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和齏第七十三



蒜一,薑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黃五,粳米飯六,鹽七,酢八。
齏臼欲重,底欲平寬而圓。以檀木為齏杵臼,杵頭大小,〔令〕與臼底相安可,杵長四赤。平立,急舂之。
蒜:淨剝,(稻)〔掐〕去強根,不去則苦。嘗經渡水者,蒜味甜美,剝即用;未嘗渡水者,宜以魚眼湯㴙半許半生用。朝歌大蒜,辛(竦)〔辣〕異常,宜分破去心,全心,用之,不然辣則失其食味也。
生薑:削去皮,細切,以冷水和之,生布絞去苦汁。〔苦汁〕可以香魚羹。無生薑,用乾薑。五升齏,用生薑一兩,乾薑則減半兩耳。
橘皮:新者直用,陳者以湯洗去陳垢。無橘皮,可用草橘子;馬芹子亦得用。五升齏,用一兩。草橘、馬芹,准此為度。薑、橘取其香氣,不須多,多則味苦。
白梅:作白梅法,在《梅杏篇》。用時合核用。五升齏,用八枚足(之)矣。
熟栗黃:諺曰:「金齏玉膾」,橘皮多則不美,故加栗黃,取其金色,又益味甜。五升齏,用十枚栗。用黃軟者;硬黑者,即不中使用也。
秔米飯:膾齏必須濃,故諺曰:「倍著齏」。蒜多則辣,故加飯,取其甜美耳。五升齏,用飯如雞子許大。
先擣白梅、薑、橘皮為末,貯出之。次擣栗、飯使熟;以漸下生蒜,舂令熟;次下㴙蒜。齏熟,下鹽復舂,令沫(之)起。然後下白梅、薑、橘末復舂,令相得。下醋解之。
右件法,止為膾齏耳。餘即薄作,不求濃。
膾魚,肉(裹)〔裏〕長一赤者第一好;大則皮厚肉硬,不任食,止可作鮓魚耳。切膾人,雖訖亦不得洗手,洗手則膾濕;要待食罷,然後洗也。
《食經》曰:「冬日橘蒜齏,夏日白梅蒜齏。肉膾不用梅。」
作芥子醬法:先曝芥子令乾;濕則用不密也。淨淘沙,研(今)〔令〕極熟。多作者,可碓擣,下絹簁,然後(冰)〔水〕和,更研之也。令悉著盆,(令)〔合〕著掃〔帚〕上少時,殺其苦氣,多停則(冷)〔令〕無復辛味矣,不停則太辛苦。摶作圓子,大如李,或餅子,任在人意也。復乾曝。然後盛以絹囊,沈之於美醬中,須則取食。
其為齏者,初殺訖,即下美酢解之。
《食經》作芥醬法:「熟擣芥子,細篩取屑,著(瓮)〔甌〕裏,蟹眼湯洗之。澄去上清,後洗之。如此三過,而(失)〔去〕其苦。微火上攪之,少熇,覆甌(瓮)〔瓦〕上,以灰圍甌邊。一宿則成。以薄酢解,厚薄任意。」
崔寔曰:「八月,收韭菁,作擣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