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孝文帝(五)》


《原沈保沖詔》


保沖文秀之子。可特原命。配洛陽作部終身。《魏書‧沈文秀附傳》。子保沖坐援漣口退敗有司處之死刑高祖詔。


《手詔李崇為梁州刺史》


今仇隴剋清。鎮捍以德。文人威惠既宣。實允遠寄。故敕受梁州。用寍邊服。便可善思經略。去其可除。安其可育。公私所患。悉令芟夷。《魏書‧李崇傳》。


《餞北海王詳還洛詔》


昔者淮夷叛命。故有三年之舉。鬼方不令。乃致淹載之師。況江吳竊命。于今十紀。朕必欲蕩滌南海。然後言歸。今夏停此。故與汝相見。善守京邑。副我所懷。《魏書‧北海王詳傳》。車駕南伐詳朝于行宮及還洛高祖餞之詔詳。


《詔王肅》


夫知己貴義。君臣務恩。不能矜災卹禍。恩義焉措。卿情同伍員。懷酷歸朕。然未能翦一讎人。馘彼凶帥。何嘗不興言憤歎。羨吳閭而長息。比獲蕭鸞輔國將軍黃瑤起。乃知是卿怨也。尋當相付。微望紓泄。使吾見卿之日。差得緩懷。《魏書‧王肅傳》。既平漢陽,詔肅云云。初,齊武之收肅父奐也,司馬黃瑤起攻奐,殺之故,詔云然。


《詔房伯玉》


朕承天馭宇。方欲清一寰域。卿蕞尒小戍。敢拒六師。卿之愆罪。理在不赦。《魏書‧房法壽附傳》。


《詔荅王肅》


得表覽之憮然。觀卿意非專在水。當是以藻等銳兵。新敗于前。事往勢難故也。朕若分兵遣之。非多會無所制。多遣則禁旅難闕。今日之計。唯當作必剋之舉。不可為狐疑之師。徒失南兗也。卿便息意停彼。以圖義陽之寇。宜止則止。還取義陽。宜下則下。鎮軍淮北。深量二途。勿致重爽。若孟表糧盡。軍不及。致失渦陽。卿之過也。《魏書‧王肅傳》。肅討義陽未剋,而齊將裴叔業寇渦陽。劉藻等救之,為叔業所敗。肅表求更遣軍援渦陽,詔云云。肅乃解義陽之圍,以赴渦陽。《孝明紀》乙未,詔將軍鄭思明、嚴虛敬、宇文福等三軍繼援。


《以傅永為汝潁鎮將詔》


脩期在後。少有擒殺。可揚武將軍汝陰鎮將。帶汝陰太守。《魏書‧傅永傳》:裴叔業又圍渦陽,遣永為統軍,與高聰、劉藻、成道益、任莫問等往救之,戰敗。高祖俱鎖之。聰、藻徙為邊民,永免官爵而已。不旬日,詔云云。


《減損恆供詔》


朕以寡德。屬茲靖亂。實賴群英。凱清南夏。宜約躬賞效。以勸茂績。后之私府。便可損半。六宮嬪御。五服男女。常恤恆供。亦令減半。在戎之親。三分省一。《魏書‧孝文紀》下。


《詔南陽太守鄭長猷》


昔曹公剋荊州。留滿寵于後。朕今委卿此郡。兼統戎馬。非直綏初附。以扞城相託。《魏書‧劉芳附傳》。


《酬賚徐謇詔》


夫神出無方。形稟有礙。憂喜乖適。理必傷生。朕覽萬機。長鍾革運。思芒芒而無怠。身忽忽以興勞。仲秋動痾。心容頓竭。氣體羸瘠。玉几在盧。侍御師右軍將軍徐成伯。馳輪太室。進療汝蕃。方窮丹英。藥盡芝石。誠術兩輸。忠妙俱至。乃令沈勞勝愈。篤瘵克痊。論勤語效。實宜襃錄。昔晉武暴疾。程和應增封。辛疚數朝。錢爵大墜。況疾深于曩辰。業難于疇日。得不重加陟賞乎。宜順群望。錫以山河。且其舊逕高秩。中暫解退。比雖銓用。猶未□□。準舊量令。事合顯進。可鴻臚卿金鄉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賜錢一萬貫。《魏書‧徐謇傳》。


《又詔》


錢府未充。須以雜物絹二千匹。雜物一百匹。四十匹。出御府穀二千斛。奴婢十口。馬十匹。一匹出驊騮。牛十頭。所賜雜物奴婢牛馬。皆經內呈。《魏書‧徐謇傳》。


《贈李沖詔》


沖貞和資性。德義樹身。訓業自家。道素形國。太和之始。朕在弱齡。早委機密。實康時務。鴻漸瀍洛。朝選開清。升冠端右。惟允出納。志肅柔明。足敷睿範。仁恭信惠。有結民心。可謂國之賢也。朝之望也。方昇寵秩。以旌功舊。奄致喪逝,悲痛于懷。既留勤應陟,兼良宿宜襃,可贈司空公,給東園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襲、贈錢三十萬、布五百匹、蠟二百斤。《魏書‧李沖傳》。


《推列韓顯宗詔》


顯宗斐然成章。甚可怪責。進退無檢。虧我清風。此而不糾。或長敝俗。可付尚書推列以聞。《魏書‧韓麒麟附傳》。


《奪韓顯宗見官詔》


顯宗雖浮矯致愆。才猶可用。豈得永棄之也。可以白衣守諮議。展其後效。但鄙很之性。不足參華。可奪見口。并禁問訊諸王。《魏書‧韓麒麟附傳》。


《轉辥真度為豫州刺史詔》


獻忠盡心。人臣令節。標善賞功。有國徽範。故一言可以興邦。片辭可以喪國。得無遠錄前謀。以襃厥善。真度爰自遷京。每在戎役。沔北之計。恆所與聞。知無不言。頗見采納。及六師南邁。朕欲超據新野。群情皆異。真度獨與朕同。撫蠻寍夷。實有勤績。可增邑二百戶。轉征虜將軍豫州刺史。《魏書‧辥安都附傳》。


《報廣陵侯衍詔》


先君餘尊之所厭。禮之明文。季末陵遲。斯典或廢。侯既親王之子。宜從餘尊之義。便可大功。《魏書‧陽平王新成附傳》。衍為徐州刺史所生母雷氏卒表請解州詔云。


《報元脩議詔》


脩短有命。吉凶由人。何得過致憂憚。以乖維城之寄。違凶就吉。時亦有之。可聽更立館宇。《魏書‧汝陰王天賜附傳》。第五子脩義遷齊州刺史。以齊州頻喪刺史累表固辭詔云。


《為六弟娉室詔》


夫婚姻之義。曩葉攸崇。求賢擇偶。綿代斯慎。故剛柔著于易經。鵲巢載于詩典。所以重夫婦之道。美尸鳩之德。作配君子。流芳後昆者也。然則婚者合二姓之好。結他族之親。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必敬慎重正。而後親之。夫婦既親。然後父子君臣。禮義忠孝。于斯備矣。太祖龍飛九五。始稽遠則。而撥亂創業。日昃不暇。至于諸王娉合之儀。宗宗婚姻之戒。或得賢淑。或乖好逑。自茲以後。其風漸缺。皆人乏窈窕。族非百兩。擬匹卑濫。舅氏輕微。違典滯俗。深用為歎。以皇子茂年。宜𥳑令正。前者所納。可為妾媵。將以此年。為六弟娉室。長弟咸陽王禧。可娉故潁川太守隴西李輔女。次弟河南王幹。可娉故中散代郡穆明樂女。次弟廣陵王羽。可娉驃騎諮議參軍滎陽鄭平城女。次弟潁川王雍。可娉故中書博士范陽盧神寶女。次弟始平王勰。可娉廷尉卿隴西李沖女。季弟北海王詳。可娉吏部郎中滎陽鄭懿女。《魏書‧咸陽王禧傳》。


《詔荅有司》


利建雖古。未必今宜。經野由君。理非下請。邑采之封。自有別式。《魏書‧咸陽王禧傳》。有司奏冀州人蘇僧瓘三千人稱禧清明有惠政,請世胙冀州。詔云云。又見《北史》十七。


《停教武詔》


雖云教武。未練。其方。既逼北行臣聞教武。脫生群惑。且可停之。《魏書‧咸陽王禧傳》。


《臨韓太妃喪詔》


太妃韓氏薨逝。情以傷慟。太妃先朝之世。位擬九殯。豫班上族。誕我同氣。念此孤稚。但用感側。明當暫往臨哭。可敕外備辦。遣侍御史假節監護喪事。贈綵八百匹。《魏書‧趙郡王幹傳》。


《敦諭河南王幹詔》


季世多務。情緣理奪。幹既居要任。銓衡是荷。豈容遂其私志。致曠所司。可遣黃門郎敦諭。令勉從王事。朕尋當與之相見。《魏書‧趙郡王幹傳》。


《餞趙郡王幹詔》


夫刑獄之理。先哲所難。然既有邦國。得不自勵也。汝我之懿弟。當聿修厥德。光崇有魏。深思遠圖。如臨深履薄。罔恃親重。不務世政。國有常憲。方增悲感。《魏書‧趙郡王幹傳》幹除冀州刺史高祖親餞于近郊詔幹。


《推問斬盜馬賊詔》


夫刑以節人。罪必無濫。故刑罰不中。民無措手足。若必以威殺為良。則應汛通眾牧。苟須有禁。何得不稽之正典。又律令條憲。無聽新君加戮之文。典禮舊章。不著始臨專威之美。尚書曲阿朕意。實傷皇度。幹闇于治理。律外重刑。竝可推聞。《魏書‧趙郡王幹傳》。幹為冀州刺史,州表斬盜馬人,于律過重,而尚書以幹初臨,縱而不劾。詔云云。


《詔酈範》


卿身非功舊。位無重班。所以超遷顯爵。任居方夏者。正以勤能致遠。雖外無殊效。亦未有負時之愆。而鎮將伊利。妄生姦撓。表卿造船市玉。與外賊交通。規陷卿罪。窺覦州任。有司推驗。虛實自顯。有罪者今伏其辜矣。卿其明為算略。勿復懷疑。待卿別犯。處刑及鞭。今恕刑罷鞭。止罰五十。卿宜克循綏輯邊服。稱朕意也。《魏書‧酈範傳》。


《經李沖墓遣祭詔》


司空文穆公德為時宗。勳𥳑朕心。不幸阻逝。託墳邙嶺。旋鑾覆舟。躬睇塋域。悲仁惻舊。有慟朕衷。可遣太牢之祭。以申吾懷。《魏書‧李沖傳》。


《諡高祐詔》


不遵上命曰靈。可諡為靈。《魏書‧高祐傳》。


《襃升崔振詔》


振在郡著績。宜有褒升。《魏書‧雀挺附傳》。挺弟振為高陽內史,徵兼尚書左丞,後改定職令,振本資惟擬五品。詔云云。


《詔任城王澄》


顯達侵亂。沔陽不安。朕不親行。莫攘此賊。朕疾患淹年。氣力惙敝。如有非常。委任城大事是段。任城必須從朕。《魏書‧任城王傳》。高祖不豫引澄入見清徽堂詔云云遂從駕南伐。


《齊王𥳑喪詔》


叔父薨背。痛慕摧絕。不自勝任。但虛頓床枕。未堪奉赴。當力疾發哀。《魏書‧齊郡王𥳑傳》。薨時高祖不豫。


《黜張彝為守尚書詔》


阿倪愚騃。誰引為郎。《北史‧秦王翰傳》。陪斤子昭,小字阿倪,尚書張彝引兼殿中郎。孝文將為齊郡王𥳑舉哀,而昭乃作宮懸,帝大怒,詔云云。于是黜彝白衣守尚書,昭遂停廢。


《手詔皇太子》


汝弟六叔父勰。清規懋賞。與白雲俱潔。厭榮捨紱。以松柏為心。吾少與綢繆。提攜道趣。每請解朝纓。恬真丘壑。吾以長兄之重。未忍離遠。何容仍屈素業。長嬰世網。吾百年之後。其聽勰辭蟬捨冕。遂其沖挹之性。無使成王之朝。翻疑姬旦之聖。不亦善乎。汝為孝子。勿違吾敕。《魏書‧彭城王勰傳》。


《以僧顯為沙門都統詔》


門下近得錄公等表。知欲早定沙門都統。比攷德選賢。寤寐勤心。繼佛之任。莫知誰寄。或有道高年尊。理無勞紆。或有器玄識邈。高挹塵務。今以思遠寺主法師僧顯。仁雅欽韻。澄風柔鏡。深敏潛明。道心清亮。固堪茲任。式和妙眾。近已口白。可敕令為沙門都統。及副儀貳事。緇素攸同。頃因曜統獨濟。遂廢茲任。今欲毗德贊善。固須其人。皇舅寺法師僧義。行恭神畼。溫聰議正。業茂道優。用應副翼。可都維那。以光賢徒。《廣弘明集》二十四。


《聽諸法師一月三入殿詔》


門下崇因贊業。莫若宗玄。裨神染志。誰先英哲。故周旦著其朋之誥。釋迦唱善知之文。然則位尊者以納賢為貴。德優者以親仁為尚。朕雖寡昧。能無庶幾也。先朝之世。經營六合。未遑內範。遂令皇庭闕高邈之容。紫闥𥳑超俗之儀。于欽善之理。福田之資。良為未足。將欲令懿德法師時來相見。進可餐稟道味。退可飾光朝廷。其敕殿中聽一月三入。人數法諱。別當牒付。《廣弘明集》二十四。


《令諸州眾僧安居講說詔》


門下憑玄歸妙。固資冥風。餐慧習慈。實鍾果智。故三炎檢攝道之恆規。九夏溫詮法之嘉猷。可敕諸州。令此夏安居清眾。大州三百人。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任其數處講說。皆僧祗粟供備。若粟鮮徒寡。不□此數者。可令昭玄量減還聞。其各欽旌賢匠。良推叡德。勿致濫濁。情茲後進。《廣弘明集》二十四。


《贈徐州僧統并設齋詔》


門下徐州道人統僧逞。風識淹通。器尚倫雅。道業明博。理味淵澄。清聲茂譽。早彰于徐沛。英懷玄致。夙流于譙宋。比唱法北京。德芬道俗。應供皇筵。美敷宸宇。仁叡之良。朕所嘉重。依因既終。致茲異世。近忽知聞。悲怛于懷。今路次兗濮。青泗豈遙。愴然念德。又增厥心。可下徐州施帛三百疋。以供追福。又可為設齋五千人。《廣弘明集》二十四。


《歲施道人應統帛詔》


門下應統仰紹前哲。繼道門。徽佇玄範。沖猷是託。今既讓俗名。理宜別供。可取八解之義。歲施帛八百疋。準四輩之貺。隨四時而給。又修善之本。實依力命。施食之因。內典所美。可依朝官上秩。當月而施。所以遠譬深理者。匪獨開崇俗心。抑亦獎勵道意耳。《廣弘明集》二十四。


《為慧紀法師亡施帛設齋詔》


門下徐州法師慧紀。凝量貞遠。道識淳虛。英素之操。超然世外。綜涉之功。斯焉罕倫。光法彭方。聲茂華裔。研論宋壤。宗德遠邇。爰于往辰。唱啼鹿苑。作匠京緇。延賞賢叢。倏矣死魔。忽殲良器。聞之悲哽。傷慟于懷。可敕徐州施帛三百疋。并設五百人齋。以崇追益。《廣弘明集》二十四。


《敕副使王清石》


卿莫以本是南人。言語致慮。若彼先有所知所識。欲見便見。須論即論。盧昶正是寬柔君子。無多文才。或主客命卿作詩。可率卿所知。莫以昶不作便復罷也。凡使人之體。以和為貴。勿遞相矜誇。見于色貌。失將命之體。卿等各率所知。以相規誨。《魏書‧盧玄附傳》。詔盧昶使于蕭昭業又敕副使王清石。


《敕王肅劉昶》


聞蕭衍善用兵。勿與爭鋒。待吾至。若能禽此人。則江東吾有也。《南史》六。建武二年肅昶單騎走得肅昶巾箱中魏帝敕。


《密敕宕昌公王遇》


太師萬一。即可監護喪事。《魏書‧馮熙傳》。


《敕答成淹諫汎泗入河》


朕以恆代無運漕之路。故京邑民貧。今移都伊洛。欲通運四方。而黃河急浚。人皆難涉。我因有此行。必須乘流。所以開百姓之心。知卿至誠。而今者不得相納。《魏書‧成淹傳》。高祖幸徐州,將況泗入河,泝流還洛,軍次碻磝,淹乃上疏陳諫,高祖敕。


《宣旨彭城王勰》


勰翼弼六師。纂戎荊楚。沔北之勳。每毗廟算。從征新野。有克城之謀。受命鄧城。致大捷之效。功為群將之最也。別賞授賞。不替厥庸。《魏書‧彭城王勰傳》。車駕還京,會百寮于宣極堂,行飲至策勳之禮,命舍人宣旨。


《戒南安王楨》


翁孝行著于私庭。令聞彰于邦國。每欽忠懿。思一言展。故因講武。遠徵赴闕。仰戀仁慈。情在未已。但長安鎮年饑民儉。理須綏撫。不容久留。翁今還州。其勤隱恤。無令境內有飢餒之民。翁既國之懿親終無貧賤之慮。所宜慎者。略有三事。一者恃親驕矜。違禮僭度。二者傲慢貪奢。不恤政事。三者飲酒遊逸。不擇交友。三者不去。患禍將至。但能慎此。足以全身遠害。光國榮家。終始之德成矣。《魏書‧南安王楨傳》。


《誡高陽王雍》


相州乃是舊都。自非朝賢德望。無由居此。是以使汝作牧。為政之道。非難非易。其身正不令而行。故便是易。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故便是難。又當愛賢士。存信約。無用人言。而輕與奪也。《魏書‧高陽王雍傳》。雍除相州刺史高祖誠雍。


《誡河南王榦》


司空穆亮。年器可師。散騎常侍盧淵。才堪詢訪。汝其師之。《魏書‧趙郡王榦傳》。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及車駕南伐以榦緦戎別道誡之。


《誡太子恂以冠義》


夫冠禮表之百代。所以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能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然母見必拜。兄弟必敬。責以成人之禮。字汝元道。所寄不輕。汝當尋名求義。以順吾旨。《魏書‧廢太子恂傳》。太和十七年,冠恂于廟,高祖臨光極東堂,引恂入見,誡以冠義。


《戒上谷侯贊》


贊化畿甸。可宣孝道。必令風教洽和。文禮大備。自今有不孝不弟者。比其門標。以刻其柱。《北史》十五:秦王翰傳初置司州,以贊為刺史,賜爵上谷侯,孝文戒云云。于是賜名□贊。


《賜北海王詳璽書》


比遊神何業也。丘墳六籍。何事非娛。善正風猷。肅是禁旅。《魏書‧北海王詳傳》。


《遺曹虎書》


皇帝謝偽雍州刺史。神運兆中。皇居闡洛。化總元天。方融八表。而南有未賓之吳。治為兩主之隔。幽顯含嗟。人靈壅閼。且漢北江邊。密邇乾縣。故先動鳳駕。整我神邑。卿進無陳平歸漢之智。退闕關羽殉節之忠。嬰閉窮城。憂頓長沔。機勇兩缺。何其嗟哉。朕比乃欲造卿。逼𤕠未果。且還新都。饗厥六戎。入彼春月。遲遲揚旆。善脩爾略。以俟義臨。《南齊書‧曹虎傳》。


《為家人書與彭城王勰》


教風密微。禮政嚴嚴。若不深心日勸。何以敬諸。每欲立一宗師。肅我元族。汝親則宸極。位乃中監。風標才器。實足師範。屢有口敕。仍執沖遜。難違清挹。荏苒至今。宗制之重。捨汝誰寄。便委以宗儀。責成汝躬。有不遵教典。隨事以聞。吾別肅治之。若宗室有愆。隱而不舉。鍾罰汝躬。綱維相厲。庶有勸改。吾朝聞夕逝。不為恨也。《魏書‧彭城王勰傳》。


《顧命宰輔》


粵爾太尉司空尚書令左右僕射吏部尚書。惟我太祖丕丕之業。與四象齊茂。累聖重明。屬鴻厤于寡昧。兢兢業業。思纂乃聖之遺蹤。遷都嵩極。定鼎河瀍。庶南蕩甌吳。復禮萬國。以仰光七廟。俯濟蒼生。困窮早滅。不永乃志。公卿其善毗繼子。隆我魏室。不亦善歟。可不勉之。《魏書‧孝文紀》下。


《祭恆嶽文》


維太和十八年。敬昭告于恆嶽之靈。天極搆高。人暉肈啟。幽明合歡。百神同悅。今龍旆鳴鑾。載還伊室。邁歷恆巒。路鄰陰嶽。惟靈作鎮。出納炎冰。帝道資功。坤儀憑德。故遣兼官。以牲玉薦于恆嶽之靈。尚饗。《初學記》五。


《祭嵩高山文》


維太和十八年。敬昭告于嵩高中嶽之靈。太極分渾。兩儀是生。辰作乾寶。嶽樹坤靈。昭彰天地。吐納五精。唯中挺神。祥契幽經。日月交暉。寒暑遞成。萬象合和。兆類孳盈。爰自化闢。俶慶胥庭。軒轅曜哲。伊祁載形。逮于有周。實光洛禎。川潛龍光。山隱鳳停。三才憑微。七曜依明。人倫傾首。百神柔誠。造厥區夏。歷茲三正。應符代績。孰不斯營。曰乎皇魏。飛虬玄并。螭騰穹象。川九黔嬴。新邦興略。不猷罔清。佗瓊指陰。淹翠濕亭。河圖曠覽。升中闕銘。朕承法統。誕邀休宏。開物成務。載鑠盛齡。遷宇柳方。闡繩廛城。則直之興。百堵若星。日躔流馥。月陸芬馨。鏘旋紫宿。景曜黃衡。鸞聲嘒嘒。鳥和嚶哸。歸蓋如雲。還輈若霆。惟嵩嵓嵓。峻極昊青。惟邑翼翼。長啟魏京。薦玉告于。用昭永貞。納茲多福。萬國以寍。《初學記》五。


《弔殷比干墓文》


唯皇搆遷中之元載。歲御次乎閹茂。望舒會于星紀。十有四日。日唯甲申。子揚和淇右。蹀駟鄘西。指崧原而搖步。順京途以啟征。路歷商區。輨屆衛壤。泛目睇川。縱覽觀陸。遂傍睨古跡。游瞰曩風。覩殷比干之墓。悵然悼懷焉。乃命馭駐輪。筴驥躬矚。荊蕀荒朽。工為綿薨。而遺猷明密。事若對德。慨狂后之猖穢。傷貞臣之婞節。聊興其韻。貽弔云爾。
曰三才之肈元兮。敷五靈以扶德。念剛柔于金木兮。資明闇于南北。重離耀其炎暉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常之懷生兮。昏睿遞其啟則。晝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黕黕其若翳。咨堯舜之耿介兮。何桀紂之猖敗。沈湎而不知甲兮。終或已以貽戾。謇謇兮比干。藉冑兮殷宗。含精兮誕。冥樹兮英風。蘭露以滌神。餐英而㒈容。茹薜荔以蕩識。佩江蘺以麗躬。履霜以結冰兮。卒窘忠而彌濃。千金豈其吾珍兮。皇轝實余所鍾。奮誠諫而燼軀兮。導危言以釁鋒。嗚呼哀哉。嗚呼哀哉。惟子在殷。實為樑棟。外贊九功。內徽辰共。匡率𤇯職。德音遐洞。周師還旆。非子誰貢。否哉悖運。遘此不辰。三綱道沒。七曜輝泯。負乘竊器。怠棄天倫。懷誠齎怒。讜言焉陳。嵬侯已醢。子不見歟。邢侯已脯。子不聞歟。微子去矣。子不知歟。萁子奴矣。子不覺歟。何其輕生。一致斯歟。何其愛義。勇若歸歟。遺體既灰。不其惜歟。永矣無返。不其痛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夫天地之長遠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來者子不報。當胡契闊之屯亶兮。值昏化而永良。曷不相時以卷舒兮。徒委質而巔亡。雖虛名空傳于千載。詎何勳之可揚。奚若騰魂以遠逝。飛足而歸昌。得比肩于尚父。卒同協于周王。建鴻績于盛辰。啟骨宇于齊方。闡穆音乎萬祀。傳冤業以脩長。而乃自受茲斃。視竅殷親。剖心無補。迷機喪身。脫非武發。封墓誰因。嗚乎介士。胡不我臣。
重曰。世惽惽而溷濁兮。日藹藹其無光。時坎廩而險隘兮。氣憭𩗭以飛霜。子奚其不遠逝兮。佗傺而阯故鄉。可乘以浮滄兮。求蓬萊而為粻。銜芝條以昇虛兮。與赤松而𦒡翔。被芰荷之輕衣兮。曳扶容之帕裳。循海波而㵱颻兮。望會稽以歸禹。紐蕙芷以為紳兮。扈荃佩而容與。寫鬱結于聖人兮。畼中心之祕語。執垂益而談弄兮。交良朋而攄苦。言既而東騰兮。吸朝霞而長舉。登巖而悵望兮。眺扶桑以停佇。謁靈威以問路兮。乘谷風而扳宇。遂假載于羲和兮。馮六螭以南處。翥衡嶽而顧步兮。濯沅湘以自潔。嚼炎州之八桂兮。踐九疑而遙裔。即蒼梧而宗舜兮。拂埃霧以就列。采輕越而肅兮。切寶屖以貫介。訴淳風之淪覆兮。話蕭韶之湮滅。召熊狸而敘釋兮。問重華之風桀。尒乃令正陽之精氣兮。遊丹丘而明視。揖祝融而求鳥兮。御朱鸞以循指。因景風而凌天兮。迴靈𪀩以西履。降黃渚而造稷兮。慰稼穡之艱難。訪有邰之詵詵兮。遇何主而獲安。然後陟崑崙之翠嶺兮。擥瓊枝而槃桓。步懸圃以溜湸兮。咀玉英以折蘭。歷崦嵫而一顧兮。府沐髮于洧盤。仰徙倚于閶闔兮。請帝閽而啟關。天沈寥而廓落兮。地寂漻而遼閬。餐淪陰以椑氣兮。佩瑤玕而鳴鏘。拜招矩而脩節兮。少躊躇以相羊。祈騶𩦢而總韁兮。隨泰風以飃揚。瞰不周而左旋兮。縱神駟以北望。尋流沙而騁轡兮。暨陽周以緤駕。靡芸芳以馥體兮。索夷杜而枑衙。奉軒轅而陳辭兮。申時俗之不暇。適岐伯而脩命兮。展力牧而問霸。歙沆瀣之純粹兮。闚寒門之層冰。聆廣莫之瑟兮。覿黔羸而迴凝。擁玄武以涉虛兮。神冥而威陵。象曖曃而晻鬱兮。途曼曼其難勝。筴飛廉而前驅兮。使燭龍以輝澄。歸中樞而睇睨兮。想玄漠之已周。慨飛魂之無寄兮。颯翾袂而上浮。引雄虹而登峻兮。揚雲旗以軒遊。躍八龍之蜿蜿兮。振玉鸞之啾啾。搴彗星以朗導兮。委升軔乎大儀。敖重陽之帝宮兮。凝精魄于旋曦。扈陽曜而靈脩兮。豈傅說之足奇。但至之不悛兮。寍溘死而不移。《碑拓本》。又《南齊書‧魏虜傳》。引脫非武發四句。


《祭岱嶽文》


維太和十九年。敢昭告于泰山東嶽之靈。造化氛氳。是生二儀。玄黃既闢。山川以離。四流含靈。五嶽苞祗。并兼萬象。出納望儀。岱宗穹崇。梁甫盤崛。青丘崎嶬。春阯鬱筆。肈生庶類。啟光品物。上敷神工。下融靈秩。載協化文。四氣以溢。百王鐫成。莫不茲室。《初學記》五。


《祭河文》


維太和十九年。皇帝敢昭告于河瀆之靈。坤元涌溢。黃瀆作珍。浩浩洪流。實裨陰淪。通源導物。含介藏鱗。啟潤萬品。承育蒼旻。惟聖作則。惟禹克遵。浮楫飛帆。洞厥百川。朕承寶厤。克纂乾文。勝鸞淮方。旋鷁河濆。龍舲御瀆。鳳旆乘雲。汎汎棹舟。翾翾沂津。宴我皇遊。光餘夷濱。肈開水利。漕典載新。千艫桓桓。萬艘斌斌。保我大義。惟爾作神。《初學記》六。


《祭濟文》


維太和十九年。皇帝遣太常寺守散騎常侍。敢昭告于濟瀆之靈。乾光資曜。坤載播液。惟瀆畼靈。協輝陰辟。庶象憑和。降升芳瀝。蘊神包化。比士宣績。溫芳涌瑞。沇源導濟。引流通滄。實侔四體。作潤岱宗。含雲吐澧。潤波湛湛。川風濔濔。瞻洪津而懷德。乘長波而欽智。汛龍儀之郁穆。璨玉軒而浮被。沈璋璧之明物。翼牲潔以歸寄。《初學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