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




《議小功不稅服制》


小功緦麻或垂竟聞問宜全服否。得服其殘月。以為永制。《通典》九十八晉元帝制。


《加王導領中書監錄尚書事詔》


昔荀公曾從中書監為尚書令。人賀之。乃發恚云。奪我鳳皇池卿諸人賀我邪。願足。下處之勿疑。《蓺文類聚》四十八引檀道鸞晉陽秋又見《御覽》二百二十。


《命議溫嶠不拜散騎侍郎詔》


溫嶠不拜。以未得改卜葬送。朝議又頗有異同。為審由此邪。天下有闕塞。行禮制物者。當使禮可通經。古人之制三年。非情之所盡。蓋存亡有斷。不以死傷生耳。要絰而服金革之役者。豈營官邪。隨王事之緩急也。今桀逆未梟。平陽道斷。奉迎諸軍。猶未得俓進。嶠特一身。於何濟其私艱。而以理閡自疑。不服王命邪。其令三司八座門下三省外內群臣詳共通議如嶠比。吾將親裁其中。《晉書‧禮志》中又見《通典》一百二。


《報有司奏治高車詔》


今日但治故乃近三十萬邪。勿使過節整頓也。《北堂書鈔》未刪改本一百三十九引《晉起居注》建武元年。有司奏車府令戒嚴上作高車用雜總求處給請出上庫錢六十七萬六千六百詔云云。


《詔議中郎李幹事》


前敦循所奏。唯聞喪不得奔者作制。如李幹比。竟未決之。宜急議定。《通典》九十八。


《復議李幹事詔》


組所陳不知父母存亡者。令行服比於有情。其尚有疑然。要當詳議此理。令可通經。不得以難安隱。而直爾置之。皆一代事理。道所宜先明。《通典》九十八。


《課督農功詔》


二千石長吏以入穀多少為殿最。其非宿衛要任。皆宜赴農。使軍各自佃作。即以為廩。《晉食貨志》。


《改元大赦詔》


制詔。昔我高祖宣皇帝。誕膺期運。廓開皇基。景皇帝文皇帝。奕葉重光。緝熙諸夏。爰暨武皇帝。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功格天地。仁濟宇宙。昇平刑措。卅餘載矣。昊天不融。降此鞠凶。懷帝短折。越去王都。天禍薦臻。大行皇帝崩徂。社稷無奉。六合無主。肆群后三司六事之人。弘鑒古訓。刑于興廢。疇咨庶尹。至于華戎。致輯大命。於朕躬。余一人。畏天之威。用弗敢違遂登壇南岳。受終文祖。焚柴頒瑞。告類上帝。惟朕寡德。績戎洪緒。君臨四海。惴惴憂懼。若涉川冰。罔知攸濟。惟爾股肱爪牙之佐。文武熊羆不貳心之臣。用能宣力四方。左右我先帝。弼寍晉至。輔余一人。思與萬國。共同休慶。其大赦天下。改建武二年為大興元年。《文館詞林》六百六十八又見《晉書‧元帝紀》。


《詔官吏》


昔之為政者。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故我清靜而人自正。其次。聽言觀行。明試以功。其有政績可述。刑獄得中。人無怨訟。久而日新。及當官軟弱。茹柔吐剛。行身穢濁。脩飾時譽者。各以名聞。令在事之人仰鑒前烈。同心戮力。深思可以寬眾息役。惠益百姓無廢朕命。遠近禮贄。一切斷之。《晉書‧元帝紀》。


《詔報孔愉》


所陳有正義。輒敕外改之。《宋書‧禮志》一中書侍郎孔愉奏若日有變便伐鼓於諸門有違舊典詔云云又見《通典》七十八。


《禁招魂葬詔》


夫冢以藏形。廟以安神。今世招魂葬是埋神也。其禁之。《御覽》五百五十五又八百八十六引《晉中興書》東海王越妃裴痛越棺柩被焚乃招魂葬越於丹徒中宗以為非禮乃下詔。


《詔二千石》


王室多故。姦凶肆暴。皇綱弛墜。顛覆大猷。朕以不德統承洪緒。夙夜憂危。思改其弊。二千石令長。當祇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州牧刺史。當互相檢察。不得顧私虧公。長吏有志在奉公而不見進用者。有貪惏穢濁而以財勢。自安者。若有不舉。當受故縱蔽善之罪。有而不知。當受闇塞之責。各明慎奉行。《晉書‧元帝紀》。


《趍徐揚二州種麥詔》


徐揚二州。土宜三麥。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種。至夏而熟。繼新故之交。於以周濟。所益甚大。昔漢遣輕車使者氾勝之督三輔種麥。而關中遂穰。勿令後晚。《晉食貨志》。


《平糶詔》


亢旱穀貴。百姓嗷嗷。有資者貴糴。貧嬴之民益困。漢世穀貴。官賤糶。使價不超越。謂之平準。今雖無此。可出關米萬斛。使三分減一以平其價。令貧困者悉得足以全秋也。《御覽》三十五引《晉中興書》。


《災異見詔百官陳得失》


朕以寡德纂承洪緒。上不能調和陰陽。下不能濟育群生。災異屢興。咎徵仍見。壬子乙卯。雷震暴雨。蓋天災譴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陳得失。無有所諱。將親覽焉。《晉書‧元帝紀》。


《詔訪吳地先賢未旌錄者》


漢高經大梁。美無忌之賢。齊師入魯。脩柳下惠之墓。其吳之高德名賢或未旌錄者。具條列以聞。《晉書‧元帝紀》又見咸淳臨安志四十。


《下刁協詔》


尚書令協。抗志高亮。才鑒博朗。朕甚喜之。《初學記》十一《御覽》二百十引《晉中興書》。


《諸葛恢增秩詔》


自頃多難。官長數易。益有諸弊。雖聖人猶久於其道。然後化成。況其餘乎。漢宣帝稱與我共安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斯言信矣。是以黃霸等。或十年或二十年而不徙。所以能濟其中興之勳也。賞罰黜陟。所以明政道也。會稽內史諸葛恢。蒞官三年。政清人和。為諸郡首。宜進其位班以勸風教。今增恢秩中二千石。《晉書‧諸葛恢傳》。


《詔答諸葛恢》


今送一犀導小物耳。然是情發於中而寄乎物。《御覽》六百八十八引《諸葛恢集》。
今致琉璃盌一枚。《御覽》七百六十引《諸葛恢集》。
今致琉璃枕一。《御覽》八百八引《諸葛恢集》。


《報荀崧請增博士詔》


崧表如此。皆經國之務。為政所由。息馬投戈。猶可講藝。今雖日不暇給。豈忘本而遺存邪。可共博議者詳之。《晉書‧荀崧傳》。


《省務恤民詔》


天下凋弊。加以災荒。百姓困窮。國用竝匱。吳郡飢人。死者百數。天生蒸黎而樹之以君。選建明哲以左右之。當深思以救其弊。昔吳起為楚悼王明法審令。損不急之官。除廢公族疏遠以附益將士。而國富兵強。況今日之弊。百姓凋困邪。且當去非急之務。非軍事所須者皆省之。《晉書‧元帝紀》又見咸淳臨安志四十。


《加荀組綠尚書詔》


司徒荀組。宜讚朝政。今錄尚書。給班劍六十人。《書鈔》五十九引《晉起居注》。


《議定改葬服詔》


制詔司徒表禮雖無墳墓毀廢正文。然依附名例不為無准。吾謂改葬。緦通制也。已修復。不臨尸柩。素服可也。而士大夫率意輕重不同。其下太常議定。《通典》一百二。


《許新蔡王滔還襲章武詔》


滔雖出養。自有所生母。新蔡太妃相待甚薄。滔執意如此。如其不聽。終當紛紜。更為不可。今便順其所執。還襲章武。《晉書‧宗室河間王洪傳》。


《詔更議宗廟祭儀》


吾雖上繼世祖。然於懷愍皇帝皆北面稱臣。今祠太廟。不親執觴酌。而令有司行事。於情禮不安。可依禮更處。《晉禮志》上。《宋禮志》三。


《報鍾雅詔》


禮事宗廟自曾孫已下。皆稱曾孫。此非因循之失也。義取於重孫。可歷世共其名。無所改也。稱伯祖不安。如所奏。《晉書‧鍾雅傳》。


《立懷德縣詔》


先公武王。先考恭王。臨君琅邪。四十餘年。惠澤加於百姓。遺愛結於人情。朕應天符。創基江表。兆庶宅心。繈負子來。琅邪國人在此者近有千戶。今立為懷德縣統丹陽郡。昔漢高祖以沛為湯沐邑。光武亦復南頓。優復之科。一依漢氏故事。《晉書‧元帝紀》。


《以邵續子緝為北平將軍詔》


邵續忠烈在公。義誠慷慨。綏集荒餘。憂國亡身。功勳未遂。不幸陷沒。朕用悼恨于懷。所統任重。宜時有代。其部曲文武已共推其息。緝為營主。續之忠誠。著于公私。今立其子。足以安眾。一以續本位。即授緝。使總率所統。效節國難。雪其家仇。《晉書‧邵續傳》。


《通議諡法詔》


古者皆諡。名實相稱。頃來有爵乃諡。非聖賢本意。通議之。《通典》一百四。


《太子釋奠詔》


未有高車。可乘安車。《宋書‧禮志》五。


《釋奠太學詔》


吾識太子此事祠訖便請王公以下者。昔在洛時嘗豫清坐也。《宋書‧禮志》一。


《以譙王氶為湘州刺史詔》


夫王者體天理物。非群才不足濟其務。外建賢哲以樹風聲。內睦親親以廣藩屏。是以太公封齊。伯禽居魯。此先王之令典。古今之通義也。我晉開基。列國相望。乃授琅邪武王。鎮統東夏。汝南文武。總一淮許。扶風梁王。迭據關口。爰暨東瀛。作司并州。今公族雖寡不逮曩時。豈得替舊章乎。散騎常侍右將軍譙王氶。貞素款亮。志存忠恪。便藩左右。恭肅彌著。今以承監湘州諸軍事南中郎將湘州刺史。《晉書‧宗室譙王氶傳》。
湘州南楚岨固以叔父居之。《書鈔》七十二引《晉中興書》。


《中州良人詔》


昔漢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武帝時。涼州覆敗。諸為奴婢。亦皆復籍。此累化成規也。其免中州良人。遭難為揚州諸郡僮客者。以備征役。《晉書‧元帝紀》。


《報賽不應告廟詔》


祈廟云報賽。非奉尊上辭也。吾意有疑。以為舊山川有許報。故雨賽非大事。不應告廟。臣子無要君之道。黯稱賽。于禮有違。《御覽》五百二十九引《晉中興書》。


《報刁協詔》


知難而退。誠合兵家之言。然小賊雖狡猾。故成擒耳。未戰而退。先自摧衂。亦古之所忌。且邵存已據戰壘。威勢既振。不可退一步也。《晉書‧蔡豹傳》。


《治兵詔》


左右衛及諸營教習。依大習儀作雁羽仗。《宋書‧禮志》一。


《以盧諶為員外散騎侍郎詔》


今以前司空從事中郎盧諶。為散騎侍郎在員外。《御覽》二百二十四引《晉起居注》。


《下晉陵內史張闓詔》


夫二千石之任。當勉勵其德。綏齊所莅。使寬而不縱。嚴而不苛。其於勤功督察。便國利人。抑彊扶弱。使無雜濫。真太守之任也。若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攻乎異端。為政之甚害。蓋所貴者本也。《晉書‧張闓傳》。


《以張闓為大司農詔》


丹陽侯闓。昔以勞役部人免官。雖從吏議。猶未掩其忠節之志也。倉廩國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闓為大司農。《晉書‧張闓傳》。


《報周顗詔》


紹幼沖。便居儲副之貴。當賴軌匠以袪蒙蔽。望之儼然。斯不言之益。何學之習邪。所謂與田蘇遊忘其鄙心者。便當副往意。不宜沖讓。《晉書‧周顗傳》。


《誡周顗詔》


顗參副朝右。職掌銓衡。當敬慎德音。式是百辟。屢以酒過。為有司所繩。吾亮其極懽之情。然亦是濡首之誡也。顗必能克已復禮者。今不加黜責。《晉書‧周顗傳》。


《贈諡故太尉劉琨詔》


故太尉廣武侯劉琨。忠亮開濟。乃誠王家。不幸遭難。志節不遂。朕甚悼之。往以戎事。未加弔祭。其下幽州。便依舊弔祭。贈侍中太尉。諡曰愍。《晉書‧劉琨傳》。


《轉太常華恆為廷尉詔》


太常職主宗廟烝嘗敬重。而華恆所疾。不堪親奉職事。夫子稱吾不與祭如不祭。況宗伯之任。職所司邪。今轉恆為廷尉。《晉書‧華表附傳》。


《討王敦詔》


王敦憑恃寵靈。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見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親率六軍以誅大逆。有殺敦者封五千戶侯。召戴若思劉隗。竝會京師。《晉書‧王敦傳》又見‧魏書‧晉司馬睿傳》。


《以周顗王邃為左右僕射詔》


尚書分置左右僕射。所以廣登賢俊。經始萬機。護軍周顗。可左僕射。領軍王邃。可右僕射。《御覽》二百二十一引《晉起居注》。


《封少子昱為琅邪王詔》


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臨琅邪。繼世相承。國嗣未立。蒸嘗靡主。朕常悼心。子昱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廟以慰罔極之恩。其封昱為琅邪王。食會稽宣城如舊。《晉書‧簡文帝紀》。


《詔》


朕膺天符。創基江左。文帝頭陁封碑注引《晉中興書》元帝詔。


《弔贈楊邠策》


惟永嘉七年四月已未。使持節都督江陽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琅邪王睿。謹遣板命前衡陽內史楊君。忠肅貞固。守正不移。口雖危逼。節義可嘉。不幸隕卒孤城。□甚悼之。今列上尚書。贈君淮南內史。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華陽國志》十一。


《追贈敬虞皇后冊》


皇帝咨前琅邪王妃虞氏。朕祇順昊天成命。用陟帝位。悼妃夙徂徽音潛翳。御於家邦。靡所儀刑。陰教有虧。用傷于懷。追號制諡。先王之典。今遣使持節兼太尉萬勝奉冊。贈皇后璽綬。祀以太牢。魂而有靈。嘉茲寵榮。《晉書‧元敬虞后傳》。


《蠲除法禁令》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是以明罰敕法。先王所慎。自元康已來。事故薦臻。法禁滋漫。大理所上。宜朝堂會議。蠲除詔書不可用者。此孤所虛心者也。《晉書‧刑法志》又見《群書治要》二十九引《晉書》又《通典》一百六十四。
《以周玘為軍諮祭酒令》


《以周玘為軍諮祭酒令》


玘奕世忠烈。義誠顯著。孤所欽嘉。今以為軍諮祭酒將軍如故。進爵為公。祿秩僚屬。一同開國之例。《晉書‧周處附傳》。


《下令許賀循辭中書令》


孤以寡德忝當大位。若涉巨川。罔知所憑。循言行以禮。乃時之望。俗之表也。實賴其謀猷以康萬機。疾患有素。猶望臥相規輔。而固守撝謙。自陳懇至。此賢履信思順。苟以讓為高者也。今從其所執。《晉書‧賀循傳》。


《賜賀循床薦等物令》


循冰清玉潔。行為俗表。位處上卿。而居身服物。蓋周形而已。屋室財庇風雨。孤近造其廬。以為慨然。其賜六尺床薦席褥并錢二十萬。以表至德畼孤意焉。《晉書‧賀循傳》又見《初學記》十二。《御覽》二百二十六引《晉中興書》又見《御覽》四百二十五引《徐廣晉記》。


《改元大赦令》


令昔我高祖宣皇帝至德應期。受天明命。玄石著瑞。肇基帝道。景皇纂戎。文皇扇烈。重離宣曜。庸蜀稽服。武皇受終。登陟帝位。光宅天下。九州順軌。惠懷多難。帝主不造。夷狄豺狼。肆其暴亂。京都傾覆。宗廟為墟。孤悼心失圖。靡知所措。繕甲脩兵。補結天網。將以雪皇家之恥。蕩鯨鯢之害。然後謝責象魏。歸身藩臣。生死之志畢矣。今百辟卿士億兆之人。上陳靈符。下稱人情。同見翼戴。若影響焉。孤誓心不回。至於三。至於四。有司固請。所守有辭。志不可奪。孤逼於群吏之議。用上奉蒸嘗。虔祀祖考。明告靈神。以祇休命。今立宗廟。備百僚。所以奉先帝。傳晉祚。總九牧。保生靈也。惟爾股肱爪牙之佐。文武不貳心之臣。其各立功立事以扶我帝室。其與天下蕩滌瑕釁。改往自新。同率子來。致天之罰。其大赦天下。孤老不能自存者。賜帛二匹。其殺祖父母及劉載石勒。不從此令。有能斬獲載首者封郡公。食邑五千戶。金二百斤。絹萬匹。斬勒首者封郡侯。食邑三千戶。金百斤。絹五千匹。其為載勒所詿誤者。赦書到日。解甲散兵。各還所屬。一無所問。有能率眾從順隨本官。及所領多少。論其爵位。被書後百日。若故屯結。遂附賊黨。誅及三族。改建興五年為建武元年。《文館詞林》卷六百九十五。


《答劉琨等令》


今方岳牧伯之佐。股肱腹心之臣。萬邦之內。九服之外。咸見翼戴以隆天威。是用辭不獲已而居王位。群覽所陳。弘旨懮遠。孤方當匡復帝祚。豈可猥居極位。昔有夏克復。賴靡艾之勳。周宣中興。由申邵之佐。二公鎮御幽朔。忠以衛上。建功極難。實憑遠略。夷難雪恥。於是乎在。《蓺文類聚》十三。


《報劉琨勸進令》


豺狼肆毒。薦覆社稷。億兆顒顒。延首罔繫。是以居於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剋復聖主。埽蕩讎恥。豈可猥當隆極。此孤之至誠。著於遐邇者也。公受奕世之寵。極人臣之位忠允。義誠。精感天地。實賴遠謀。共濟艱難。南北迥邈。同契一致。萬里之外。心存咫尺。公其撫寍華戎。致罰醜類。動靜以聞。《晉書‧劉琨傳》。


《以劉遐為下邳內史令》


遐忠勇果毅。義誠可嘉。以遐為下邳內史將軍如故。《晉書‧劉遐傳》。


《聽丹楊尹王導不用鼓蓋令》


導德重勳高。孤所深倚。誠宜表彰殊禮。而更約已沖心。進思盡誠。以身率眾。宜順其雅志。式允開塞之機。《晉書‧王導傳》。


《禁居喪婚嫁令》


詩稱殺禮多婚以會男女之無夫家。正今日之謂也。可一解禁止。自今以後。宜為其防。《晉書‧劉隗傳》世子文學王籍之居叔母喪而婚劉隗奏之帝下令。


《賜杜夷穀令》


國子祭酒杜夷。安貧樂道。靜志衡門。日不暇給。雖原憲無以加也。其賜穀二旦斛。《晉書‧杜夷傳》。


《報尚書令刁協令》


臨淄萬戶封。又植少有美才。能同遊田蘇者。今晚生矇弱。何論於此間。封此兒不以寵稚子也。亡弟當應繼嗣。不獲已耳。家丞庶子。足以攝祠祭而已。豈宜屈賢才以受無用乎。《晉書‧琅邪王煥傳》。


《荅群臣上尊號令》


孤以不德當厄運之極。臣節未立。匡救未舉。夙夜所以忘寢食也。今宗廟廢絕。億兆無係。群官庶尹。咸勉之以大政。亦何敢辭。輒敬從所報。《晉書‧元帝紀》。


《遺賀循書》


夫百行不同。故出處道殊。因性而用。各任其真耳。當宇宙清泰。彝倫攸敘。隨運所遇。動默在已。或有遐棲高蹈。輕舉絕俗。逍遙養和。恬神自足。斯蓋道隆人逸。勢使其然。若乃時運屯弊。主危國急。義士救時。驅馳拯世。燭之武乘縋以入秦園。綺彈冠而臣漢。豈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虛薄寡德。忝備近親。謬荷寵位。受任方鎮。飱服玄風。景羨高矩。常願棄結駟之軒軌。策紫篳而造門。徒有其懷而無從賢之實者何。良以寇逆殷擾。諸夏分崩。皇居失御。黎元荼毒。是以日夜憂懼。慷慨發志。在竭節耳。前者顧公臨朝。深賴高算。元凱既登。巢許獲逸。至於今日。所謂道之云亡。邦國殄悴。群望顒顒。實在君侯。苟義久所在。豈得讓勞居逸。想達者亦一以貫之也。庶稟徽猷以弘遠規。今上尚書屈德為軍司。謹遣參軍沈禎。銜命奉授。望必屈臨以副傾遲。《晉書‧賀循傳》。


《與杜夷書》


吾與足下雖情在忘言。然虛心歷載。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寍論常儀也。《晉書‧杜夷傳》。


《書》


安軍未報平和云如何。深可為事也。《淳化閣帖》一。
八月九日睿頓首。忽中秋。但有遠懷。便微冷。恆何如。比殊不能佳。惟勿得慰抱。念及不多。司馬睿頓首。《淳化閣帖》一。


《討石勒檄》


逆賊石勒。肆虐河朔。逋誅歷載。游魂縱逸。復遣凶黨石處季龍犬羊之眾。越河南渡。縱其鴆毒。平西將軍祖逖。帥眾討擊。應時潰散。今遣車騎將軍琅邪王裒等。九軍。銳眾三萬。水陸四道。徑造賊場。受逖節度。有能梟處季龍首者。賞絹三千匹。金五十斤。封縣侯。食邑二千戶。又賊黨能梟送季龍首。封賞亦同之。《晉書‧元帝紀》又見《十六國春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