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祖德賦


《祖德賦》


咨時文之懿祖,膺降神之靈曜。栖九德以弘道,振風烈以增劭。彼劉公之矯矯,固雲網之逸禽。既憑形以傲物,諒傅翼而栖林。伊我公之秀武,思無幽而弗昶。形鮮烈於懷霜,澤溫惠乎挾纊。收希世之洪捷,固山谷而為量。西夏坦其無塵,帝命赫而大壯。登具瞻於太階,濯長纓乎天漢。解戎衣以高揖,正端冕而大觀。戢靈武於既曜,恢時文於未煥。騰絕風以逸鶩,庶遐蹤於公旦。
○《藝文類聚》卷二十。
走雄孫於長浪,收希世之洪捷。因山谷而為量,西夏坦其無塵,帝命赫而大壯。
○《北堂書鈔》卷一百十九。
述先賦


《述先賦》


仰先后之顯烈,懿暉祚之允輯。應遠期於已曠,昭前光於未戢。抱朗節以遐慕,振奇迹而峻立。在虐臣之貪禍,據西山而作違。招長轂於河畔,飲冀馬乎江湄。頓雲網而潛泳,揮神戈而外臨。敵罔隆而弗夷,逆無微而不禽。茂德韡其既休,元勳曄而薦舉。襲袞服於太階,配三台乎其所是。故其生也榮,雖萬物咸被其仁;其亡也哀,雖天網猶失其綱。嬰國命以逝止,亮身沒而吳亡。
○《藝文類聚》卷二十。
別賦


《別賦》


伊公子之可懷,悲永別之局期。悼同居之無樂,曾不踰乎一朞。經春秋之寒暑,常戚戚而不怡。登九層而修觀,超臨遠以相思。
○《藝文類聚》卷三十。
織女賦


《織女賦》


足躡刺繡之履。
○《北堂書鈔》卷一百三十六。
逸民賦


《逸民賦》


相荒土而卜居兮,度山阿而考室。
○《太平御覽》卷五六。
果賦


《果賦》


中山之縹李。
○《太平御覽》卷九六八。
吊魏文帝柳賦


《吊魏文帝柳賦》


行旅仰而迴眷。
○《文選》卷二五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注。
雲賦


《雲賦》


覽太極之初化,判玄黃於乾坤。考天壤之靈變,莫稽美乎慶雲。
○《太平御覽》卷一。
望九畿以遠肆,明皇極而永舒。蔽陽光於暘谷,闇天文於帝居。齊濛荒於無極,等渾昧於太初。
○《太平御覽》卷八。
藻帟高舒,長帷虹繞。
○《文選》卷三十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注。
翼靈鳳於蒼梧,起滯龍於潢汙。
○《初學記》卷一。
日赫奕而照躍,雲火滅而灰散。
○《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
繞蓬萊以結曜,薄崑崙而增暉。
高騰永逸,駱驛參差。內揚綠祲,外襲紫霞。
○《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
兄平原贈并序


《兄平原贈并序》


余弱年夙孤,與弟士龍,銜卹喪庭。續〔忝末緒〕,會逼王命,墨絰即戎,時並縈髮,悼心告別。漸歷八載,家邦顛覆,凡厥同生,彫落殆半。收迹之日,感物興哀,而〔士〕龍又先在(四)〔西〕,時迫當祖載二昆,不容逍遙,銜痛東徂,遺情西暮,故作是詩,以寄其哀苦焉。
於穆予宗,稟精東嶽。誕育祖考,造我南國。南國克靖,實繇洪績。惟帝念功,載繁其錫。其錫惟何?玄冕袞衣。金石假樂,旄鉞授威。匪威是信,稱平遠德。交世台衡,扶帝紫極。
篤生三昆,克明克俊。遵塗結轍,承風襲問。帝曰欽哉,纂戎裂祚。雙組式帶,綬章載路。即命荊楚,對揚休顧。肇繁厥績,武功聿舉。煙熅芳素,綢繆江滸。昊天不吊,胡寧棄予!
嗟予人斯,胡德之微?闕彼遺軌,則此頑違。王事(匪監)〔靡盬〕,旍旆屢振。委籍(舊)〔奮〕戈,統厥征人。祈祈征人,載肅載閑。騤騤戎馬,有〔駰〕有翰。昔予翼考,惟斯伊撫。今予小子,繆尋末緒。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王師乘運,席(江卷)〔卷江〕湘。雖〔備官〕守,守從武臣。守局下列,譬彼飛塵。洪波雷擊,與眾同泯。巔跋西夏,收迹舊京。俯慚堂構,仰懵先靈。孰云忍媿?寄之我情。
伊我俊弟,咨爾士龍。懷襲瑰瑋,播殖清風。非德莫懃,非道莫弘。垂翼東畿,耀穎名邦。綿綿洪統,非爾孰崇?依依同生,恩篤情結。義存並濟,胡樂之悅?願爾偕老,攜手黃髮。
昔我西征,扼腕川湄。掩涕即路,耀袂長辭。六龍促節,逝不我待。自往迄茲,曠年八祀。悠悠我思,非爾焉在?昔並垂髮,今也將老。銜哀茹慼,(勳)〔契〕閣充飽。嗟我人斯,胡卹之早!
天步多艱,性命難誓。常懼隕斃,孤魂殊裔。存不阜物,沒不增壤。生若朝風,死猶絕景。視彼浮游,方之僑客。眷此黃墟,譬之斃宅。匪身是吝,亮會伊惜。其惜伊何?言紓其思。其思伊何?悲彼曠載。
出車戒塗,言告言歸。辱食驚駕,夙興宵馳。濛雨之陰,炤月之輝。陸陵峻坂,川越洪漪。爰屆爰止,步彼高堂。失爾羽邁,良願中荒。我心永懷,匪悅匪康。
昔我斯逝,兄弟孔(仁)〔備〕。今我來思,或彫或疚。昔我斯逝,族有餘榮。今我來思,堂有哀聲。我行其道,鞠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拊膺涕泣,血淚彷徨。
企佇朔路,言〔告〕爾歸。心存言宴,目想容輝。迫彼窀穸,載驅東路。繼其桑梓,肆力丘墓,婉兮孌兮,興懷罔極。眷言顧之,使我心惻。
贈顧令文為宜春令


《贈顧令文為宜春令》


藹藹芳林,有集惟嶽。亹亹明哲,在彼鴻族。淪心渾無,遊精大樸。播我徽猷,□彼振玉。
彼玉之振,光於厥潛。大明貞觀,重泉匪深。我有好爵,相爾在陰。翻飛名都,宰物於南。
禮弊則偽,樸散在華。人之秉夷,則是惠和。變風興教,非德伊何。我友敬矣,俾人作歌。
交道雖博,好亦勤止。比志同契,惟予與子。三川既曠,江亦永矣。悠悠我思,託邁千里。
吉甫之役,清風既沈。非子之豔,詩誰云尋。我來自東,貽其好音。豈有桃李,恧子瓊琛。將子無矧,屬之翰林。孌彼靜女,此惟我心。
○《文館詞林》卷一百五十六。
贈武昌太守夏少明


《贈武昌太守夏少明》


穆穆君子,明德允迪。拊翼負海,翻飛上國。天子命之,曾是在服。西踰崤岡,北臨河曲。
爾政既均,爾化既淳。舊汙孔修,德以振人。雍雍鳴鶴,亦聞於天。釋厥緇衣,爰集崇賢。
羽儀既奮,令問不已。慶雲烟熅,鴻漸載起。峨峨紫闥,侯戾侯止。彤管有煒,納言崇祉。
既考爾工,將胙爾庸。大君有命,俾守于東。允文允武,威靈以隆。之子于邁,介夫在戎。
悠悠武昌,在江之隈。吳未喪師,為蕃為畿。惟此惠君,人骨攸希。奕奕重光,照爾繡衣。
人道靡常,高會難期。之子于遠,曷云歸哉?心乎愛矣,永言懷之,瞻彼江介,惟用作詩。
○《文館詞林》卷一百五十六。
庶人挽歌辭


《庶人挽歌辭》


死生各異方,昭非神色襲。貴賤禮有差,外相盛已集。魂衣何盈盈,旟旐何習習。父母拊棺號,兄弟扶筵泣。靈轜動轇,龍首矯崔嵬。挽歌挾轂唱,嘈嘈一何悲。浮雲中容與,飄風不能迴。淵魚仰失梁,征烏俯墜飛。念彼平生時,延賓陟此幃。賓階有鄰迹,我降無登輝。
○《北堂書鈔》卷九十二。又見《太平御覽》卷五五二。
士庶挽歌辭


《士庶挽歌辭》


陶犬不知吠,瓦雞焉能鳴。安寢重丘下,仰聞板築聲。
○《北堂書鈔》卷九十二。
埏埴為塗車,束薪作芻靈。
○《太平御覽》卷五五二。
王侯挽歌辭


《王侯挽歌辭》


孤魂雖有識,良接難為符。操心玄茫內,注血治鬼區。
○《北堂書鈔》卷九十二。
挽歌辭


《挽歌辭》


在昔良可悲,魂往一何慼。念我平生時,人道多拘役。
○吳棫《韻補》卷五。
五常侵軌儀,夕氣牽徽墨。隨和乏良聘,枝騤或鴆毒。
○吳棫《韻補》卷五。
東宮


《東宮》


軟顏收紅蕊,玄鬢吐素華。冉冉逝將老,咄咄奈老何。
○《藝文類聚》卷十八,又見《文選》卷二十二謝靈運《晚出西射堂》注。
尸鄉亭詩


《尸鄉亭詩》


東遊觀鞏洛,逍遙丘墓間。秋草蔓長柯,寒木入雲煙。發軫有夙晏,息駕無愚賢。
○《藝文類聚》二十七。
贈斥丘令馮文羆詩


《贈斥丘令馮文羆詩》


夙駕出東城,送子臨江曲。密席接同志,羽觴飛酃淥。登樓望峻陂,時逝一何速。
○《藝文類聚》卷三十一作《贈波丘令馮文羆詩》、《初學記》卷十八。
問子別所期,耀靈緣扶木。
○《文選》卷三十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注。
贈顧彥先詩


《贈顧彥先詩》


清夜不能寐,悲風入我軒。立影對孤軀,哀聲應苦言。
○《藝文類聚》卷三十一。
為顧彥先作詩


《為顧彥先作詩》


肅肅素秋節,湛湛濃露凝。太陽夙夜降,少陰忽已升。
○《太平御覽》卷二五。
祖會大極東堂詩


《祖會大極東堂詩》


帝謂御事,及爾同歡。我有嘉禮,以壽永觀。思樂華殿,祗承聖顏。
○《北堂書鈔》卷八十二。
元康四年從皇太子祖會東堂詩


《元康四年從皇太子祖會東堂詩》


巍巍皇代,奄宅九圍。帝在在洛,克配紫微。八風應律,日月重暉。普歷丘宇,時罔不綏。
○《匡謬正俗》卷三。
祖道清正詩


《祖道清正詩》


□□□題,允藩克正。惟是喉舌,光翼明聖。
○《北堂書鈔》卷六十。
講漢書詩


《講漢書詩》


稅駕金華,講學秘館。有集惟髦,芳風雅宴。
○《北堂書鈔》卷九十八。
飲酒樂


《飲酒樂》


飲酒須飲多,人生能幾何!百年須受樂,莫厭管弦歌。
○《樂府詩集》卷七十四。
吳趨行


《吳趨行》


繭滿蓋重簾,唯有遠相思。藕葉清朝釧,何見早還時。
○《詩紀》卷二十四。
贈潘正叔


《贈潘正叔》


過蒙時來運,與爾遊承華。執笏崇賢內,振纓曾城阿。
○《詩紀》卷二十五。
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


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佳。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
○《詩紀》卷二十五。
贈潘岳詩


《贈潘岳詩》


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文選》卷二五謝瞻《答靈運》詩注。
芙蓉詩


《芙蓉詩》


夏搖比翼扇。
○《北堂書鈔》卷一百三十四。
樂府


《樂府》


蘭室接羅幕。
○《北堂書鈔》卷一百三十二。
輕舉乘紫霞。
○《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一。
失題


《失題》


惆悵懷平素,豈樂于茲同。豈宴棲末景,游豫躡餘蹤。
○《文選》卷五七顏延年《陶徵士誄》注。
感念同懷子。
○《文選》卷二二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注。
魏王禪代,奄宅九圍。帝在洛陽,光配紫微。八風應律,日月重暉。
○《北堂書鈔》卷一百四十九。
太素卜令宅,希微啟奧基。玄沖慕懿文,虛無承先師。
○《太平御覽》卷一。
澄神玄漠流,棲心太素域。弭節欣高視,俟我大夢覺。
○《太平御覽》卷一。
老蠶晚績縮,老女晚嫁辱。曾不如老鼠,翻飛成蝙蝠。
○《太平御覽》卷八二五。
恢恢天網,飛沈是收。受茲下臣,騰光清霄。
○吳棫《韻補》卷二。
軌迹未及安,長轡忽已整。道遐覺日短,憂深使心褊。
○吳棫《韻補》卷三。
物情競紛紜,至理自宜貫。達觀儻不融,居然見真膺。
○吳棫《韻補》卷四。
石龜尚懷海,我寧忘故鄉。
○《述異記》。
甕餘殘酒,膝有橫琴。
○《草堂詩箋》卷三十七《過津詩》注。
佳穀垂金穎。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別集》卷五十七。
七導


《七導》


長角三倡,武士旗布,捺紫間之神機,審心中而後射。
○《太平御覽》卷三四八。又見《北堂書鈔》卷一百二十五。
策問秀才紀瞻等六首


《策問秀才紀瞻等六首》


昔三代明王,啟建洪業,文質殊制,而令名一致。然夏人尚忠,忠之弊也朴,救朴莫若敬。殷人革而修焉,敬之弊也鬼,救鬼莫若文。周人矯而變焉,文之弊也薄,救薄則又反之于忠。然則王道之反覆其無一定邪,亦所祖之不同而功業各異也?自無聖王,人散久矣。三代之損益,百姓之變遷,其故可得而聞邪?今將反古以救其弊,明風以蕩其穢,三代之制將何所從?太古之化有何異道?
在昔哲王象事備物,明堂所以崇上帝,清廟所以寧祖考,辟雍所以班禮教,太學所以講藝文,此蓋有國之盛典,為邦之大司。亡秦廢學,制度荒闕。諸儒之論,損益異物。漢氏遺作,居為異事,而蔡邕《月令》謂之一物,將何所從?
庶明亮采,故時雍穆唐;有命既集,而多士隆周。故《書》稱明良之歌,《易》貴金蘭之美。此長世所以廢興,有邦所以崇替。夫成功之君勤于求才,立名之士急于招世,理無世不對,而事千載恒背。古之興王何道而如彼?後之衰世何闕而如此?
昔唐虞垂五刑之教,周公明四罪之制,故世歎清問而時歌緝熙。姦宄既殷,法物滋有。叔世崇三辟之文,暴秦加族誅之律,淫刑淪胥,虐濫已甚。漢魏遵承,因而弗革。亦由險泰不同,而救世異術,不得已而用之故也。寬克之中,將何立而可?族誅之法足為永制與不?夫五行迭代,陰陽相須,二儀所以陶育,四時所以化生。《易》稱「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形象之作,相須之道也。若陰陽不調,則大數不得不否;一氣偏廢,則萬物不得獨成。此應同之至驗,不偏之明證也。今有溫泉而無寒火,其故何也?思聞辯之,以釋不同之理。
夫窮神知化,才之盡稱;備物致用,功之極目。以之為政,則黃羲之規可踵;以之革亂,則玄古之風可紹。然而唐虞密皇人之闊網,夏殷繁帝者之約法,機心起而日進,淳德往而莫返。豈太樸一離,理不可振,將聖人之道稍有降殺邪?
○《晉書》卷六十八《紀瞻傳》。
夏育贊


《夏育贊》


夏育之猛,千載所希。申博角勇,臨額奮椎。
○《文選》卷十七王褒《洞簫賦》注引。
與趙王倫牋薦戴淵


《與趙王倫牋薦戴淵》


蓋聞繁弱登御,然後高墉之功顯;孤竹在肆,然後降神之曲成。是以高世之主必假遠邇之器,蘊匵之才思託太音之和。伏見處士廣陵戴若思,年三十,清沖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鑒足以辯物;安窮樂志,無風塵之慕,砥節立行,有井渫之潔;誠東南之遺寶,宰朝之奇璞也。若得託跡康衢,則能結軌驥騄;曜質廊廟,必能垂光璵璠矣。夫枯岸之民,果於輸珠,潤山之客,列於貢玉,蓋明暗呈形,則庸識所甄也。惟明公垂神採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廢。
○《晉書》卷六十九《戴若思傳》。又見《世說新語‧自新第十五》注引虞預《晉書》、《太平御覽》卷六三二、《北堂書鈔》卷三十三。
謝成都王牋


《謝成都王牋》


慶雲惠露,止於落葉。
○《文選》卷五九《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注引。
薦賀循郭訥表


《薦賀循郭訥表》


伏見武康令賀循德量邃茂,才鑒清遠,服膺道素,風操凝峻,歷試二城,刑政肅穆。前蒸陽令郭訥風度簡曠,器識朗拔,通濟敏悟,才足幹事。循守下縣,編名凡悴;訥歸家巷,棲遲有年。皆出自新邦,朝無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營,年時倏忽,而邈無階緒,實州黨愚智所為恨恨。臣等伏思臺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顯路,惠及外州而已。誠以庶士殊風,四方異俗,壅隔之害,遠國益甚。至於荊、揚二州,戶各數十萬,今揚州無郎,而荊州江南乃無一人為京城職者,誠非聖朝待四方之本心。至於才望資品,循可尚書郎,訥可太子洗馬、舍人。此乃眾望所積,非但企及清塗,苟充方選也。謹條資品,乞蒙簡察。
○《晉書》卷六十八《賀循傳》。又見《三國志‧吳書‧賀邵傳》注,《太平御覽》卷六三二,《北堂書鈔》卷三十三。
薦張暢表


《薦張暢表》


伏見司徒下諫議大夫張暢,除當為豫章內史丞。暢才思清敏,志節貞厲,秉心立操,早有名譽。其年時舊比,多歷郡守,惟暢陵遲自首,未齒而佐下藩,遂蹈碎濁,於暢名實,居之為劇,前後未始有此。愚以為宜解舉,試以近縣。
○《太平御覽》卷二五三。又見《北堂書鈔》卷七十七。
詣吳王表


《詣吳王表》


臣本吳人,靖居海隅。朝廷欲抽引遠人,綏慰遐外,故太傅所辟,殿下東到淮南,發詔以臣為郎中令。
○《太平御覽》卷二百四十八。
相國參軍,率取臺郎,臣獨以高賢見取,非私之謂。
○《北堂書鈔》卷六十九。
謝吳王表


《謝吳王表》


殿中以臣為郎中,命轉中兵郎,復以頗涉文學,見轉為殿中郎。
○《太平御覽》卷二一五。
與吳王表


《與吳王表》


臣以職在中書,詔命所出,而臣本以筆札見知。
○《北堂書鈔》卷五十七。
禪文本草,今見在中書,一字一迹,自可分別。
○《文選》卷三七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注引。
謝齊王表


《謝齊王表》


臣以職在中書,制命所出,而臣本以筆札見知。慮逼迫不獲已,乃詐發內妹喪。出就弟,雲哭泣受弔。片言隻字,文不關其間。
○《初學記》卷十一。又見《太平御覽》卷二二零。
吳丞相陸遜銘


《吳丞相陸遜銘》


魏大司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黃鉞,統御六師及中軍禁衛而攝行王事,主上執鞭,百司屈膝。
○《三國志‧吳書‧陸邈傳》注引。
孫權誄


《孫權誄》


皇聖膺期,有命太素。承亂下萌,清難天步。
○《太平御覽》卷一。
《肆夏》在廟,《雲翹》承□。
○《宋書‧樂志》一。
吳太常顧譚誄


《吳太常顧譚誄》


遷吏部尚書,才長於銓衡,而綜核人物。
○《文選》卷三八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注引。
毗陵侯君誄


《毗陵侯君誄》


同志奔走,戚友相尋。臨穴嗚乎,洒淚山林。
○《北堂書鈔》一百五十八。
父誄


《父誄》


億兆宅心,敦敘百揆。
○《顏氏家訓‧文章》引。
姊誄


《姊誄》


俔天之和。
○《顏氏家訓‧文章》引。
集志議


《集志議》


考正三辰,審其所司。
○《文選》卷五六陸倕《新刻漏銘》注引。
顧譚傳


《顧譚傳》


宣太子正位東宮,天子方隆訓導之義,妙簡俊彥,講學左右。時四方之傑畢集,太傅諸葛恪等雄奇蓋眾,而譚以清識絕倫,獨見推重。自太尉范慎、謝景、羊徽之徒,皆以秀稱其名,而悉在譚下。
○《三國志‧吳書‧顧譚傳》注引。
與弟雲書


《與弟雲書》


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有成,當以覆酒甕耳。
○《晉書》卷九十二《左思傳》。
聽訟觀東,作百丈廊屋。
○《太平御覽》卷一八五。
仁壽殿前,有大方銅鏡,高五尺餘,廣三尺二寸,立著庭中,向之便寫人形〔體〕了了,亦怪也。
○《太平御覽》卷七一七。
監徒武庫建始殿諸房中,見有兩足猴,真怪物也。
○《太平御覽》卷九一零。
天淵池養山雞,甚可嬉。
○《太平御覽》卷九一八。
天淵池東南角有果,各作一林,無處不有,縱橫成行,一果之間,輒作一堂。
○《太平御覽》卷九六四。
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石榴也。
○《太平御覽》卷九七零。
門有三層,高百尺,魏明帝造。
○《水經注》卷十六《穀水》。
思苦生疾。
○《文選》卷十七陸機《文賦》注。
與長沙夫人書


《與長沙夫人書》


士璜亡,恨一襦少,便以機新襦衣與之。
○《太平御覽》卷六九五。
與長沙顧母書


《與長沙顧母書》


痛心拔腦,有如孔懷。
○《顧氏家訓‧文章》引。
平復帖


《平復帖》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愛之邁前,埶(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一九六一年九月文物出版社影印《陸機平復帖》。
失題


《失題》


文帝勢崇於三分,而身終於北面,雖曰未暇,王業已固矣。
○《初學記》卷九。
晉書限斷議


《晉書限斷議》


三祖實終為臣,故書為臣之事,不可〔不〕如傳,此實錄之謂也。而名同帝王,故自帝王之籍,不可以不稱紀,則追王之義。
○《初學記》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