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王羲之(五)》
《雜帖(五)》


《雜帖五》


羲之死罪,小大悉以來,未惶不可懷,未復諮誨,問懸情,計賓命行應至遲,下公還具承問,妹極得散力,以為至慰,期等故爾耳,因緣不多白,羲之死罪。
不審定何日當北遇信,復白遲承後問。
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適桓公十月末書為慰,云所在荒甚可憂,殷生數問北事勢,復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數面不?或云頓歷陽爾耶,無緣同為歎遲知問。
運民不可得而要當得,甚慮叛散,頃為此足勞人意。
八日,羲之頓首。多日不知君問,得一昨書,知君安善為慰。僕(似)〔比〕小差,而疲劇昨若耶。觀望乃苦輿上隱痛,前後未有此也,然一日一昔,勞復不極,以此為慰耳。力不。
鄉里人樂著縣戶,今送其名,可為領受,君頃就轉佳不?僕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頃還少噉脯,又時噉麵,亦不以為佳,亦自勞弊。散係轉久,此亦難以求泰,不去人間而欲求方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
便大熱,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熱,力不具,王羲之(上)〔白〕。
此書因周常侍想必至。
吾惟辨辨,便知無復日也。諸懷不可言,知彼人已還,吾此猶有小小往來,不欲來者,其野近當往就之耳,不大思其方,不見可久,理而任之者,悠然,此可歎息。
得西問無他,想彼人甚平安,此粗佳,玄度來數日為慰。
中郎女頗有所向不?今時婚對自不可復得僕德意,君頗冷不?大都此亦當在君耶。
發瘧比日疾患,欲無賴,未面邑邑,反不具,王羲之〔白〕。
得書知問,腫不差,乏氣,忽忽面近,羲之報。
足下各如常,昨還殊頓,胸中淡悶,于嘔轉劇,食不可強,疾高難下治,乃甚憂之,力不具,王羲之。
得書,知足下問,吾既不佳,賢內妹未差,延期。
須狼毒市求,不可得,足下或有者,分三兩,停須故示。
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脩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闊轉久勞想,豈舍知足下常(得)〔同〕之,卒未近,緣如何,足下數令知問。
十一月四日羲之白,冬中感懷深,始欲寒,足下常疾何如?不得近問,邑邑。吾故苦心痛,不得食,經日甚為虛頓,力及不具,王羲之白。
周益州送此卭竹杖,鄉尊長或須今送。
不得執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愛,數惠告,臨書悵然。
阮公故爾可憂,時放恕大事,今令速言,何方守篤,大灸不得力而從事以至,甚無計。自必出,惟須小佳鐵石,今出求救,足下可復助,且令得通。
家月末,當至止虞,妹亦俱去。
此蒸濕難為人,得示,知足下故爾堪行,想不成病耳。吾至無賴行剋,王羲之頓首。
不得西問,耿耿。
丘令,送此宅圖,云可得卌畝,爾者為佳,可與水丘共行,視佳者決便當取問其賈。
謝生多在山下不?復見且得書,疾惡冷,耿耿。想數知問,雖能還,不能數,可歎。不審比出日集聚不?一爾緬然,恐東旋未期,諸情罔罔。
飛白不能乃佳,意乃篤好,此書至難,或作復與卿。
羲之白昨故遣書,當不相遇,知君還喜慰,足下時行想今善除猶耿耿,僕時行以十一日,而不(保)〔除〕,如比日便成委頓,今日猶當小勝,不知能轉佳不?積不?卿至劣劣,力還不具,王羲之白。
不審復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當採菊不?至日欲其行也,但不知當晴不耳。
倫等還,殊慰,意增慨。知足下疾患小佳,當惠緣想,(哀)〔示〕能果遲,此善散非直思想而已也。尋復有問,足下以數示由為諸,力不具。
月半哀感,奈何奈何,念邑邑罔極之至,不可居處。比日何似?痺差不?悒悒,力知問。王羲之頓首。
知彼乃爾切切,汝乃獨坐,但有憂邑,懸遠不能得遣人,且吾無復久意,果去,當南視汝等也。
一昨得安西六日書無他,無所知說,故不復付送,讓都督表,亦復常言耳。如兄子書道嵩自必果,今復與書督之。足下勑令至,并與遠書也。
尊夫人不和,想小耳,今以佳念累息,卿佳不?吾故劣劣,力知問。王羲之敬問。
(五日)〔日五〕期結極以大,先師之言皆著,推此言之無驗,如此事君,當欲知,故及宜停宅。
三月十六日羲之白,一昨省,不悉,雨快。君可不?萬石轉差也,灸得力不?不得後問,懸悒不知懷君,云當有旨信,遲望其至,僕劣劣,故遣不具,還具示,王羲之。
取卿女壻為長史休種,知何似。耿耿。
適欲遣書,云得示知足下得涼以為佳,甚慰,知多疾,患念勞心,吾故不欲食,(幾)〔比來〕以為事恐不可久,邑邑思面,行故果之,王羲之。
此郡之弊,不謂頓至於此,諸逋滯非復一條,獨坐不知,何以為治?自非常才所濟,吾無故舍逸而就勞,歎恨無所復及耳。夏人事請託,亦所未免。小卻冀得小差,頃日當何理。
想佳卿以得速還,欲令今早去時反也。
省書增感切,及反不具。羲之報。
念足下罔戀之至,不可居處,白此已具委也。
前卻食小差,數數便得疾,政由不消化故。
二月廿日羲之頓首,二旬期等小祥,日近傷悼深至,切割心情,奈何奈何。近得告為慰,力及數字,王羲之。
羲之白。昨得期書,知君可耳。
百姓之命◇倒懸,吾夙夜憂,此時既不能開倉庾賑之,因斷酒以救民命,有何不可?而刑猶至此,使人歎息。吾復何在,便可放之,其罰讁之制,宜嚴重,可如治日,每知卿同在民之主。
卿事時了甚快群凶,日夕云云,此使鄴下一日為戰塲,極令人惆悵,豈復有慶年之樂耶?思卿一面,無緣,可歎可歎。
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去夏得足下致卭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遠惠之至。
胡母氏從妹平安,故在永興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諸理極差,頃比復勿勿來示。云與其婢問來信不得也。
知虞帥云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賊賊重命,想必禽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歎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故,須後問為定。今以書示君。
虞義興適送此,桓公摧寇,罔不如志,今以當平定,古人之美不足比蹤,使人歎慨,無以為喻。
適知十五日問清和為慰,復得南後問,不想二庾速王之始興,奴長就令人邑邑,想無所至耳。還具示問。
〔昨〕方回遂舉為侍中,不知卒行不?云相意未許爾者為佳,比得其書,云山海間民逃亡,殊異永嘉,乃以五百戶去,深可憂!深可憂!此間不(乃)〔得〕至,(此)〔比〕足下郡內云何?糧(遲)〔運〕日廣遠,恐此不弊不已。〔羲之報〕。
二謝致喪興公近便索然,玄度來數日,有疾患,便復來,阿萬小差,阮公政耿耿,懷祖可呼賀祭酒俱。
謝書云云今送。
二族舊對,故欲結援,諸葛若以家窮,自當供助昏事。
欲速知決。
阮生何如此粗平安,數問為慰。
大都夏冬自可足,麥秋輒有違,此亦人之常,期等平安,在此羸小差,知諸賢佳,數見范生,亦得玄近書為慰,又得孔郗王書,亦云不能數,何爾須江生,可耳斷絕也。尚未見傳女,足下言極是,有懷甚佳。
二月廿日羲之白◇不可言得六日告為慰,寒,想各安善,司馬與無還問,耿耿。僕可耳,力不具。王羲之白。
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又得永興書,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爾沈滯憂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報。
近日東陽絕無常,憂心何可言,想足下當盡能致。
敬和在彼,尚來議,還增耿耿。
數有想,常達還此不快,鄙人得夏常爾,公為爾差念足下小大佳,憂卿可耳,想同數得問,官奴婦產復委篤,憂之深,餘粗可耳。知足下念差免,憂之不具。羲之白。
羲之頓首,昨得書問,所疾尚綴綴,既不能眠食,深憂慮,懸吾情,至不能不委嫂故不差,豹奴晚不歸家,隨彼弟向州也。前書云,至三月間到之,何能盡情憂,足下所惠,極為慰也,不謂也。
鶻等不佳,令人獘見此輩。吾衰老,不復堪此。
服食而在人間,此速弊分明,且轉衰老,政可知。乃欲與彥仁集界上,甚佳。諸如此事,皆所欣也,平自可耳,何所諮人。外將何必拘小繩墨,且令吳興不出界當可耳,便因餘杭而行耶。不自此會,再舉難也。君便可以僕書示之,但俗多怪,且在草澤者,為爾扇動縱任,恐惡之者眾。
源日有書徑此界中,而值吾病,不得見之,萬恨萬恨。似從魚浦,不知何日當進,足下必得見之也。
賢姊體中勝,常想不憂也。白屋之人,復得遷轉,極佳,未委幾人。吾齲痛,所作讚,又恐不任,當示殷也。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可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十二日告李氏甥,得六日書為吾劣劣,力不一一,羲之白。
比奉對,對兄以釋豈一。
汝不可言,未知集聚日,但有慨歎,各慎護。前與嫂試求屏風,遂不得答為也。
十月五日羲之忽有感情,兼深,足下得不可至。前得足下似行一書為慰,故不適足下昨還如常耳,雖不得旨問遠得足下書,輒具問為慰。吾頃胸中惡,不欲食,積日勿勿五日來小差七日。羲之白。
三月十三日,羲之頓首,近反亦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勝,更寒外足下何如?吾劣劣,力遣知問,王羲之頓首。
初月十三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停行無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隔日不面,懸遲何極。計足下須人兼具,此等事勢,速令垂報也。
重告慰情,吾腹中小佳,體痺乏氣,便轉差,深以為慰,慰足下意也。王羲之頓首。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舊志志道意甚懃至不知為盡心朝夕而已,有所希耳,一自任之耳,當以君書示。
九日以當力見。
祠物當治護,信到便遣來,忽忽善錯也。
思言敘卒何期,但有長歎念告。
信云舍子別送,乃是北方物也,何以欲此,欲幾許。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白石枕殊佳物,深感卿至。
裹鮓味佳,令致君所須,可示勿難,當以語虞令。
紙筆精要,深念皃,至一物而無所出,後信酬。
數日雨冷,腎氣㾏腰,復嗽。動靜遇風緊,陂湖汎漲,舩不可渡,勿訝。謝光祿鵝在山下,懸情可愛。羲之遣。
損惠野鴨一雙,秋來未得,始是嘗新,遠能分遣,但深佩耶。二謝。
節日縈牽少睡,鄿茶微炙,善佳,令姊差耶?石首鯗食之,消瓜成水,此魚腦中有石如棊子,野鴨亦有,云此魚所化,乾蝸青黛,主風搐搦良。
鸕鶿糞白,去䵟𪒟瘢黶,令人色態。此禽不卵生,口吐其雛,獨為異耳。
鷹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盞服之,治痔瘻有驗。十七日羲之頓首。
又〔巴〕焦小服鼓酒至佳,數用有驗,直以純酒漬豉,令汁濃便(有)〔飲〕,多少任意。
石脾入水即乾,出水便濕,獨活有風不動,無風自搖,天下物理,豈可以意求,惟上聖乃能窮理。
治頭◇◇悶,或患癰腫頭不即潰者,以此藥帖之,皆良。◇麻、巴豆、薰陸、石◇、芎窮、松脂六物,◇擣如米粒許,少加其分頭悶處,先其(巳)〔巴〕豆三分減一松脂,剃去髮方寸,以帛帖藥當病上,帖之周時,帖刮上爛皮,以(主)〔生〕麻油和石◇塗上。當有黃水出為佳。羲之上。
荷華想已殘,處此過四夏,到彼亦屢,而獨不見其盛時,是亦可訝,豈亦有緣耶?弊宇今歲植得千葉者數盆,亦便發花,相繼不絕。今已開二十餘枝矣,頗有可觀,恨不與長者同賞。相望雖不遠,披對邈未可期,伏◇可勝悵惘耶。
想清和,士人佳也。此平安,安不過停數日,日無為樂,益增想。想孔長史安善,足下令知問累有書也。足下入年哀得俱還不?思◇以事為歲。
州民王羲之死罪。賢弟逝沒,甚痛柰何,白牋不備。羲之頓首。
太尉門左不可言,同此酸慨。
小大何如?二妹佳為慰。諸舍可,何新婦委頓態人期弟各可不?想今日能◇◇◇◇書暮必來宿也。若宜日◇思夏◇。羲之報。
諸賢子粗足自枝,注示吾弱息毀弊,大兒恒救命,足令人心燋。先是之懽,於今皆為哀苦,自非復衰年所堪,豈復以既往累心,率事自難為懷,如之何。
卿女母子粗平安,喪際賢女動氣疾,當時乃勿勿,今以除也。他等皆知孝思,先日之歡,於今皆為哀苦。觸事切人,處此而能令哀惻不經於心,殆空語耳。一至於此,何所復言。
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來,無由同,增慨。
東比何為慰郎以也謝諸子,往矣如何。
得書知足下問,何萬來,一昔不得眠,便大乏,足下念。王羲之。
◇◇勞人意,以書示妹,汝母◇不多書,尋◇更有信也。
致履足下各一量,◇當嘗◇長。
久◇此草書,嘗多勞◇亦知足下書,字字新奇,點點圓轉,美不可再。書得足下閑下,比來遲遲,終不可也。之果云云。
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輕,行動如飛也。足下更與下七致之不?治多少,尋面言之,委曲之事,實亦◇人,尋過江言散。
舊京先墓毀動,奉諱號慟,五內若割,痛當奈何奈何。王羲之頓首頓首。
頃日親親俓過諸婚,經䘏體力不復堪之,故未復遣信耳。
二月二日,汝婦母一◇夜亡,親親傷怛,汝不可言,問足下旨,為致誠答。今旨意致來勿忘,此意自決,今以資嚴,知不大疾患,念勞心。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褉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趨)〔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臨河敘》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禔)〔褉〕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畼,娛目騁懷,信可樂也。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畼敘幽情矣。故列序時人,錄其所述。右將軍司馬太原孫丞公等二十六人賦詩如左,前餘姚令、會稽謝勝等十五人不能賦詩,罰酒各三斗。○《世說‧企羨篇》注。


《遊四郡記》


永寍縣界海中有松門,西岸及嶼上皆生松,故名松門。○《藝文類聚》八十八。又《御覽》九百五十三。


《為會稽內史稱疾去郡於父墓前自誓文》


維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凶,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乏,蒙國寵榮。進無忠孝之節,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常恐斯亡無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歎,若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苟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曒日。


《書論》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若乎銀鉤。昔秦丞相李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闇其理者多。近代以來,多不師古,緣情棄道,纔記姓名,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力。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要先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月九月收之,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要強者。硯取煎涸新石,潤澀相兼,又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已上,強如石者。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然後靜神慮思,揮襟作之。先學執筆,若真書,去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頭三寸一分執之。下墨點畫,芟波屈曲,真草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凡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勝,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若作橫畫。必須隱隱然可畏。若作蹙鋒,如長風忽起,蓬勃一家。若飄散離合,如雲中別鶴遙遙然。若作引戈,如百鈞弩發。若作抽針,如萬歲枯藤。若作屈曲,如武人勁弩觔節。若作波,如崩浪雷奔。若作鉤,如山將岌岌然。
夫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豎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心前筆後者勝。又有十一種,結搆員滿如篆法,飄颺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峙立如鶴頭,鬱跋縱橫如古隸。盡心存委曲,每為字各一象其形,斯道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於上虞製記。○《墨池編》。


《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颺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筭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鍾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見繇,潛心改迹。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驚蛇之透水。翼先來書惡,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繇墓,遂得《筆勢〔論〕》,翼乃讀之,依此法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
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等(蟲)〔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稜側起復,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小大一等。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須象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筆即直過。雖有章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準)〔隼〕尾波,其鍾公《泰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
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不能先發。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後)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爾。羲之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遂成書耳。
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可藏石室,千金勿傳。永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書。


《月儀》


日往月來,元正首祚,太簇告辰,微陽始布,罄無不宜,和神養素。


《筆經》


漢時諸郡獻兔毫,出鴻都,惟有趙國毫中用。時人咸言:兔毫無優劣,管手有巧拙。○《初學記》二十一。
有人以綠沈漆竹管及鏤管見遺,錄之多年,斯亦可愛玩,詎必金寶彫琢,然後為寶也。○《初學記》二十一。
昔人或以瑠璃象牙為筆管,麗飾則有之,然筆須輕便,重則躓矣。○《初學記》二十一。
采毫竟,以麻紙裹柱根,次取上毫,薄薄布,令柱不見,然後安之。○《初學記》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