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粲》




《平樂市賦》


惟市之由興。自帝炎之所創。聚財貨以利用。蓋私事之莫尚。爾乃巷列千所。羅居百族。街衢相望。連棟接屋。則能目語額瞬。動頞塞鼻。談智于尺寸之閒。窺窬于分毫之利。《初學記》二十四。


《太常郭奕諡景議》


同諡非嫌號。諡者國之大典。所以厲時作教經天人之遠旨也。固雖君父義有所不隆。及在臣子。或以行顯。故能使上下邁德。罔有怠荒。臣願遠稽聖世。同符堯舜。行周同諡之禮。舍漢魏近制相避之議。□□□□□□□又見《通典》一百四。


《嫂叔服論》


嫂應有服。作傳者橫曰無服。蔣濟引娣姒婦證非其義。論云喪服云。夫為兄弟服妻降一等。則專服夫之兄弟固已明矣。尊卑相侔。服無不服。由此論之。嫂叔大功。可得而從。《通典》九十二。
《棃樹頌》并序


《棃樹頌并序》


太康十年。棃樹四枝。其條與中枝合生于園圃。皇太子令侍臣作頌。
嘉木時生。瑞我皇祚。脩榦外揚。隆枝內附。翌翌皇儲。克光其敬。神啟其和。人隆其盛。降自玄圃。合體連性。時惟令月。躬親北林。樂在同人。如蘭如金。木之期應。乃同其心。同心之生。啟自神明。在心斯動。于言斯形。先民有則。稱詩表情。惟永作歌。以休厥靈。《蓺文類聚》八十六。《初學記》二十八。
《司徒李胤誄》闕


《乞為祖母姜還重表》


父翔少繼叔父榮。榮早終不及持重。今祖母姜氏亡。主者以翔後榮。從出降之制。斷殷為大功。假二十日。愚以為翔既不及榮持重服。雖名戶別繼。奉養姜故如親子。便依降例情制為輕。且殷是翔之嫡子。應為姜之嫡孫。乞得依令遣寍去職。《通典》九十六。


《表》


世祖武皇帝擢臣負薪之中。授臣著作佐郎。典治天下文義數術。乃撰諸志也。《北堂書鈔》五十七引石瑞記太安元年前著作郎丘眾表稱云云。


《使蜀弔孔明》


適子之墓。冥漠無聲。廟堂猶在。松柏冬青。遐哉邈矣。長游幽冥。《北堂書鈔》一百二引王隱《晉書》。
《表復起劉毅》


《表復起劉毅》


禮凡卑者執勞。尊者居逸。是順敘之宜也。司徒魏舒。司隸校尉嚴詢。與毅年齒相近。往者同為散騎常侍。後分授外內之職。資塗所經。出處一致。今詢管四十萬戶州。兼董司百僚。總攝機要。舒所統殷廣。兼執九品。銓十六州論議。主者不以為劇。毅但以知一州。便謂不宜累以碎事。于毅太優。詢舒大劣。若以前聽致仕。不宜復與遷授位者。故光祿大夫鄭袤為司空是也。夫知人則哲。惟帝難之。尚可復委以宰輔之任。不可諮以人倫之論。臣竊所未安。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八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毅前為司隸。直法不撓。當朝之臣。多所案劾。諺曰,受堯之誅。不能稱堯。直臣無黨。古今所悉。是以汲黯死于淮陽。董仲舒裁為諸侯之相。而毅獨遭聖明。不離輦轂。當世之士。咸以為榮。毅雖身偏有風疾。而志氣聰明。一州品第。不足勞其思慮。毅疾惡之心小過。主者必疑其論議傷物。故高其優禮。令去事實。此為機閣毅使。絕人倫之路也。臣州茂德惟毅。越毅不用。則清談倒錯矣。《晉書‧劉毅傳》司徒舉毅為青州大中正、尚書,以毅懸車致仕,不宜榮(當作「勞」)以碎務。陳留相樂安孫尹表。


《上書言楊泉》


楊泉清操自然。徵聘終不移心。《書鈔》六十三引《晉錄》。


《上疏請不試秀才》


荅問損益。當須博通古今。明達政體。必求諸墳索。乃堪其舉。臣所忝州。往遭寇亂學校久替。人士流播不得比之餘州策試之由當藉學功。謂宜同孝廉例。申與期限。《晉書‧甘卓傳》。


《上書請遷都壽春》


不圖厄運遂至于此。戎狄交侵。畿甸危逼。臣輒與祖納裴。憲華譚孤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計。僉以殷人有屢遷之事。周王有岐山之徙。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河朔蕭條。崤圅險澀。宛都屢敗。江漢多虞。于今平夷。東南為愈。淮揚之地。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帶。有重險之固。是以楚人東遷。遂宅壽春。徐邳東海。亦足戍禦。且運漕四通。無患空乏。雖聖上神聰。元輔賢明。居儉守約。用保宗廟。未若相土遷宅以享永祚。臣謹選精卒三萬。奉迎皇駕。輒檄前北中郎將裴憲。行使持節。監豫州諸軍事。東中郎將。風馳即路。荊湘江揚。各先運四年米租十五萬斛。布絹各十四萬匹。以供大駕。令王浚苟晞共平河朔。臣等戮力以啟南路。遷都弭寇。其計竝得。皇輿來巡。臣宜轉據江州以恢王略。知無不為。古人所務。敢竭忠誠。庶報萬分。朝遂夕隕。猶生之願。《晉書‧周馥傳》永嘉四年與長史吳思司馬殷識上言。


《教》


參軍杜夷。優遊養素。《文選》謝宣《遠戲馬臺送孔令詩》注。


《讓太子少傅疏》


臣退自循省。學不通一經。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難。未能守分。遂忝顯任。名位過量。不悟天鑒。忘臣頑弊。乃欲使臣內管銓衡。外忝傅訓。質輕蟬翼。事重千鈞。此之不可。不待識而明矣。若臣受負乘之責。必貽聖朝惟塵之。恥府仰愧懼。不知所圖。《晉書‧周顗傳》。


《復肉刑議》


復肉刑以代死。誠是聖王之至德。哀矜之弘私。然竊以為刑罰之輕重。隨時而作。時人少罪而易威。則從輕而寬之。時人多罪而難威。則宜死刑而濟之。肉刑平世所應立。非救弊之宜也。方今聖化草創。人有餘奸。習惡之徒。為非未已。截頭絞頸。尚不能禁。而乃更斷足劓鼻。輕其刑罰。使欲為惡者輕犯寬刑。蹈罪更眾。是為輕其刑以誘人于罪。殘其身以加楚酷也。昔之畏死刑以為善人者。今皆犯輕刑而殘其身。畏重之常人反為犯輕而致困。此則何異斷刖常人以為恩仁邪。受刑者轉廣。而為非者日多。踊貴屨賤。有鼻者醜也。徒有輕刑之名。而實開長惡之源。不如以殺止殺。重以全輕。權小停之。須聖化漸著。兆庶易威之日。徐施行也。《晉書‧刑法志》。《通典》一百六十八尚書周顗等議。


《上晉王疏》


臣聞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故古之王者。必應天順時。義全而後取。讓成而後得。是以享世長久。重光萬載也。今議者以殿下化流江漢。澤被六州。功濟蒼生。欲推崇尊號。臣謂今梓宮未反。舊京未清。義夫泣血。士女震動。宜深明周公之道。先雪社稷大恥。盡忠言嘉謨之助。以時濟弘仁之功。崇謙謙之美。推後己之誠。然後揖讓以謝天下。誰敢不應。誰敢不從。《晉書‧周嵩傳》又羅願《新安志》九。


《諫疏忌王導等疏》


臣聞明君思隆其道。故賢智之士樂在其朝。忠臣將明其節。故量時而後仕。樂在其朝。故無過任之譏。將明其節。故無過寵之謗。是以君臣竝隆。功格天地。近代以來。德廢道衰。君懷術以御臣。臣挾利以事君。君臣交利而禍亂相尋。故得失之迹難可詳言。臣請較而明之。夫傅說之相高宗。申召之輔宣王。管仲之佐齊桓。衰范之翼晉文。或宗師其道。垂拱受成。委以權重。終致匡主。未有憂其逼已。還為國蠹者也。始田氏擅齊。王莽篡漢。皆藉封土之彊。假累世之寵。因闇弱之主。資母后之權。樹比周之黨。階絕滅之勢。然後乃能行其私謀。以成篡奪之禍耳。豈遇立功之主。為天人所相。而能運其姦計。以濟其不軌者哉。光武以王族奮于閭閻。因時之望。收攬英奇。遂續漢業。以美中興之功。及天下既定。頗廢黜功臣者何哉。武力之士不達國體。以立一時之功。不可久假以權勢。其興廢之事。亦可見矣。近者三國鼎峙。竝以雄略之才。命世之能。皆委賴俊哲。終成功業。貽之後嗣。未有愆失。遺方來之恨者也。今王導王廙等。方之前賢。猶有所後。至于忠素竭誠。義以輔上。共隆洪基。翼成大業。亦昔之亮也。雖陛下乘奕世之德。有天人之會。割據江東。奄有南極。龍飛海嵎。興復舊物。此亦群才之明。豈獨陛下之力也。今王業雖建。羯寇未梟。天下蕩蕩。不賓者眾。公私匱竭。倉庾未充。梓宮沈淪。妃后不反。正委賢任能推轂之日也。功業垂就。晉祚方隆。而一旦聽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說。乃更以危為安。以疏易親。放逐舊德。以佞伍賢。遠虧既往之明。顧傷伊管之交。傾巍巍之望。喪如山之功。將令賢知杜心。義士喪志。近招當時之患。遠遺來世之笑。夫安危在號令。存亡在寄任。以古推今。豈可不寒心而哀歎哉。臣兄弟受還無彼此之嫌。而臣干犯時諱。觸忤龍鱗者何。誠念社稷之憂。欲報之于陛下也。古之明王思聞其過。悟逆旅之言。以明成敗之由。故採納愚言以攷虛實。上為宗廟無窮之計。下收億兆元元之命。臣不勝憂憤。竭愚以聞。《晉書‧周嵩傳》。


《上疏請周顗贈諡》


臣亡兄顗。昔蒙先帝顧眄之施。特垂表啟以參戎佐。顯居上列。遂管朝政。竝與群后共隆中興。仍典選曹。重蒙寵授。忝位師傅。得與陛下揖讓抗禮。恩結特隆。加以鄙族。結婚帝室。義深任重。庶竭股肱以報所受。凶逆所忌。惡直醜正。身陷極禍。忠不忘君。守死善道。有隕無二。顗之云亡。誰不痛心。況臣同生。能不哀結。王敦無君。由來實久。元惡之甚。古今無二。幸賴陛下聖聰神武。故能摧破凶彊。撥亂反正。以寍區宇。前軍事之際。聖恩不遺。取顗息閔。得充近侍。臣時面啟。欲令閔還襲臣亡父侯爵。時卞壺庾亮。竝侍御坐。壺云事了當論顯贈。時未淹久。言猶在耳。至于譙王承甘卓已蒙清復。王澄久遠。猶在論議。況顗忠以衛主。身死王事。雖嵇紹之不違難。何以過之。至今不聞復封加贈襃顯之言。不知顗有餘責。獨負殊恩。為朝廷急于時務不暇論及。此臣所以痛心疾首。重用哀歎者也。不勝辛酸。冒陳愚款。《晉書‧周謨傳》。


《送兩足虎文》


般般白虎。觀釁荊楚。孫吳不逞。金皇赫怒。梅鼎祚《西晉文紀》引王隱《晉書》:太康六年,荊州送兩足虎,時尚書郎索靖議稱半虎。博令王鈐為文。


《議向雄事》


禮雖云君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當為小惡也。三諫不從則去。不見齒于其君。則不敢立其朝。至如仲子稱人以國士遇我。我以國士報之。人以凡人遇我。我以凡人報之。此猶輕于戎首。則可逢而避之。至死不往可也。雄無詔敕。逢避未可非也。《通典》九十九。


《白征西大將軍論復肉刑》


夫政未可立。則思制度。全育民命。富國強兵。叛盜之屬。斷肢而已。是好生惡殺。叛盜皆死。是好殺惡生也。斷肢若謂之酷。截頭更不謂之虐。何其乖哉。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也。蠻夷猾夏。則皋陶作士。此欲善其末。則先制其本也。自古多人。猶惜民命。得以禦寇。況今千不遺一。益宜存在以伐大賊。今若得改之。則歲所活數萬。殺亦如之。若此千載。生各數萬。斲肢之後。隨刑使役。不失民。民不乏用。富國強兵。此之謂也。《御覽》六百四十八引王隱《晉書》。


《筆銘》


豈作其筆。必兔之毫。調利難禿。亦有鹿毛。《蓺文類聚》五十八。《初學記》二十二。


《果賦》


杏或冬而實。《御覽》九百六十八。


《風賦》


爰太玄之遐始。惟浮沈之剖分。詳乾坤之至德。莫風氣之獨尊。配無形于大象。化萬品于烟熅。釋凝潤于黃壤。降霈澤于蒼元。生無常域。潛無定棲。擢昧聚發。尋虛散歸。肆六合以騁邁。括毫毛而徘徊。引沈性于未萌。挫登形于已就。宣剛柔之流化。導四體之靈候。若乃祝融司節。炎精赫奕。斂朱脣而長嘯。承音響而來薄。猥熻熠以盈扉。洌纏緜以結幕。九域蕩搖。區宇揮霍。《蓺文類聚》一。


《太公呂望表》


齊大公呂望者。此縣人也。□□□□失其□□大晉受命。□□□□四海一統。太康二年。縣之西偏。有盜發冢。得竹策之書。書藏之年。當秦坑儒之前八十六歲。其周志曰。文王夢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之津。帝曰昌。賜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後亦再拜稽首。文王夢之之夜。太公夢之亦然。其後文王見太公而訓之曰。而名為望乎。荅曰。唯名望。文王曰。吾如有所于見汝。太公言其年月與其日。且盡道其言。臣此以得見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與之歸。以為卿士。其紀年曰。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參攷年數。蓋壽百一十餘歲。先秦滅學而藏于丘墓。天下平泰。而發其潛書。□□所出正在斯邑。豈皇天所以章明先哲。著其名號。光于百代。垂示無窮者矣。于是太公之裔孫。范陽盧无忌。自太子洗馬來為汲令。般谿之下。舊有壇場。□今隨廢。荒而不治。乃咨之碩儒。訪諸朝吏。僉以為太公功施于民。以勞定國□之典祀。所宜不替。且其山也。能興雲雨。財用所出。遂脩復舊祀。□名計偕□□勒□以章顯烈。俾萬載之後。有所稱述。其辭曰。
於鑠我祖。時惟太公。當殷之末。□德□通。上帝有命。以錫周邦。公及文王。二夢惟同。上帝□命。若時登庸。遂作心膂。寅亮天工。肆伐大商。克咸厥功。建國胙土。俾侯于東。奮乎百世。聲烈彌洪。般谿之山。明靈所託。升雲降雨。為膏為澤。水旱癘疫。是禳是禜。來方禋祀。莫敢不敬。報以介福。惠我百姓。天地和舒。四氣通正。災害不作。民無夭命。嘉生蕃殖。□□遠迸。迄用康年。稼穡茂盛。凡我邦域。永世受慶。春秋匪解。無口茲令。太康十年三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造。碑拓本。


《奉詔詣終南山請雨文》


峨峨大石。佐岳通理。含滋吐潤。惠我四海。《初學記》五石第九引王隱《晉書》。


《荅束晳問》


束晳問嫡子為出母無服。母為子有何服。步熊荅。但為父後故不得服耳。母為之服周。嫡子雖不服外祖。猶為服緦麻也。《通典》八十九。
束晳問曰。繼母嫁從服當立廬不。步熊荅曰。父卒繼母嫁。如母居應倚廬。《通典》八十九。
束晳問曰。有父母喪。遭外緦麻喪。往奔不。步熊荅曰。不得也。若外祖父母喪。非嫡子可往。若姑姊妹喪。嫡庶皆宜往奔也。《通典》九十七。
束晳問步熊。熊荅曰。禮已除不追耳。未除。當追服五月。《通典》九十七小功不稅服。
束晳問步熊曰。三年喪不葬。五年後復葬。當練不。熊荅曰。禮云練祥之閒。必異月與此同也。《通典》一百三。


《荅問》


問妻死更娶。為前妻父母服不。荅。此皆徒從服耳。所從亡則已。不服也。《通典》九十五。
《劉世明》


《荅陳氏問》


陳氏問劉世明曰。其餘以麻終月數者。注云。謂旁親。不指言眾子當除也。然人皆分斷之于意不耳。劉荅云。父謂眾子為庶子。庶子不謂父為庶父也。父得卑其庶子而降之。庶子不得降其父也。然子之于親。體同服等。非旁親之謂也。喪服大功章。女子之嫁者。降伯叔父母及姑姊妹。注謂此旁親。而經無降父之文明。眾子及女雖不承嫡。猶非旁親也。故記云。兄弟之喪內除。親喪外除。外除者。謂由外設飾以散其哀也。故靈柩未安。則服不變。服不變則哀未衰。未衰之喪。不可卒除也。然則未葬而除。自謂旁親得以麻終者耳。
又問久而不葬。葬後幾月日便可除。世人有踰月者。有既虞便除者。夫改葬猶三月乃除。情為不輕于改葬也。若應三月乃除者。廬帳亦當三月乃毀。復有先後邪。荅曰。記云三年而後葬者。必再祭。注云。謂練祥也。葬月虞。明月練。又明月祥。記此亦得三月。不為輕于改葬也。禮虞而柱楣翦屏。練而毀廬居堊室。祥而席。禫而床。今此虞及練祥雖為局促。猶追償其事。若在異月。以其本異歲也。練祥之服。變除之宜。宜如其節也。
又問云。三年而後葬。及父在為母。過期乃葬。亦當復日中反虞安神位與不。荅云。凡久而不葬。則包諸過葬節者也。為母既周。亦為久而不葬矣。夫虞所以安神也。葬者動棺舉柩。新離常處。懼鬼神無所依歸。所以將窆之閒。奠于墓左。成壙而歸。虞于殯宮。不忍一日未有歸也。今久而不葬。棺槨動移。鬼神不安。無以為異。練祥皆追。此亦宜然。又記云。葬日虞。是明文也。毀除之節。在士虞。禮練而後遷廟。不復在殯。今此既葬明月練。亦當以其月遷廟。《通典》一百三。


《覈性賦》


趙荀卿著書。言人性之惡。弟子李斯韓非顧而相謂曰。夫子之言性惡當矣。未詳才之善否何如。願聞其說。荀卿曰。天地之閒。兆族羅列。同稟氣質。無有區別。裸蟲三百。人最為劣。爪牙皮毛。不足自衛。唯賴詐偽。迭相嚼齧。總而言之。少堯多桀。但見商鞅。不聞稷契。父子弟兄。殊唯異計。君臣朋友。志乖怨結。鄰國鄉黨。務相吞噬。臺隸僮豎。唯盜雖竊。面從背違。意與口戾。言如飴蜜。心如蠻厲。未知勝負。便相陵蔑。正路莫踐。竟赴邪轍。利害交爭。豈顧憲制。懷仁抱義。祗受其斃。周孔徒勞。名教虛設。蠢爾一概。智不相絕。推此而談。孰疑孰黠。法術之士。能不噤齘。仰則扼腕。俯則攘袂。荀卿之言未終。韓非越席起舞。李斯擊節長歌。其辭曰。形生有極。嗜欲莫限。達鼻耳。開口眼。納眾惡。距群善。方寸地。九折坂。為人作嶮易俄頃成此蹇。多謝悠悠子。悟之亦不晚。《蓺文類聚》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