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貞》




《臨丹賦》


陟緜岡之迢邈。臨窈谷之濬遐。覽丹源洌泉。眷縣流之清派。漱玄瀨而漾沚。順黃崖而蕩博。激重巖之絕根。拂崇丘之飛崿。然後陰乘洞出。邊澮旁開。倏熠高騖。皓暚覓長懷。盤溢鬱沒。雲轉飆迴。屏側為之飛隕。壁岸為之陂隤。列以青林。蔭以綠枝。檉松蓊葺于其側。楊柳婀娜乎其下。則高溜承崖。縣泉屬嶺。別流分注。冰瑩玉靜。清波引鏡。形無遁影。《蓺文類聚》八。


《安石榴賦》


余往日職在中書。時直廬前有安石榴樹。枝葉既盛。華實甚茂。故為之作賦。
挹微露以鮮采。承輕風而動葩。南拂陰檐。北扇陽阿。其旁則有大廈崇房。重廊高廡。皇籍帝典。圖書之府。時移節變。大火西旋。月葩結秀。朱實星縣。膚折理阻。爛若珠駢。《蓺文類聚》八十六。《初學記》二十八引兩條。《御覽》九百七十。


《蒲桃賦》


結繁子之礧落兮。英蘢總而彌房。《御覽》九百七十二。


《釋左雜論》


芍藥之羹。爽口之食。《書鈔》一百四十二。


《七華》


千乘方轂。萬騎龍翥。《書鈔》十六。


《杖箴》


高明執之。戒在驕蕩。《書鈔》一百三十三。


《朱杖銘》


朱杖者。其初蓋譙郡諸德聲之有也。其木青豐。端而勁甚。德聲為杖之宜也。
天作之杖。于譙之株。奧榦特挺。非柘非榆。《書鈔》一百三十三引三條。


《華覽》


強弩連城。長戟指塞。《御覽》三百五十三。
崇文大夫唱二。陰陽運潛。玄風扇厲。鷹隼騰揚。□貍搏噬。《書鈔》一百五十四。


《革林》


備言錫命。羽蓋朱輪。奚氏本造。後裔飾□。膺以代步。屏以從容。輪斬并合。出入道同。追仁越義。惟禮是恭。《御覽》七百七十五。


《童子為天子服議》


案禮喪服。諸侯為天子斬。今廣陵王列土建國。古之諸侯。宜從臣例。又禮童子不居廬。不杖不菲。廣陵王未冠。吳王章郡王卑幼。不應居廬。古但有冠無幘。漢始制幘。可如今服卷幘。《通典》八十一魏晉故事皇子廣陵王年十一孫為祖服周當為臣服從本親服皇弟吳王年十章郡王年七又當倚廬服成人禮著何幘服應琳議。


《上表請興復農官》


夫一人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飢者。而軍興以來。征戰運漕。朝廷宗廟。百官用度。既已殷廣。下及工商流寓僮僕。不親農桑而游食者。以十萬計。不思開立美利。而望國足人給。豈不難哉。古人言曰。飢寒竝至。堯舜不能使野無寇盜。貧富并兼。雖皋陶不能使強不陵弱。故有國有家者。何嘗不務農重穀。近魏武皇帝用棗祗韓浩之議。廣建屯田。又于征伐之中。分帶甲之士。隨宜開墾。故下不甚勞。而大功克舉也。閒者流人奔東吳。東吳今儉。皆已還反。江西良田。曠廢未久。火耕水耨。為功差易。宜簡流人。興復農官。天勞報賞。皆如魏氏故事。一年中與百姓。二年分稅。三年計賦。稅以使之公私兼濟。則倉盈庾億。可計日而待也。
昔高祖使蕭何鎮關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內。魏武委鍾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蕩。區內輯寍。今中蕭條。未蒙疆理。此兆庶所以企望。壽春一方之會。去此不遠。宜選都督有文武經略者。遠以振河洛之形勢。近以為徐豫之藩鎮。綏集流散。使人有攸依。專委農功。令事有所局。趙充國農于金城。以平西零。譇葛亮耕于渭。濱規抗上國。今諸軍自不對敵。皆宜齊課。《晉書‧食貨志》又《通典》二大興中三吳大饑後軍將軍應詹上表。


《上疏陳便宜》


先王設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上無苟且之志。下無覬覦之心。下至亡秦。罷侯置守。本替末陵。綱紀廢絕。漢興雖未能興復舊典。猶雜建侯守。故能享年享世。殆參古迹。今大荒之後。制度改創。宜因斯會。釐正憲則。先舉盛德元功。以為封首。則聖世之化。比隆唐虞矣。
性相近。習相遠。訓導之風。宜慎所好。魏正始之閒。蔚為文林。元康以來。賤經尚道。以玄虛宏放為夷達。以儒術清儉為鄙俗。望白署空。顯以台衡之望。尋文謹案。目以蘭薰之器。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今雖有儒官。教養未備。非所以長育人材。納之軌物也。宜修辟雍。崇明教義。先令國子受訓。然後皇儲親臨釋奠。則普天尚德。率土知方矣。《晉書‧應詹傳》又文選干寶晉記總論注引晉紀兩條。


《上疏讓封觀陽侯》


臣聞開國承家。光啟土宇。唯令德元功。乃宜封錫。臣雖忝當一隊。策無微略。勞不汗馬。猥以疏賤。倫亞親密。暫廁被練。列勤司勳。乞迴謬恩。聽其所守。《晉書‧應詹傳》。


《為江州臨行上疏》


夫欲用天下之智力者。莫若使天下信之也。商鞅移木。豈禮也哉。有由而然。自經荒弊。綱紀頹陵。清直之風既澆。糟粃之俗猶在。誠宜濯以滄浪之流。漉以吞舟之網。則幽顯明別。於變時雍矣。弘濟茲務。在乎官人。今南北雜錯。屬託者無保負之累。而輕舉所知。此博采所以未精。職理所以多闕。今凡有所用。宜隨其能否。而與舉主同乎襃貶。則人有慎舉之恭。官無廢職之吝。昔冀缺有功。胥臣蒙先茅之賞。子玉敗軍。子文受蒍賈之責。古既有之。今亦宜然。漢朝使刺州行部。乘傳奏事。猶恐不足以辨彰幽明。弘宣政道。故復有繡衣直指。今之艱弊。過于往昔。宜分遣黃散。若中書郎等。循行天下。觀採得失。舉善彈違。斷截苟且。則人不敢為非矣。漢宣帝時。二千石有居職脩明者。則入為公卿。其不稱職免官者。皆還為平人。懲勸必行。故歷世長久。中閒以來。遷不足競。免不足懼。或有進而失意。退而得分。蒞官雖美。當以素論降替。在職實劣。直以舊望登敘。校游談為多少。不以實事為先後。以此責成。臣未見其兆也。今宜峻左降舊制。可二千石免官。三年乃得敘用。長史六年。戶口折半。道里倍之。此法必明。使天下知官難得而易失。必人慎其職。朝無惰官矣。都督可課佃二十頃。州十頃。郡五頃。縣三頃。皆取文武吏。醫卜不得撓亂百姓。三臺九府。中外諸軍。有可減損。皆令附農。市息末伎。道無遊人。不過一熟。豐穰可必。然後重居職之。俸使祿足以代耕。頃大事之後。遐邇皆想宏略。寂然未副。宜早振綱領。肅起群望。《晉書‧應詹傳》。


《啟呈杜弢書竝上言》


弢益州秀才。素有清望。文理既優。幹事兼美。往因使流寓。居詹郡界。其貞心堅白。詹所委究。李驤為變樂鄉。劫略良善。弢時出家財。招募忠勇。登壇歃血。義誠慷慨。會驤攻燒南平。弢遂東下巴漢。與湘中鄉人相遇。推其素望。遂相憑結。論弢本情。非首作亂階者也。然破湘川。實弢之罪。亦由兵交其閒。遂使滋蔓。案弢今書血。誠亦至矣。昔朱鮪自疑于洛陽。光武指河水以明心。鮪感義歸誠。終展力報施。受封侯之寵。由恕過以錄功也。詹竊謂今者。當圮運之會。思弘遠猷。故齊赦射鉤之誅。晉貰斬袪之戮。用能濟翼戴之高勳。隆一匡之美譽。況弢等素無斯愆。而稽顙投命邪。以為可遣大使宣揚聖旨。雲澤沾之于上。百姓沐浴于下。則上下交泰。江左無風塵之虞矣。《晉書‧杜弢傳》。


《薦韋泓于元帝》


自遭喪亂。人士易操。至乃任運固窮。耿介守節者。魦矣。伏見議郎韋泓。年三十八。字元量。執心清沖。才識備濟。躬耕隴畝。不煩人役。靜默居常。不豫政事。昔年流移來在詹境。經寇喪資。一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莩蔬不充朝。而抗志彌厲。不遊非類。顏回不改其樂。泓有其分。明公輔亮皇室。恢維宇宙。四門開闢。英彥鳧藻。收春花于京輦。採秋實于巖藪。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晉書‧應詹傳》。


《疾篤與陶侃書》


每憶密計。自沔入湘。頡頏繾綣。齊好斷金。子南我東。忽然一紀。其閒事故。何所不有。足下建功嶠南。旋鎮舊楚。吾承乏幸會。來忝此州。圖與足下進共竭節本朝。報恩幼主。退以申尋平生。纏綿舊好。豈悟時不我與。長即幽冥。永言莫從。能不慨悵。今神州未夷。四方多。難足下年德竝隆。功名俱盛。宜務建洪範。雖休勿休。至公至平。至謙至順。即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足下察吾此誠。《晉書‧應詹傳》。


《讓著作表》


自司隸校尉奉至臣父。五世著作不絕。邦族以為美談。崔駰三世相繼。其後無聞。若乃談遷接武。彪固踵迹。向歆著美。亦各一世之良史也。《書鈔》五十七引應亨集讓著作表又見《初學記》十二。《通典》二十六。


《與州將牋》


誨命欲求佳別駕。自頃諸府大開搜延路廣。海無遺蚌。山無逸璞。僕歸數日。臥思始得一人。陳國有袁琇。字惠瑛者。才識可以經于治亂棲跱。可以勸礪後進。亨具所服聞。而未嘗接顏文言也。又宗令文早有名輩。相與通家。門素所具。抑亦其次。《御覽》二百六十三。


《又與州將牋》


夫公正治化之本。德教之基。公則無私。正則無邪。無私無邪。而患政教之不行。未之有也。昔叔向論叔魚之罪。石碏討石厚之亂。祁奚稱解狐之賢。臧紇思孟孫之愛。春秋嘉之。敦崇世教。經乎百王。厝乎盛衰。其義不傾。公正之德。宏矣希矣。明君之所以總天下。賢臣之所以奉君上。士庶之所以繫仰。德化之所以美盛。公正也。可不勉哉。《御覽》四百二十九。


《應翊像讚序》


王莽居攝。以病告歸。後赤眉賊攻其所居城。糧盡。翌以私穀數十萬斛賑城中。于時粟斛錢數萬。民莫不稱其仁。《御覽》三十五又八百四十。


《贈四王冠詩序》


永平四年。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竝冠。故貽之詩。《初學記》十四作後漢誤《御覽》五百四十。


《諫賀龍見表》


昔龍降鄭時門之外。子產不賀。龍降夏廷。沫流不禁。卜藏其漦。至周幽王。禍釁乃發。易稱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證據舊典。無賀龍之禮。《晉書‧劉毅傳》又五行志下作昔龍漦夏廷禍發周室龍見鄭門子產不賀又見《群書治要》三十引《晉書》與今傳同。


《因天陰上言》


必有阿黨之臣。姦以事君者。當誅而不誅故也。《晉書‧劉毅傳》後陰氣解而復合毅上言云云五行志中作上疏末句作而不赦也。


《上疏請罷中正除九品》


臣聞立政者。以官才為本。夫九品有八損。而官才有三難。皆興替之所由也。人物難知一也。愛憎難防二也。情偽難明三也。三者雖聖哲在上。嚴刑督之。猶不可治。故堯求俊乂。而得四凶。三載考績。而饕殄得成。使世主雖有上聖之明。而無攷察之法。授凡庸之才。而去賞罰之勸。則為聞姦。豈徒四族側陋何望于時哉。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愛憎決于心。情偽由于已。公無攷校之負。私無告訐之忌。榮黨棋越。威福擅行。用心百態。求者萬端。廉讓之風滅。苟且之俗成。天下訩訩。但爭品位。不聞推讓。流俗之過。一至于此。竊為聖朝恥之。愚心之所非者。不可以一概論。輒條列其事。夫名狀以當才為清。品輩以得實為平。治亂安危之要。不可不允。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濫者。亂敗之惡也。不可不察。然人才異能。備體者寡。器有大小。達有早晚。前鄙後修。宜受日新之報。抱正違時。宜有質直之稱。度遠闕小。宜得殊俗之狀。任直不飾。宜得清實之譽。行寡才優。宜獲器任之用。是以三仁殊塗而同歸。四子異行而鈞義。陳平韓信笑侮于邑里。而收功于帝王。屈原伍胥不容于人主。而顯名于竹帛。是篤論之所明也。今之中正。不精才實。務依黨利。不鈞稱尺。務隨愛憎。所欲舉者。獲虛以成譽。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前鄙後修者。則引古以病今。古賢今病者。則攷虛以覆過。質直者罪以違時。阿容者善其得和。度遠者責以小檢。才近者美其合俗。齊量者以己為限。高下逐強弱。是非由愛憎。憑權附黨。毀平從親。隨世興衰。不顧才實。衰則削下。興則扶上。一人之身。旬日異狀。或以貨賂自通。或以計協登進。附託者必達。守道者困悴。無報于身。必見割奪。有私于己。必得其欲。凌弱黨強。以植後利。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暨時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時。實為亂源。損政之道一也。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識。咸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不謂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審。便為坐廢。若然。自仲尼之聖以上。至于庖犧。莫不有過失。則皆可廢。何獨責于中人者哉。若殊不修。自可更選。今重其任。而輕其人。所立品格。還訪刁攸。攸非州里之所歸。非職分之所置。今訪之。歸正于所不服。決事于所不職。以長讒搆之源。以生乖爭之兆。似非立都之本旨。理俗之深防也。主者既善刀攸。攸之所下。而復選以二千石已有數人。劉良上攸之所下石公罪。攸之所行。駮違之論。橫于州里。嫌讎之隙。結于大臣。夫桑妾之訟。禍及吳楚。鬭雞之變。難興魯邦。況乃人倫交爭而部黨興。刑獄滋生而禍根結。損政之道二也。本立格之體。將謂人倫有序。若貫魚成次也。為九品者。取下者為格。謂才德有優劣。倫輩有首尾也。今之中。務自遠者。則仰割一國。使無上人。穢劣下比。則拔舉非次。并容其身。公以為格。坐徇其私。君子無小人之怨。官政無繩姦之防。使得上欺明主。下亂人倫。乃使優劣易地。首尾倒錯。推貴異之器。使在凡品之下。負戴不肖。越在成人之首。損政之道三也。陛下踐阼。開天地之德。弘不諱之詔。納忠直之言。以覽天下之情。太平之基。不世之法也。然賞罰自王公以至于庶人。無不加法。置中正委以一國之重。而無賞罰之防。人心多故。清平者寡。故怨訟者眾。聽之則告訐無己。禁絕則侵枉無極。與其理訟之煩。猶俞侵枉之害。今禁訟訴。則杜一國之口。培一人之勢。使得縱橫無所顧憚。諸受枉者。抱怨積直。獨不蒙天地無私之德。而長壅蔽于邪人之銓。使上明不下照。下情不上聞。損正之道四也。昔在前聖之世。欲敦風俗。鎮靜百姓。隆鄉黨之義。崇六親之行。禮教庠序以相率。賢不肖于是見矣。然鄉老書其善以獻天子。司馬論其能以官于職。有司考績以明黜陟。故得天下之人退而修本。州黨有德義。朝廷有公正。天下大治。浮華邪佞。無所容厝。今一國之士。多者千數。或流徙異邦。或給役殊方。猶不識其面。況能盡其才力乎。而中正知與不知。將定品狀。必采譽于臺府。納毀于流言。任己則有不識之蔽。聽受則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愛憎奪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亂其度。既無鄉老紀行之譽。又非朝廷考績之課。遂使進官之人。棄近求遠。背本趨末。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黨譽虛妄。損政之道五也。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相為好醜。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既以在官。職有大小。事有劇易。各有功報。此人才之實效。功分之所得也。今則反之。于限當報。雖職之高。還附卑品。無績于官。而獲高敘。是為抑功實而隆虛名也。故狀無實事。諧文浮飾。品不校功。黨譽虛妄。上奪天朝考績之分。下長浮華朋黨之事。損政之道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則成。失其能則敗。今九品不狀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若狀得其實。猶品狀相妨。繫縶選舉。使不得精于才宜。況今九品所疏。則削其長。所親則飾其短。徒結白論。以為虛譽。以治風俗。則狀無實行。以宰官職。則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萬機何以得修。損政之道七也。前九品詔書。善惡必書。以為襃貶。當時天下。少有所忌。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廢襃貶之義。任愛憎之斷。清濁同流。以植其私。故反違前品。大其行勢。以驅動眾人。使必歸已。進者無功以表勸。退者無惡以成懲。懲勸不明。則風俗汙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于德行。而銳于人事乎。損政之道八也。由此論之。選中正而非其人。授權勢而無賞罰。或缺中正而無禁檢。故邪黨得肆。枉濫從橫。雖職名中正。實為姦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或恨結于親親。猜生于骨肉。當身困于敵讎。子孫離其殃咎。斯乃歷世之患。非徒當今。之害也。是以時主觀時立法。防姦消亂。靡有常制。故周因于殷。有所損益。至于中九品。上聖古賢。皆所不為。豈蔽于此事而有不周哉。將以政化之宜。無取于此也。自魏立以來。未見其得人之功。而生讎薄之累。毀風敗俗。無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愚臣以為便也。《晉書‧劉毅傳》又《群書治要》三十引《晉書》又《通典》十四又略見《御覽》二百六十五引《劉毅集》。


《奏劾劉肈》


南郡太守劉肈。以布五十匹雜物。遺前豫州刺史王戎。請檻車徵付廷尉治罪。除名終身。


《駁有司奏琅邪王倫事》


王法賞罰。不阿貴賤。然後可以齊禮制。而明典刑也。倫知裘非常。蔽不語吏。與緝同罪。當以親貴議減。不得闕而不論。宜自于一時法中如友所正。《晉書‧趙王倫》傳倫坐使散騎將劉緝買工所將盜御裘廷尉杜友正緝棄市倫當與緝同罪有司奏倫爵重屬親不可坐諫議大夫劉毅駮。


《奏劾王渾》


謹案司徒王渾。蒙國厚恩。備位鼎司。不能上佐天子。調和陰陽。下遂萬物之宜。使卿大夫各得其所。敢因劉輿距扞詔使。私欲大府興長獄訟。昔陳平不荅漢文之問。邴吉不問死人之變。誠得宰相之體也。既興刑獄。怨懟而退。舉動輕速。無大臣之節。請免渾官。右長史楊丘亭侯劉肈。便辟善柔。苟于阿順。請大鴻臚削爵土。《晉書‧劉暾傳》司徒王渾王簿劉輿獄辭連暾將收付廷尉渾不欲使府有過欲距劾自舉之與暾更相曲直渾怒便遜位還第暾乃奏渾曰云云。


《奏理羊皇后》


奉被手詔。伏讀惶悴。臣案古今書籍。亡國破家。毀喪宗祊。皆由犯眾違人之所致也。陛下遷幸。舊京廓然。眾庶悠悠。罔所依倚。家有跂踵之心。人想鑾輿之聲。思望大德。釋兵歸農。而兵纏不解。處處互起。豈非善者不至。人情猜隔故邪。今上官已犯闕稱兵。焚燒宮省。百姓諠駭。宜鎮之以靜。而大使卒至赫然執藥。當詣金墉。內外震動。謂非聖意。羊庶人門戶殘破。廢放空宮。門禁峻密。若絕天地。無緣得與姦人搆亂。眾無智愚。皆謂不然。刑書猥至。罪不值辜。人心一憤。易致興動。夫殺一人而天下喜悅者。宗廟社稷之福也。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臣懼凶豎乘閒。妄生變故。臣忝司京輦。觀察眾心。實以深憂。宜當含忍不勝所見。謹密啟聞。願陛下更深與太宰參詳。勿令遠近疑惑。取謗天下。《晉書‧惠羊后傳》河閒王顒矯詔以后屢為姦人所立遣尚書田淑敕留臺賜后死詔書累至司隸校尉劉暾與尚書僕射荀藩河南尹周馥馳上奏曰云云《劉暾傳》作上表理后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