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




《上書請死節南越》


臣聞主媿臣死。群臣宜盡死節,其駑下者宜出財以佐軍,如是則強國不犯之道也。臣願與子男及臨菑習弩、博昌習船者,請行死之,以盡臣節。見《漢書‧蔔式傳》。


《上言官求雨》


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見《史記‧平準書》。


《議封禪對》


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群元,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鄉,徵兆必報,天地竝應,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然享薦之義,不著於經,以為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祇戒精專以接神明。總百官之職,各稱事宜而為之節文。唯聖主所由,制定其當,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將舉大事,優遊數年,使群臣得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見《漢書‧兒寬傳》。


《封泰山還登明堂上壽》


臣聞三代改制,屬象相因。閒者聖統廢絕,陛下發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泰一,六律五聲,幽贊聖意,神樂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為萬世則,天下幸甚。將建大元本瑞,登告岱宗,發祉闓門,以候景至。癸亥宗祀,日宣重光;上元甲子,肅邕永享。光輝充塞,天文粲然(充)〔見〕象日昭,報降符應。臣寬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見《漢書‧兒寬傳》。


《改正朔議》


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於天也。創業變改,制不相復,推傳序文,則今夏時也。臣等閒學褊陋,不能明。陛下躬聖發憤,昭配天地。臣愚以為三統之制,後聖復前聖者,二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統絕而不序矣,惟陛下發聖德,宣攷天地四時之極,則順陰陽以定大明之制,為萬世則。見《漢書‧律厤志上》。


《上書請開大河上領出之胡中》


河出昆崙,經中國,注勃海,是其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下也。可案圖書,觀地形,令水工準高下,開大河上領,出之胡中,東注之海。如此,關東長無水災,北邊不憂匈奴,可以省隄防備塞,士卒轉輸,胡寇侵盜,覆軍殺將,暴骨原野之患。天下常備匈奴而不憂百越者,以其水絕壤斷也。此功壹成,萬世大利。見《漢書‧溝洫傳》。


《報李陵書》


曩以人乏,奉使方外,至使遐夷作逆,封豕造悖,豺狼出爪,摧辱王命,身幽於無人之處,跡戢于胡塞之地。歃朝露以為飲,茹田鼠以為糧。窮目極望,不見所識;側耳遠聽,不聞人聲。當此之時,生不足甘,死不足惡,所以忍困強存,徒念忠義。雖誘僕以隆爵厚寵萬金之利,不以滑其慮也;迫以白刃在頸。鐵鑕在喉,不以動其心也。何則?志定於不回,期誓於歿命。幸賴聖明。遠垂拯贖,得使入湯之禽復假羽毛,刖斷之足復蒙連續。
每念足下,才為世英,器為時出。語曰:「夜行被繡,不足為榮。」況於家室孤滅,棄在絕域,衣則異制,食味不均,棄捐功名,雖尚視息,與亡無異。向使君服節死難,書功竹帛,傳名千代,茅土之封,永在不朽,不亦休哉!嗟乎,李卿!事已去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將復何言?所貺重遺,義當順承。本為一體,今為異俗;餘歸漢室,子留彼國。臣無境外之交,故不當受。乖離邈矣,相見末期。國別俗殊,死生隔絕。岱馬越鳥,能不依依?謹奉荅報,並還所贈。見《蓺文類聚》三十。
當子銳氣深入之時,朝發夕息,數千萬裏。雖乘雲附景,不足以譬速;晨鳧失群,不足以喻疾。豈可因歸雁以運糧,託景風以餉軍哉?見《北堂書鈔》一百十七,《文選‧海賦》注,《禦覽》九百十九。
其於學人,皆如鳳如龍。見《文選‧韋昭〈博奕論〉》注。


《書》


越人衣文虵,代馬依北風。君子于其國也,悽愴傷於心。見《文選‧張協〈襍詩〉》注。


《從塞下上書言烏孫事》


願留少主敦煌郡。惠至烏孫,責以負約,因立元貴靡,還迎少主。見《漢書‧蕭望之傳》。


《奏請擊龜茲》


龜茲嘗殺校尉賴丹,未伏誅,請便道擊之。見《漢書‧常惠傳》。


《令》


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見《漢書‧李廣附傳》。


《表》


臣以天漢二年到塞外,尋被詔書,責臣不進。臣輒引師到浚稽山,五將失道。見□□□□□□。


《與蘇武書》


子卿名聲冠於圖籍,分義光於二國,形影表于丹青,爵祿傳於王室,家獲無窮之寵,永明白於千載。夫行志志立,求仁得仁,雖遭困戹,死而後已,將何恨哉!陵前提步卒五千,深入匈奴右地三千餘裏,雖身降名辱,下計其功,豈不足以免老母之命邪?嗟乎,子卿!世事謬矣:功者福主,今為禍先;忠者義本,今為重患。是以範蠡赴流,屈原沈身,子欲居九夷。此不由感怨之志邪?行矣,子卿!恩若一體,分為二朝,悠悠永絕,何可為思?人殊俗異,死生斷絕,何由復達?見《蓺文類聚》三十。
相競趨蹛林。見《史記‧匈奴傳索隱》。
言為瑕穢,動增泥滓。見《文選‧潘嶽〈西征賦〉》注。
雷鼓動天,朱旗翳日。見《文選‧曹植〈責躬詩〉》注,又班固《燕然山銘》注。
陵自有識以來,士之立操未有如子卿者也。見《文選‧張華〈荅何邵詩〉》注,又繁欽與魏文帝牋注。
陵前為子卿死之計,所以然者,冀其驅醜虜,翻然南馳,故且屈以求伸。若將不死,功成事立,則將上報厚恩,下顯祖考之明也。見《文選‧李陵〈荅蘇武書〉》注。
陵當(謂)單於(畜士養兵),循先將軍之令,將飲馬河、洛,收珠南海。見《文選‧孫楚〈為石苞與孫皓書〉》注。
策名於天衢。見《文選‧郭有道碑文》注。


《重報蘇武書》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畼,幸甚,幸甚!遠託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荅,慰誨懃懃,有踰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覩,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禦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飢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竝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苟活。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秪令人悲,增忉怛耳。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裏萬裏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踰十萬。單於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餘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於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寍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範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句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云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竝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歎者也,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期朔北之野。丁年奉使,晧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願足下勿復望陵。
嗟乎!子卿,夫復何言!相去萬裏,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聖君。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努力自愛。時因北風,復惠德音。李陵頓首。見《文選》,《蓺文類聚》三十。


《初征大宛還至燉煌上書》


道遠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患饑。人少,不足以拔宛。願且罷兵,益發而復往。見《史記‧大宛傳》,《漢書‧李廣利傳》。


《奏斬監軍禦史》


臣聞軍法,立武以威眾,誅惡以禁邪。今監禦史公穿軍垣以求賈利,私買賣以與士市,不立剛毅之心、勇猛之節,亡以帥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議,不至重法。《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姦人者殺。」臣謹桉軍法曰:「正亡屬將軍,將軍有罪以聞,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於用法疑,執事不諉上,臣謹以斬。昧死以聞。見《漢書‧胡建傳》,又見《說苑‧指武》。


《奏屯田輪臺》


故輪臺以東捷枝、渠犂皆故國,地廣饒水草,有溉田五千頃以上,處溫和,田美,可益通溝渠,種五穀,與中國同時孰。其旁國少錐刀,貴黃金采繒,可以易穀食,宜給足不(可)乏。臣愚以為可遣屯田卒詣故輪臺以東,置校尉三人分護,各舉圖地形,通利溝渠,務使以時益種五穀。張掖、酒泉遣騎假司馬為斥侯,屬校尉,事有便宜,因騎置以聞。田一歲,有積穀,募民壯健有累重敢徙者詣田所,就畜積為本業,益墾溉田,稍築列亭,連城而西,以威西國,輔烏孫,為便。臣謹遣徵事臣昌分部行邊,嚴敕太守都尉。明熢火,選士馬,謹斥候,畜茭草。願陛下遣使使西國,以安其意。臣昧死請。見《漢書‧西域傳下》。


《上言鹽鐵》


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屬少府。陛下不私,以屬大農佐賦。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鬻鹽,官與牢盆。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貨,以致富羨,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聽。敢私鑄鐵器鬻鹽者,釱左趾,沒人其器物。郡不出鐵者,置小鐵官,便屬在所縣。見《史記‧平準書》。


《上言作河東渠田》


漕從山東西,歲百餘萬石,更砥柱之限,敗亡甚多,而亦煩費。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堧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萬石以上。穀從渭上,與關中無異,而底柱之東可毋復漕。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


《上書請刺舉三河》


天下郡太守多為姦利,三河尤甚。臣請先刺舉三河。三河大守皆內倚中貴人與三公有親屬,無所畏憚,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姦吏。見《史記‧褚補田仁任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