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王孚》




《請造沁口石門表》


野王典農中郎將臣孚言。臣被明詔。興河內水利。臣既到。檢行沁水。源出銅鞮山。屈曲周迴。水道九百里。自太行以西。王屋以東。層巖高峻。天時霖雨。眾谷走水。小石漂迸。水門朽敗。稻田汛濫。歲功不成。臣輒案行。去堰五里以外。方石可得數萬餘枚。臣以為累方石為門。若天暘旱、增堰進水。若天霖雨。陂澤充溢。則塞防斷水。空渠衍澇。足以成河。雲雨由人。經國之謀。暫勞永逸。聖王所許。願陛下特出臣表。敕大司農府給人工。勿使稽延以贊時要。臣孚言。水經‧沁水篇》注。


《奏弔陳群母》


尋故事自魏興。無三公喪母弔祭。輒訪韋誕。王肅高堂隆。秦靜等。云。漢太傅胡廣喪母。天子使謁者以中牢弔祭送葬。《通典》八十三。


《奏永寧宮》


守尚書令太尉長社侯臣孚。大將軍武陽侯臣師。司徒萬歲亭侯臣柔。司空文陽亭侯臣沖。行征西安東將軍新城侯臣昭。光祿大夫關內侯臣邕。太常臣晏。衛尉昌邑侯臣偉。太僕臣嶷。廷尉定陵侯臣繁。大鴻臚臣芝。大司農臣祥。少府臣襃。永寍衛尉臣禎。永寍太僕臣閎。大長秋臣模。司隸校尉潁昌侯臣曾。河南尹蘭陵侯臣肅。城門校尉臣慮。中護軍永安亭侯臣望。武衛將軍安壽亭侯臣演。中堅將軍平原侯臣德。中壘將軍昌武亭侯臣廙。屯騎校尉關內侯陔。步兵校尉臨晉侯臣建。射聲校尉安陽鄉侯臣溫。越騎校尉雎陽侯臣初。長水校尉關內侯臣超。侍中臣小同。臣顗。臣酆。博平侯臣表。侍中中書監安陽亭侯臣誕。散騎常侍臣瓌。臣儀。關內侯臣芝。尚書僕射光祿大夫高樂亭侯臣毓。尚書關內侯臣觀。臣嘏。長合鄉侯臣亮。臣贊。臣騫。中書令臣康。御史中丞臣鈐。博士臣範。臣峻等。稽首言。臣等聞天子者所以濟育群生。永安萬國。三祖勳烈。光被六合。皇帝即位。纂繼洪業。春秋已長。未親萬機。耽淫內寵。沈漫女色。廢捐講學。棄辱儒士。日延小優郭懷袁信等。于建始芙蓉殿前。裸袒游戲。使與保林女尚等為亂。親將後宮瞻觀。又於廣望觀上使懷信等於觀下作遼東妖婦。嬉褻過度。道路行人掩目。帝於觀上以為讌笑。於陵雲臺曲中。施帷。見九親婦女。帝臨宣曲。觀呼懷信使入帷共飲酒。懷信等更行酒。婦女皆醉。戲侮無別。使保林李華劉勳等與懷信等戲。清商令。令狐景呵華勳曰。諸女上左右人各有官職。何以得爾。華勳數讒毀景。帝嘗喜以彈彈人。以此恚景。彈景不避首目。景語帝曰。先帝持門戶急。今陛下日將妃后游戲無度。至乃共觀倡優。裸袒為亂。不可令皇太后聞。景不愛死。為陛下計耳。帝言我作天子。不得自在邪。太后何與我事。使人燒鐵灼景。身體皆爛。甄后崩後。帝欲立王貴人為皇后。太后更欲外求。帝恚語景等。魏家前後立皇后。皆從所愛耳。太后必違我意。知我當往不也。後卒待張皇后疏薄。太后遭合陽君喪。帝日在後園倡優音樂自若。不數往定省。清商丞龐熙諫帝。皇太后至孝今遭重憂。水漿不入口。陛下當數往寬慰。不可但在此作樂。帝言我自爾。誰能奈我何。皇太后還北宮。殺張美人及禺婉。帝恚望語景等太后橫殺我所寵愛。此無復母子恩。數往至故處啼哭。私使暴室厚殯棺。不令太后知也。每見九親婦女有美色。或留以付清商。帝至後園竹間戲。或與從官攜手共行。熙白從官不宜與至尊相提挈。帝怒復以彈彈熙。日游後園。每有外文書入。帝不省。左右曰出。帝亦不索視。太后令帝常在式乾殿上講學。不欲使行來帝徑去。太后來問。輒詐令黃門荅言在耳。景熙等畏恐不敢復止。更共諂媚帝。肆行昏淫。敗人倫之敘。亂男女之節。恭孝彌穨。凶德浸盛。臣等憂懼傾覆天下。危墜社稷。雖殺身斃命。不足以塞責。今帝不可以承天緒。臣請依漢霍光故事。收帝璽綬。帝本以齊王踐祚。宜歸藩于齊。使司徒臣柔持節。與有司以太牢告祀宗廟。臣謹昧死以聞。《魏志‧齊王芳紀》。


《奏請葬高貴鄉公以王禮》


太傅孚大將軍文王。太尉柔。司徒沖。稽首言。伏見中令故高貴鄉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禍。依漢昌邑王罪廢故事。以民禮葬。臣等備位。不能匡救禍亂。式遏姦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慄。春秋之義。王者無外。而書襄王出居於鄭。不能事母。以絕之於位也。今高貴鄉公肆行不軌。幾危社稷。自取傾覆。人神所絕。葬以民禮。誠當舊典。然臣等伏惟殿下仁慈過隆。雖存大義。猶存哀矜。臣等之心。實有不忍。以為可加恩以王禮葬之。《魏志‧高貴鄉公紀》。


《奏請易服復膳》


太宰司馬孚。太傅鄭沖。太保王祥。太尉何曾。司徒領中領軍司馬望。司空荀顗。車騎將軍賈充。尚書令裴秀。尚書僕射武該。都護大將軍郭建。侍中郭綏。中軍將軍羊祜等奏曰。臣聞禮典軌度。豐殺隨時。虞夏商周。咸不相襲。蓋有由也。大晉紹承漢魏。有革有因。期於足以興化而已。故未得皆返太素。同規上古也。陛下既已俯遵漢魏。降喪之典。以濟時務。而躬蹈大孝。情過乎哀。素冠深衣。降席撤膳。雖武丁行之於殷世。曾閔履之於布衣。未足以踰。方今荊蠻未夷。庶政未艾。萬機事殷。動勞神慮。豈遑全遂聖旨以從至情。加歲時變易。期運忽過。山陵彌遠。攀慕永絕。臣等以為陛下宜回慮割情以康時濟俗。輒敕御府易服。內省改坐。太官復膳。諸所施行。皆如舊制。《晉書‧禮志》中。《宋書‧禮志》二。《通典》八十文帝崩國內行服三日武帝亦遵漢魏之典既葬除喪然猶深衣素冠降席徹膳太宰司馬孚等奏。


《重奏》


伏讀聖詔。感以悲懷。輒思仲尼所以抑宰我之問。聖思所以不能以已。甚深甚篤。然今者干戈未戢。武事未偃。萬機至重。天下至眾。陛下以萬乘之尊。履布衣之禮。服麤席稾。水飲蔬食。殷憂內盈。毀悴外表。然而躬勤萬機。坐而待旦。降心接下。仄不遑食。所以勞力者如斯之甚。是以臣等悚息不寍。誠懼神氣用損。以疚大事。輒敕有司。改坐復常。率由舊典。惟陛下察納愚款。以慰皇太后之心。《晉書‧禮志》中。《宋書‧禮志》二。《通典》八十孚等重奏。


《奏止詣陵》


太宰司馬孚。尚書令裴秀。尚書僕射武陔等。奏。陛下至孝蒸蒸。哀思罔極。衰麻雖除。哀毀蔬食。有損神和。秋節尚有餘暑。謁見山陵。悲感摧傷。群下竊用竦息平議。以為宜惟遠體。降抑聖情。以慰萬國。《晉書‧禮志》中。《宋書‧禮志》二。


《重奏》


臣聞上古喪期無數。後世乃有年月之漸。漢文帝隨時之義。制為短喪。傳之於後。陛下以社稷宗廟之重。萬方億兆之故。既從權制。釋除衰麻。群臣庶僚吉服。今者謁陵以敘哀慕。若加衰絰。近臣期服。當復受制。進退無當。不敢奉詔。《晉書‧禮志》中秀等重奏宋書禮志二作孚等重奏。案《晉志》全用《宋志》而改作秀者豈此奏見秀集中耶今仍從《宋志》。


《又奏》


臣聞聖人制作。必從時宜。故五帝殊樂。三王異禮。此古今所以不同。質文所以迭用也。陛下隨時之宜。既降心克己。俯就權制。既除衰麻。而行心喪之禮。今復制服。義無所依。若君服而臣不服。雖先帝厚恩。亦未之敢安也。參量平議。宜如前奏。《晉書‧禮志》中秀等又奏《宋書‧禮志》二作孚等又奏。


《皇后銘旌議》


魏明悼后崩。議書銘旌。或欲去姓而書魏。或欲兩書。孚以為經典正義。皆不應書。凡帝王皆因本國之名。以為天下之號。而與往代相別耳。非為擇美名以自光也。天稱皇天。則帝稱皇帝。地稱后土。則后稱皇后。此乃所以同天地之大號。流無二之尊名。不待稱國號以自表。不俟稱氏族以自彰。是以春秋隱公三年。經曰。三月庚戌天王崩。尊而稱天。不曰周王者。所以殊乎列國之君也。八月庚辰。宋公和卒。書國稱名。所以異乎天王也。襄公十五年。經曰。劉夏逆王后于齊。不云逆周王后姜氏者。所以異乎列國之夫人也。至乎列國。則曰夫人姜氏至自齊。又曰紀伯姬卒。書國稱姓。所以異乎天王后也。由此攷之。尊稱皇帝。赫赫無二。何待於魏乎。尊稱皇后。彰以諡號。何待於姓乎。議者欲書魏者。此以為天皇之尊。同於往古列國之君也。或欲書姓者。此以為天皇之后。同於往古之夫人也。乖經典之大義。異乎聖人之明制。非所以垂訓將來。為萬世不易之式者也。《晉書‧安平王孚傳》。


《臨終遺令》


有魏貞士。河南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晉書‧安平王孚傳》。


《奏廢楊太后》


皇太后與駿潛謀。欲危社稷。不可復奉承宗廟。配合先帝。宜貶尊號廢詣金墉城。《晉書‧武悼楊后傳》。


《矯詔討劉輿》


得豫州刺史劉喬檄稱潁川太守劉輿迫脅驃騎將軍范陽王虓。距逆詔命。多樹私黨。造構凶逆。擅劫郡縣。合聚兵眾。輿兄弟昔因趙王婚親。擅弄權勢。凶狡無道。久應誅夷。以遇赦令。得全道領。小人不忌。為惡日滋。輒用苟晞為兗州。斷截王命。鎮南大將軍荊州刺史劉弘。平南將軍彭城王繹。征東大將軍準。其各勒所領。徑會許昌。與喬并力。今遣右將軍張方為大都督。統精卒十萬。督建武將軍呂朗。廣武將軍騫貙。建威將軍陽平太守刁默。率步騎十萬。為軍前鋒。同會許昌。以除輿兄弟。敢有舉兵。距違王命。誅及五族。能殺輿兄弟送首者。封三千戶縣侯。賜絹五千匹。《晉書‧惠帝紀》永興二年十月詔云云又見《劉輿傳》以為河間王顒矯詔。


《表廢齊王囧》


王室多故。禍難罔已。大司馬囧雖唱義。有興復皇位之功。而定都邑。克寍社稷。實成都王之勳力也。而囧不能固守臣節。實協異望。在許昌營有東西掖門。官置治書侍御史長史司馬。直立左右。如侍臣之儀。京城大清。篡逆誅夷。而率百萬之眾。來繞洛城。阻兵徑年。不一朝覲。百官拜伏。晏然南面。壞樂官市署。用自增廣。輒取武庫祕杖。嚴列不解。故東萊王蕤。知其逆節。表陳事狀。而見誣陷。加罪黜徒。以樹私黨。僭立官屬。幸妻嬖妾。名號比之中宮。沈湎酒色。不恤群黎。董艾放縱。嫵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張偉憁恫。擁停詔可。葛旟小豎。維持國命。操弄王爵。貨賂公行。群姦聚黨。擅斷殺生。密署腹心。實為貨謀。斥罪忠良。伺窺神器。臣受重任。蕃衛方嶽。見囧所行。實懷激憤。即日翊軍校尉李含。乘驛密室。宣騰詔旨。臣伏讀感切。五情若灼。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囧擁彊兵。樹置私黨。權官要職。莫非腹心。雖復重責之誅。恐不義服。乞輒勒兵精卒十萬。與州征。竝協忠義。共會洛陽。驃騎將軍長沙王乂。同奮忠誠。廢囧還第。有不順命。軍法從事。成都王穎。明德茂親。功高勳重。往歲去就。允合眾望。宜為宰輔。代囧阿衡之任。《晉書‧齊王囧傳》翊軍校尉李含奔於長安詐云受密詔使河間王顒誅囧因導以利謀顒從之上表云云。


《上言王昌求為前母服》


王昌父毖。本居長沙。有妻息。漢末。使入中國。值吳叛仕魏。為黃門郎。與前妻息。死生隔絕。更娶昌母。今江表一統。聞前母久喪。言疾求平議。《晉書‧禮志》中:太康元年,東平王止楙上言云云。案:「言疾」二字有脫誤。《通典》八十九載此事云:後漢末,長沙人王毖上計至京師。值吳魏分隔,毖妻子在吳,身留中國,為魏黃門郎。更娶妻,生昌及式。毖卒後,昌為東平相。至晉太康元年,吳平。時毖前妻已卒。昌聞喪,求去官行服。東平王楙上臺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