶卻眾謀,況和非以長惡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之讚己,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君闇臣諂,以居百姓之上,民弗與也。若此不已,國無類矣。」
子思謂衛君曰:「君之國事將日非矣。」君曰:「何故?」荅曰:「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為是,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為是,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故使如此。如此則善安從生?《詩》云:『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抑亦似衛之君臣乎?」
衛君問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荅曰:「無非。」君曰:「寡人不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則君親之;中正弼非,則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貴貧賤者、君也。在朝之士孰肯舍所以見親而取其所以見䟽乎?是故競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君〕所以無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過也。今知改矣。」荅曰:「君弗能焉。口順而心不懌者、臨其事必疣。君雖有命,臣未敢受也。」
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問服於子思。子思曰:「禮、父母改葬,緦。既葬而除,不忍無服送至親也。非父母無服,無服則弔服而加麻。」文子曰:「喪服既除,然後乃葬,則其服何服?」荅曰:「三年之喪,未葬服不變,除何有焉。期大功之喪,服其所除之服以葬。既葬而除之,其虞也,吉服以行事也。」
公叔木謂申祥曰:「吾於子思,親而敬之。子思未吾察也。」申祥以告曰:「人求親敬於子,子何辱焉?」子思荅曰:「義也。」申祥曰:「請聞之。」荅曰:「公叔氏之子愛人之同己,慢而不知賢。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則亦以人口而䟽慢吾矣。」申祥曰:「其不知賢柰何?」荅曰:「有龍穆者徒好飾弄辭說,觀於坐席,相人眉睫以為之意,天下之淺人也,而公叔子交之。橋子良脩實而不脩名,為善不為人之知己,不撞不發,如大鍾然,天下之深人也,而公叔子與之同邑而弗能知。此其所以為愛同己而不知賢也。」
子思自齊反衛,衛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願有賜於寡人也。」子思曰:「臣羈旅於此,而辱君之威尊,亟臨蓽門,其榮多矣。欲報君以財幣,則君之府藏已盈,而伋又貧。欲報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聽也。顧未有可以報君者,唯達賢爾。」衛君曰:「賢、則固寡人之所願也。」子思曰:「未審君之願將何以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荅曰:「衛國非無賢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賢才不見用故也。」君曰:「雖然,願聞先生所以為賢者。」荅曰:「君將以名取士耶?以實取士耶?」君曰:「必以實。」子思曰:「衛之東境有李音者,賢而有實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荅曰:「世農夫也。」衛君乃盧胡大笑曰:「寡人不好農。農夫之子,無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稱李音,稱其賢才也。周公大聖,康叔大賢。今魯、衛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雖善農,則音亦未必與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臣之問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實也。今君不問李音之所以為賢才,而聞其世農夫因笑而不受,則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實者也。」衛君屈而無辭。
衛君曰:「夫道大而難明,非吾所能也。今欲學術,何如?」子思曰:「君無然也。體道者逸而不窮,任術者勞而無功。古之篤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動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懼之。故明於死生之分,通於利害之變,雖以天下易其脛毛,無所概於志矣。是以與聖人居,使窮士忘其貧賤,使王公簡其富貴。君無然也。」衛君曰:「善。」
齊王謂子思曰:「今天下擾擾,諸侯無伯,吾國大人眾,圖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君貪利之心。」王曰:「何害?」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汩之,人之性安而嗜慾亂之。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天下為者也;能有名譽者,必無以名譽為者也。達此,則其利心外矣。」
衛將軍文子之內子死,復者曰:「皋媚女復。」子思聞之,曰:「此女氏之字,非夫氏之名也。婦人於夫氏以姓氏稱,禮也。」
費子陽謂子思曰:「吾念周室將滅,泣涕不可禁也。」子思曰:「然。此亦子之善意也。夫能以智知可知,而不能以智知未可知,危之道也。今以一人之身憂世之不治而泣涕不禁,是憂河水之濁而泣清之也。其為無益莫大焉。故微子去殷,紀季之齊,良知時也。唯能不憂世之亂而患身之不治者,可與言道矣。」
齊王戮其民不辜,謂子思曰:「吾知其不辜,而適觸吾忿,故戮之,以為不足傷義也。」子思曰:「文王葬朽骨而天下知仁,商紂斫朝涉而天下稱暴。夫義者、不必徧利天下也,暴者、不必盡虐海內也。以其所施而觀其意,民乃去就焉。今君因心之忿,遷戮不辜,以為無傷於義。此非臣之所敢知也。」王曰:「寡人實過。乃今聞命。請改之。」
衛公子交見於子思,曰:「先生、聖人之後,執清高之操,天下之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交雖不敏,竊(幕)〔慕〕下風。願師先生之行,幸顧(䘏)〔卹〕之。」子思曰:「公子不宜也。夫清高之節,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煩意,擇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今公子紹康叔之緒,處戰伐之世,當務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否藏)〔臧否〕、立規檢、脩匹夫之行之時也。」
衛公子交饋馬四乘於子思,曰:「交不敢以此求先生之歡而辱先生之潔也。先生久降於鄙土,蓋為賓主之餼焉。」子思曰:「伋寄命以來,度身以服衛之衣,量腹以食衛之粟矣。且又朝夕受酒脯及祭膰之賜,衣食已優,意氣已定,以無行志,未敢當車馬之貺。禮、雖有爵賜人,不踰父兄。今重違公子之盛旨,則有謟禮之愆焉,若何?」公子曰:「交已言於君矣。」荅曰:「不可。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公子曰:「我未之聞也。謹受教。」
穆公欲相子思,子思不願,將去魯。魯君曰:「天下之主、亦猶寡人也。去,將安之?」子思荅曰:「蓋聞君子猶鳳也,疑之則舉。今君既疑矣,又以己限天下之君臣。竊謂君之言過矣。」
齊王謂子思曰:「先生名高於海內,吐言則天下之士莫不屬耳目。今寡人欲相梁起。起也名少,願先生談說之也。」子思曰:「天下之士所以屬耳目者,以伋之言,是非當也。今君使伋虛談於起,則天下之士必改耳目矣。耳目既改,又無益於起。是兩之喪也,故不敢承命。」齊君曰:「起之不善何也?」子思曰:「君豈未之知乎?厚於財色,必薄於德,自然之道也。今起以貪成富,聞於諸侯,而無救施之惠焉;以好色聞於齊國,而無男女之別焉。有一於此,猶受其咎,而起二之,能無累乎?」王曰:「寡人之言實過。願先生赦焉。」
子思見老萊子,老萊子聞穆公將相子思。老萊子曰:「若子事君,將何以為乎?」子思曰:「順吾性情,以道輔之,無死亡焉。」老萊子曰:「不可。順子之性也,子性惟太剛而傲不肖,且又無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故為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聽,則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聽,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老萊子曰:「子不見夫齒乎?雖堅剛,卒盡相摩;舌柔順,終以不弊。」子思曰:「吾不能為舌,故不能事君。」


《廣詁第一》


淵、懿、邃、賾、深也。
封、臣、莫、莽、艾、祁、大也。
頒、賦、鋪、敷、布也。
蓋、戴、燾、蒙、冒、覆也。
鐘、崇、府、眾、積、灌、叢、樸、聚也。
閱、搜、履、庀、具也。
攻、為、詁、相、旬、宰、營、匠、治也。
蠲、祓、禋、屑、潔也。
勿、蔑、微、〔曼〕、末、沒、無也。
隆、巢、岸、峻、高也。
逼、昵、附、切、局、鄰、(傳)〔傅〕、戚、近也。
邵、媚、旨、伐、美也。
賢、裒、繁、優、饒、夥、多也。
幾、蔡、模、臬、法也。
爰、換、變、貿、交、更、易也。
生、造、奏、詣、進也。
索、搴、探、(裹)〔裒〕、鉤、掠、採、略、取也。
聞、徹、接、通、達也。
固、歷、彌、宿、舊、尚、久也。
彌、愈、滋、強、益也。
赫、斁、爽、曉、昕、著、讚、曙、明也。
階、附、襲、就、因也。
封、畛、際、限、(彊)〔疆〕、略、界也。
承、弟、班、列、次也。
戶、悛、格、扈、(正)〔止〕也。
幽、曀、闇、昧、冥也。
最、凡、目、質、要也。
疆、窮、充、竟也。
而、乃、爾、若、汝也。
控、彎、挽、引也。
承、贊、涼、助、佐也。
尋、由、以、用也。
要、捷、集、載、成也。
肆、赴、捷、疾也。
造、之、如、適也。
掇、督、摭、拾也。
肄、(子)〔孑〕、燼、餘也。
拓、斥、啟、闢、開也。
杜、實、充、牣、塞也。
實、牣、滿也。
獎、率、厲、勸也。
勤、勉、事、力也。
經、屑、省、過也。
闕、缺、間、隙也。
迭、遞、交、更也。
熸、剗、沒、滅也。
玄、黔、驪、黝、黑也。
縞、皓、素、白也。
彤、梓、頳、縕、赤也。
淫、〔溢〕、沉、滅、沒也。
載、功、物、事也。


《廣言第二》


晏、明、陽也。
旰、晏、晚也。
算、麗、數也。
叟、艾、老也。
僉、皆、同也。
交、校、報也。
舒、布、展也。
揚、翥、舉也。
索、略、求也。
獲、干、得也。
奚、害、何也。
里、度、居也。
周、浹、匝也。
充、該、備也。
列、(厥)〔廞〕、陳也。
轓、輈、輿也。
廢、措、置也。
駕、乘、凌也。
收、戢、斂也。
囚、禁、錄也。
掌、司、主也。
偏、贅、屬也。
麗、著、思也。
載、略、行也。
沓、襲、合也。
抵、享、當也。
庚、徹、近也。
脩、杼、長也。
校、戰、交也。
謁、復、白也。
勑、質、正也。
裔、蔑、末也。
延、衍、散也。
末、沒、終也。
辨、詰、別也。
菲、涼、薄也。
復、旋、還也。
祖、(巽)〔翼〕、送也。
〔走〕、卬、我也。
姓、命、孥、子也。
諧、籲、和也。
悛、寤、覺也。
憾、猜、恨也。
艾、盡、止也。
(𢢀)〔撊〕、忿也。
奸、犯也。
汩、滑、亂也。
縮、紬、抽也。
暨、捷、及也。
苞、跋、本也。
肆、臬、極也。
睇、題、視也。
犯、肆、突也。
束、縻、(縳)〔縛〕也。
肆、從、遂也。
放、投、棄也。
莽、蕪、草也。
暴、(暎)〔映〕、曬也。
焮、(也晞)〔晞也〕。
燥、乾也。
迪、跡、蹈也。
衍、演、廣也。
袤、縱、長也。
荷、揭、擔也。
仍、再也。
徇、歸也。
工、官也。
稽、考也。
顛、殞也。
躋、陞也。
戕、殘也。
勦、截也。
辟、除也。
慁、患也。
謫、責也。
間、非也。
順、退也。
抗、禦也。
靳、取也。
𧈪、戲也。
褊、狹也。
惎、教也。
沮、疑也。
虧、損也。
毀、壞也。
判、散也。
蔽、斷也。
交、俱也。
俘、罰也。
夷、傷也。
枳、害也。
適、閑也。
締、閉也。
靡、細也。
辨、使也。
牧、臨也。
嘗、試也。
賴、(羸)〔贏〕也。
若、乃也。
嗟、發聲也。
奏、為也。
振、救也。
庸、償也。
賈、價也。
贍、足也。
曹、耦也。
麗、兩也。
驟、數也。
逞、快也。
越、遠也。
姑、且也。
哿、可也。
釋、解也。
庸、善也。
荐、重也。
登、升也。
勵、勉也。
赫、顯也。
韙、是也。
丕、莊也。
佞、才也。
暨、息也。
話、善也。
愿、謹也。
丰、(豊)〔豐〕也。
都、盛也。
腆、厚也。
肆、緩也。
競、逐也。
紀、基也。
〔惎、忌、教也〕。
〔憖、願也〕。
憖、強也。
薄、迫也。
燀、炊也。
資、取也。
質、信也。
餼、饋也。
憑、依也。
藉、借也。
際、接也。
裔、外也。
閡、限也。
廬、寄也。
萃、集也。
簉、倅也。
尤、怪也。
瞢、慚也。
索、空也。
素、故也。
視、比也。
徨、往也。
矜、惜也。
狃、忕也。
覬、望也。
何、任也。
御、侍也。
殿、填也。
選、擇也。
宣、示也。


《廣訓第三》


諸、之也、乎也。
旃、焉也。
惡乎、於何也。
烏乎、吁嗟也。
吁嗟、嗚呼也。
有所歎美、有所傷痛、隨事為義也。
無念、念也。
無寧、寧也。
不顯、顯也。
不承、承也。
不肖、不似也。
繩之、譽之也。
詰朝、明旦也。
「遐不黃耇」、言壽考也。
「公孫碩膚、德音不瑕」、道成王大美、聲稱遠也。
「鄂不韡韡」、言韡韡也。
「我從事獨賢」、勞事獨多也。
「魴鱮甫甫」、語其大也。
「麀鹿麌麌」、語其眾也。
「海物維錯」、錯、雜也。
雜毛曰氂。
雜彩曰繪。
雜言曰哤。


《廣義第四》


凡無妻無夫通謂之寡,寡夫曰煢,寡婦曰嫠。
妾婦之賤者謂之屬婦。屬、逮也。逮婦之名、言其徵也。
非分而得謂之幸。
詰責以辭謂之讓。
男女不以禮交謂之淫。
上淫曰烝。
下淫曰報。
旁淫曰通。
不直失節謂之慚。慚、愧也。
面慚曰戁。
心慚曰恧。
體慚曰逡。


《廣名第五》


諱死謂之大行。
死而復生謂之蘇。
疾甚謂之阽。
請天子命曰未可以戚先王,請諸侯命曰未可以近先君,請大夫命曰未可以從先子。
空棺謂之櫬,有屍謂之柩。
饋死者謂之賵,衣服謂之襚。
埋柩謂之殔。
殔坎謂之池。
壙謂之竁。
下棺謂之窆。
填竁謂之封。
宰、塚也。
壟、塋也。
無主之鬼謂之殤。


《廣服第六》


治絲曰織,織、繒也。
麻紵葛曰布,布、通名也。
纊、綿也,絮之細者曰纊。
繒之精者曰縞。
縞之麤者曰素。
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綌。
在首謂之元服。
弁髦、大古布冠,冠而敝之者也。
題、定也。
顛、顏、顙、額也。
璽謂之印。
紱謂之綬。
襜褕謂之童容。
布褐而紩之謂之藍縷。
袴謂之裳。
蔽膝謂之袡。
帶之垂者謂之厲。
大巾謂之幂。
覆帳謂之幄,幄、幕也。
簀、(第床)〔床笫〕也。
大扇謂之䈉。
杖謂之挺。
鍵謂之籥。
棊局謂之奕。
在足謂之屨,屨尊者曰達屨,達謂之金舄,舄而金絇也。


《廣器第七》


射有張布謂之侯。
侯中者謂之鵠。
鵠中者謂之正,正方二尺。
正中者謂之𣙗,𣙗方六寸。
棘、戟也。
鏚、鉞、斧也。
干、瞂、盾也。
戈、句、孑、戟也。
刃之削謂之室,室謂之韠鞛,珌、鞸之飾也。
矢服謂之弢。
小舩謂之艇。
艇之小者曰䒀。
舩頭謂之舳,尾謂之艫。
楫謂之橈。
車轅上者謂之𨏠。
轅謂之輈。
軫謂之枕。
較謂之幹。
衡、軛也。軛上〔者〕謂之烏喙。
纍、綆,繘也。
縚、索也。
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
詘而戾之為䋫。
繆而紾之為索。
墉、城〔也〕。
〔坰〕、地也。
墉墻謂之陴。
高平謂之大原。
汪、池也。
水之北謂之汭。
澤之廣者謂之衍。


《廣物第八》


藁謂之稈,稈謂之芻。生曰芻。
穀謂之粒。
菜謂之蔬。
禾穗謂之頴。
截頴謂之銍。
拔心曰揠。拔根曰擢。
把謂之秉,(秉四)〔四秉〕曰筥,筥十曰𥣯。
棘之實謂之棗。
桑之實謂之椹。
柞之實謂之橡。


《廣鳥第九》


去陰就陽謂之陽鳥,鴻鴈是也。
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白項而群飛者謂之燕烏,白脰烏也。
雅烏、鸒也。


《廣獸第十》


豕、彘也。彘、豬也。
其子曰豚。
豕之大者謂之𤜵,小者謂之豵。
鳥之所乳謂之巢;鷄雉所乳謂之窠。
鹿之所息謂之場;兔之所息謂之窟。
魚之所息謂之潛。潛、槮也。積柴水中而魚舍焉。


《度》


跬、一舉足也。
倍跬謂之步。
四尺謂之仞。
倍仞謂之尋。尋、舒兩肱也。
倍尋謂之常。
五尺謂之墨。
倍墨謂之丈。
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
倍兩謂之(疋)〔匹〕。
(疋)〔匹〕有五謂之束。


《量》


一手之盛謂之溢。
兩手謂之掬。
掬、一升也。
掬四謂之豆,豆四謂之區。
區四謂之釜。
釜二有半謂之藪。
藪二有半謂之缶。
二缶謂之鍾。
二鍾謂之秉。秉、十六斛也。


《衡》


二十四銖曰兩。
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
倍舉曰鏘。鏘謂之鍰。
二鍰四兩謂之斤。
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秤二謂之鈞。
鈞四謂之石。
石四謂之鼓。
然則鼓四百八十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