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玄第十四



14.1B視之不見名曰夷。
14.1C河上公注:無色曰夷。言一無采色,不可得視而見之。
14.2B聽之不聞名曰希。
14.2C河上公注:無聲曰希。言一無音聲,不可得聽而聞之。
14.3B摶之不得名曰微。
14.3C河上公注:無形曰微。言一無形體,不可摶持而得之。
14.4B此三者不可致詰。
14.4C河上公注:三者,謂夷、希、微也。不可致詰者,夫無色、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詰問而得之也。
14.5B故混而為一。
14.5C河上公注:混、合也,故合於三名之而為一。
14.6B其上不皦。
14.6C河上公注: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
14.7B其下不昧。
14.7C河上公注:言一在天下,不昧昧有所闇冥。
14.8B繩繩不可名。
14.8C河上公注:繩繩者、動行無窮極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黃〔赤〕白黑別〔之〕;非一聲也,不可以宮商角徵羽聽〔之〕;非一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也。
14.9B復歸於無物。
14.9C河上公注:物、質也,復當歸之於無質。
14.10B是謂無狀之狀。
14.10C河上公注:言一無形狀,而能為萬物作形狀也。
14.11B無物之象。
14.11C河上公注:〔言〕一無物質,而〔能〕為萬物設形象也。
14.12B是為忽恍。
14.12C河上公注:〔言〕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
14.13B迎之不見其首。
14.13C河上公注:一無端末,不可預待也。除情去欲,一自歸之也。
14.14B隨之不見其後。
14.14C河上公注:言一無影迹,不可得而看。
14.15B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4.15C河上公注:聖人執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當有一也。
14.16B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14.16C河上公注: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謂知道綱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