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奇士劉披賦》


蓋土龍不可以升天。石人不任為亭長。容皃雖似。蹏足難獎。《初學記》五。
《神女賦》并序


《神女賦并序》


世之言神女者多矣。然未之或驗也。至如弦氏之婦。則近信而有證者。夫鬼魅之下人也。無不羸病損瘦。今義起平安無恙。而與神女飲宴寢處。縱情極意。豈不異哉。余覽其歌詩。辭旨清偉。故為之作賦。
皇覽余之純德。步朱闕之崢嶸。靡飛除而入祕殿。侍太極之穆清。帝愍余之勤肅。將休余于中州。託玄靜以自處。是夫子之好仇。于是主人憮然而問之曰。爾豈是周之襃姒。齊之文姜。孼婦淫鬼。來自藏乎。儻亦漢之游女。江之娥皇。厭真樂愆倦仙侍乎。于是神女乃斂袂正襟而對曰。我實貞淑。子何猜焉。且辯言知禮。恭為令則。美姿天挺。盛飾表德。以此承歡。君有何惑。爾乃敷茵席。垂組帳。嘉旨既設。同牢而饗。微聞芳澤。心盪意放。于是尋房中之至燕。極長夜之懽情。心眇眇以忽忽。想北里之遺聲。既澹泊于幽默。揚覺寐而中驚。賦斯時之要妙。進偉服之紛敷。俛撫衽而告辭。仰長歎以欷吁。乘雲霧而變化。遙棄我其焉如。《蓺文類聚》七十九。


《神女傳》


弦義起感神女智瓊。智瓊後去。賜義起織成裙衫。《北堂書鈔》一百二十九。


《頭責子羽文》


余友有秦生者。雖有姊夫之尊。少而狎焉。同時好暱。有太原溫長仁顒。潁川荀景伯寓。范陽張茂先華。上郡劉文生許。南陽鄒潤甫湛。河南鄭思淵詡。數年之中。繼踵登朝。而此賢身處陋巷。屢沽而無善價。亢志自若。終不衰墮。為之慨然。又怪諸賢既已在位。曾無伐木嚶鳴之聲。甚違王貢彈冠之義。故因秦生容貌之盛。為頭責之文以戲之。并以嘲六子焉。雖似諧謔。實有興也。其文曰。
維泰始元年。頭責子羽曰。吾託子為頭。萬有餘日矣。大塊稟我以精。造我以形。我為子植髮膚。置鼻耳。安眉須。插牙齒。眸子摛光。雙顴隆起。每至出人人閒。遨遊市里。行者辟易。坐者竦跽。或稱君侯。或言將軍。奉手傾側。佇立崎嶇。如此者。故我形之足偉也。子冠冕不戴。金銀不佩。釵以當笄。帢以代幗。旨味弗嘗。食粟茹菜。隈摧園閒。糞壤汙黑。歲莫年過。曾不自悔。子厭我于形容。我賤子乎意態。若此者乎。必子行己之累也。子遇我如讎。我視子如仇。居常不樂兩者俱憂。何其鄙哉。子欲為仁賢也。則當如皋陶后稷。巫咸伊陟。保乂王家。永見封殖。子欲為名高也。則當如許由子臧。卞隨務光。洗耳遂祿。千歲流芳。子欲為遊說也。則當如陳軫蒯通。陸生鄧公。轉禍為福。令辭從容。子欲為進趣也。則當如賈生之求試。終軍之請使。砥礪鋒穎。以榦王事。子欲為恬淡也。則當如老聃之守一。莊周之自逸。廓然離俗。志淩雲日。子欲為隱遁也。則當如榮期之帶索。漁父之瀺灂。棲遲神丘。垂餌巨壑。此一介之所以顯身成名者也。今子上不希道德。中不效儒墨。塊然窮賤。守此愚惑。察子之情。觀子之志。退不能為處士。進無望于三事。而徒翫日勞形。習為常人之所喜。不亦過乎。于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對曰。凡所教敕。謹聞命矣。以受性拘係。不閒禮義。設以天幸。為子所寄。今欲使吾為忠也。即當如伍胥屈平。欲使吾為信也。則當殺身以成名。欲使吾為介節邪。則當赴水火以全貞。此四者。子之所忌。故吾不敢造意。頭曰。子所謂天刑地網。剛德之尢。不登山抱木。則褰裳赴流。吾欲告爾以養性。誨爾以優游。而與蟣蝨同情。不聽我謀。悲哉。俱寓人體。而獨為子頭。且擬人其倫。喻子儕偶。子不如太原溫顒。潁川荀寓。范陽張華。上郡劉許。南陽鄒湛。河南鄭詡。此數子者。或謇吃無宮商。或尩陋希言語。或淹伊多姿態。或驒騱少智諝。或口如含膠飴。或頭如巾齏杵。而猶文采可觀。意思詳序。攀龍附鳳。竝登天府。夫舐痔得車。沈淵得珠。豈若夫子徒令脣舌腐爛。手足沾濡哉。居有事之世。而恥為權謀。譬猶鑿池抱甕。難以求富。嗟乎子羽。何異牢檻之。熊深穽之虎。石閒飢蟹。竇中之鼠。事力雖勤。見功甚苦。宜其拳局煎蹙。至老無所希也。支離其形。猶能不困。非命也。夫。豈與夫子同處也。《世說‧排調篇》注引敏集又見《蓺文類聚》十七。


《病篤上疏陳謝》


臣不能式遏寇虐。疾與事遇。使虜游魂。兵穀既單。器械窮盡。而求救無望。坐待殄斃。若必不垂矜憂。乞請大使。及臣尚存。加臣重罪。若臣已死。陳屍為戮。《華陽國志》二。


《王毖子昌前母服議》


毖在南為邦族。于北為羈旅。以此名分言之。前妻為元妃。後妻為繼室。何至王路既通。更當逐其今妻。廢甚嫡子。不書姜氏。絕不為親。以其犯至惡也。趙姬雖貴。必推叔隗。原同雖寵。必嫡宣孟。若違禮苟讓。何則春秋所當善也。論者謂地絕。其情終已。不得往來。今地既通。何為故當追而絕之邪。黃昌見美。斯又近世之明比。《晉書‧禮志》中。


《駮論張華》


自天子已下爭臣各有差。不得歸罪于一人也。故晏子曰。為已死亡。非其親昵。誰能任之。里克之殺二庶。陳乞之立陽生。漢朝之誅諸呂。皆積年之後。乃得立事。未有事主見存。而得行其志于數月之內者也。式乾之會。張華獨諫。上宰不和。不能承風贊善。望其指麾從命。不亦難乎。況今皇后譖害其子。內難不預。禮非所任。且后體齊于帝。尊同皇極。罪在枉子。事不為逆。義非所討。今以華不能廢枉子之后。與趙盾不討殺君之賊同。而追責之于議不經通也。《晉書.溫羨傳》:先是張華被誅,齊王囧輔政,建議欲復其官爵。論者或以為非,羨駮之。


《蟬賦》


飢噏晨風。渴飲朝露。《蓺文類聚》九十七。《初學記》三十。
《理劉司空表》


《理劉司空表》


琨忠誠。雖勳業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襃崇。以慰海內之望。《晉書‧溫嶠傳》。
《請召劉群等表》


《請召劉群等表》


姨弟劉群。內弟崔悅盧諶等。皆在末波中翹首南望。愚謂此等竝有文思。于人之中。少可愍惜。如蒙錄召。繼絕與亡。則陛下更生之恩。望古無二。《晉書‧劉群傳》。


《舉荀崧為秘書監表》


夫國史之興。將以明得失之迹。謂之實錄。使一代之典。煥然可觀。今之祕書著作是也。散騎常侍崧。文質彬彬。思義通博。歷位先朝。莅事以穆。宜掌祕奧。宣明史籍。《通典》二十六。《御覽》二百三十三。


《上太子疏諫起西池樓觀》


朝廷草創。巨寇未滅。宜應儉以率下。務農重兵。《晉書‧溫嶠傳》。


《上疏辭中書令》


臣才短學淺。文疏不通。中書之職。酬對無方。斟酌輕重。豈惟文疏而已。自非望士良才。何可妄居斯任。《初學記》十一。《御覽》二百二十竝引檀道鸞晉陽秋。


《請原王敦佐吏疏》


王敦剛愎不仁。忍行殺戮。親任小人。疏遠君子。朝廷所不能抑。骨肉所不能閒。處其朝者。恆懼危亡。故人士結舌。道路以目。誠賢人君子道窮數盡。遵養時晦之辰也。且敦為大逆之日。拘錄人士。自免無路。原其私心。豈遑晏處。如陸玩羊曼劉胤蔡謨郭璞常與臣言。備知之矣。必其凶悖。自可罪人斯得。如其枉入姦黨。宜施之以寬。加以玩等之誠。聞于聖聽。當受同賊之責。實負其心。陛下仁聖含弘。思求允中。臣階緣博納。干非其事。誠在愛才。不忘忠益。《晉書‧溫嶠傳》。


《陳便宜疏》


豫章十郡之要。宜以刺史居之。尋陽濱江。都督應鎮其地。今以州帖府。進退火便。且古鎮將。多不領州。皆以文武形勢不同故也。宜選單車刺史。別撫豫章。專理黎庶。《晉書‧溫嶠傳》。


《上言桓彝可宣城內史》


宣城阻滯山川。頻經變亂。宜得望實居之。竊謂桓彝可充其選。《晉書‧桓彝傳》。


《奏軍國要務七事》


其一曰。祖約退舍壽陽。有將來之難。今二方守禦為功尚易。淮泗都督宜竭力以資之。選名重之士。配征兵五千人。又擇一偏將將二千兵以益壽陽。可以保固徐豫。援助司土。
其二曰。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飢者。今不耕之夫動有萬計。春廢勸課之制。冬峻出租之令。下未見施。惟賦是聞。賦不可以已。當思令百姓有以殷實。司徒置田曹掾州一人。勸課農桑。察吏能否。今宜依舊置之。必得清恪奉公。足以宣示惠化者。則所益實弘矣。
其三曰。諸外州郡將兵者。及都督府。非臨敵之軍。且田且守。又先朝使五校出田。今四軍五校有兵者。及護軍所統外軍。可分遣二軍。出并屯要處。緣江上下。皆有良田。開荒須一年之後即易。且軍人累重者。在外有樵採蔬食之人。于事為便。
其四曰。建官以理世。不以私人也。如此。則官寡而材精。周制六卿莅事。春秋之時。入為卿輔。出將三軍。後代建官漸多。誠由事有煩簡耳。然今江南六州之土。尚又荒殘。方之平日。數十分之一耳。三省軍校無兵者。九府寺署可有并相領者。可有省半者。粗計閑劇。隨事減之。荒殘之縣。或同在一城。可并合之。如此。選既可精。祿俸可優。令足代耕。然後可責以清公耳。
其五曰。古者親耕藉田。以供粢盛。舊置藉田廩犧之官。今臨時市求。既上黷至敬。下費生靈。非所以虔奉宗廟蒸嘗之旨。宜如舊制。立此二官。
其六曰。使命愈遠。益宜得才。宣揚王化。延譽四方。人情不樂。遂取卑品之人。虧辱國命。生長患害。故宜重其選。不可減二千石見居二品者。
其七曰。罪不相及。古之制也。近者大逆。誠由凶戾。凶戾之甚。一時權用。今遂施行。非聖朝之令典。宜如先朝除三族之制。《晉書‧溫嶠傳》。


《兄弟相繼藏主室議》


凡言兄弟于相入廟。既非禮文。且光武奮劍振起。不策名于孝平。務神其事。以應九世之讖。又古不共廟。故別立焉。今上以策名而言。殊于光武之事。躬奉烝嘗。于繼既正。于情又安矣。太常恆欲還二府君以全七世。嶠謂是宜。《晉書‧禮志》上《宋書‧禮志》三十興三年驃騎長史溫嶠議。
惠懷愍于聖上。以春秋而言。因定先後之禮。夫臣子一例。君父敬同。故可以準于祖禰。然非繼體之數也。案太常恆所上。欲還章郡潁川。以全七代。愚謂是恆又求京兆以上。三代在廟之西廂。臣竊不安。《通典》四十八驃騎長史溫嶠議。
其非子者。可直言皇帝敢告某皇帝。又若以一帝為一世。則不祭禰。反不及庶人。《宋書‧禮志》三。


《毀廟議》


今兄弟同代。已有七帝。若以一帝為一代。則當不得祭于禰。乃不及庶人之祭也。夫兄弟同代。于恩既順。于義無否。至于廟室已滿。大行皇帝神主當登正室。又不宜下正室之主遷之祧位。自宜增廟。權于廟上設幄坐以安大行之主。若以今增廟違𥳑約之旨。或可就見廟直增坎室乎。此當問廟室之寬窄。其廟室寬窄。亦所未詳。《通典》四十八:明帝崩,祠部以廟過七室,欲毀一廟。又正室窄狹,欲權下一帝。溫嶠議。


《禁給溼米教》


稟者無米。受得艑下溼米。豈是吾遇兵眾無異之懷乎。雖是數合米。欲令齊均。若有不如教。鞭五十。《御覽》七百七十。


《諫太子馬射》


臣聞千金之子猶不垂堂。以萬乘之貳。若有駭駟之艱。豈可不熟念。殿下縱一日之娛。忘萬代之基。凡人猶知其不可。況在聖明。《文苑英華》六百二十七,嶭元超〈諫皇太子牋〉曰:晉明帝之在東宮,中庶子溫嶠,中舍人劉放諫馬射云云。劉放疑阮放之誤。


《與陶侃箋》


霧氣過差則君道幽晦。《御覽》十五。


《為王導荅華太常書》


省示并博士議。今明尊尊不復得繫本親矣。先帝平康北面而臣愍帝。及終而升上。懼所以取議于春秋。今所論太廟坎室足容神主不耳。而下愍帝于東序。若案尊尊之旨。愍帝猶子之列。不可為父與兄弟之不可一耳。案閔公僖公之弟也。而傳云子雖齊聖。不先父食。如此無疑愍帝。不宜先帝上也。今唯慮廟窄。更思安處。宜令得竝列正室。《通典》四十八。


《荅王導書》


近詔以先帝前議所定。唯下太常。安坎室數。今坎室窄。其意不過欲定先神主存正室。故下愍帝也。廟窄之與本體。各是一事。何以廟窄而廢本體也。《通典》四十八元帝崩溫嶠荅《王導書》云云。


《與陶侃書》


奉惠赤角一具。及鞉鼓馬鞭鼓角。既周軍用。馬鞭服以周旋。抗之于手。與之偕老也。偃武之日。乃當藏之篋笥耳。《御覽》三百五十九。


《重與陶侃書》


僕謂軍有進而無退。宜增而不可減。近己移檄遠近。言于盟府。剋後月半。大舉南康建安晉安三郡軍。竝在路次。同赴此會。惟須仁公所統至使齊進耳。仁公今召軍還。疑惑遠近。成敗之由。將在于此。僕才輕任重。實憑仁公篤愛。遠稟成規。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僕與仁公。當如常山之蛇。首尾相衛。又脣齒之喻也。恐惑者不達高旨。將謂仁公緩于討賊。此聲難追。僕與仁公竝受方嶽之任。安危休慼。理既同之。且自頃之顧。綢繆往來。情深義重。著于人士之口。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眾見救。況社稷之難。惟僕偏當一州。州之文武。莫不翹企。假令此州不守。約峻樹置官長于此。荊楚西逼強胡。東接逆賊。因之以饑饉。將來之危。乃當甚于此州之今日也。以大義。言之。則社稷顛覆。主辱臣死。公進當為大晉之忠臣。參桓文之義開國成家。銘之天府。退當以慈父雪愛子之痛。約峻凶逆無道。囚制人士。裸其五形。近日來者不可忍見。骨肉生離。痛感天地。人心齊一。咸皆切齒。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今出軍既緩。復召兵還。人心乖離。是為敗于幾成也。願深察所陳以副三軍之望。《晉書‧溫嶠傳》。
蘇峻遂得志。四海雖廣。公寍有容足地乎。賢子越騎酷沒。天下為公痛心。況慈父之情哉。《後魏書‧晉司馬衍傳》。


《移告四方征鎮》


賊臣祖約蘇峻。同惡相濟。用生邪心。天奪其魄。死期將至。譴負天地。自絕人倫。寇不可縱。宜增軍討撲。輒屯次湓口。即日護軍庾亮至。宣太后詔。寇逼宮城。王旅撓敗。出告藩臣。謀寍社稷。後將軍郭默。冠軍將軍趙胤。奮武將軍龔保。與嶠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嶽。鄱陽內史紀瞻。率其所領。相尋而至。逆賊肆凶。陵蹈宗廟。火延宮掖。矢流太極。二御幽逼。宰相困迫。殘虐朝士。劫辱子女。承問悲惶。精魂飛散。嶠闇弱不武。不能殉難。哀恨自咎。五情摧隕。慚負先帝託寄之重。義在畢力。死而後已。今躬率所統。為士卒先。催進諸軍。一時電擊。西陽太守鄧嶽。尋陽太守褚誕等。連旗相繼。宣城內史桓彝。已勒所屬屯濱江之要。江夏相周撫。乃心求征。軍已向路。昔包胥楚國之微臣。重趼致誠。義感諸侯。藺相如趙邦之陪隸。恥君之辱。案劍秦庭。皇漢之季。董卓作亂。劫遷獻帝。虐害忠良。關東州郡。相率同盟。廣陵功曹臧洪。郡之小吏耳。登壇歃血。涕淚橫流。慷慨之節。實厲群后。況今居台鼎。據方州。列名邦。受國恩者哉。不期而會。不謀而同。不亦宜乎。二賊合眾。不盈五千。且外畏胡寇。城內飢乏。後將軍郭默。即于戰陣俘殺賊千人。賊今雖殘破都邑。其宿衛兵人。即時出散。不為賊用。且祖約情性褊阨。忌剋不仁。蘇峻小子。惟利是視。殘酷驕猜。權相假合。江表興義以抗其前。強胡外寇以躡其後。運漕隔絕。資食空懸。內乏外孤。勢何得久。群公征鎮。職在禦侮。征西陶公。國之耆德。忠肅義正。勳庸弘著。諸方鎮州郡。咸齊斷金。同稟規略。以雪國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嶠雖怯劣。忝據一。方賴忠賢之規。文武之助。君子竭誠。小人盡力。高操之士。被褐而從戎。負薪之徒。匍匐而赴命。率其私僕。致其私杖。人士之誠。竹帛不能載也。豈嶠無德而致之哉。士稟義風。人感皇澤。且護軍庾公。帝之元舅。德望隆重。率郭後軍趙龔三將。與嶠戮力。得有資憑。且悲且慶。若朝廷之不泯也。其各明率所統。無後事機。賞募之信。明如日月。有能斬約峻者。封五等侯。賞布萬匹。夫忠為令德。為仁由已。萬里一契。義不在言也。《晉書‧溫嶠傳》。


《釋奠頌》


敷論義奧。綜析毫芒。賦納以言。麗辭孔彰。管簫備舉。和樂載揚。《初學記》十四。


《侍臣箴》


勿謂其微。覆簣成高。勿謂其細。巨由纖毫。故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話言如絲而萬里來享。無以處極而利在永貞。是以太子之在東宮。均士抗禮。以卑厥情。入學齋齒。言稱先生。不以賢自臧。不以貴為榮。思有虞之蒸蒸。尊周文之翼翼。晨昏靡違。夙興晏息。師傅是瞻。正人在側。屏彼佞諛。納此亮直。故傅敬德義。臣思盡忠。或稽古訓導。惟道之不融。或造膝詭辭。懼咎之蘊崇。惴惴兢兢。思二雅之遺風。鑒乎九三。天祿永終。近臣司規。敢造常從。《蓺文類聚》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