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接》




《為愍懷太子服議》


愍懷太。雖已建立。所謂傳重。而非正體者也。依喪禮及鄭氏說。制服不得與嫡同。應從庶例。天子諸侯。不為庶子服。聖上于愍懷無服之喪。難者曰。君父立之。與后所生同矣。焉有既為太子。而復非嫡乎。荅曰嫡庶定名。非建立所易。喪服庶子。為其母緦。不言嫡子。為其妾母。而曰庶子為其母許。其為後庶。名猶存矣。《通典》八十一。司隸從事王接議。


《贈䘏嵇紹議》


夫謀人之軍。軍敗則死之。謀人之國。國危則亡之。古之道也。蕩陰之役。百官奔北。惟嵇紹守職。以遇示道。可謂臣矣。又可稱痛矣。今山東方欲大舉。宜明高節。以號令天下。依春秋襃三累之義。加紹致命之賞。則遐邇向風。莫敢不肅矣。《晉書‧王接傳》。


《報潘滔書》


今世道交喪。將遂剝亂。而識智之士。鉗口韜筆。禍敗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榮斯行。欲極陳所見。冀有覺悟耳。《晉書‧王接傳》。


《懷秋賦》


去時來時慘淒。悼秋氣之可悲。《御覽》二十五。


《父母乖離議》


今雖父子分乖。存亡不定。昔宋岱母離隔。吳平其母尚存。推此安可必其無異乎。故先明授受不廢。謂宜使婚宦及時也。《通典》九十八。


《陳詵後妻之子為前妻服議》


案禮不二嫡。故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諸侯猶爾。況庶人乎。士喪。禮曰。繼母本實繼室。故稱繼母者。事之如嫡。故曰。如母也。詵不能遠慮避難。以亡其妻。李氏非犯七出。見絕于詵。始不見絕。終又見迎。養姑于堂。子為首嫡。列名黃籍。則詵之妻。為詵也妻。則為暉也母。暉之制服。無所疑矣。禮為繼母服。而不為前母服者。如李比類。曠世所希。前母既終。乃有繼母。後子不及前母。故無制服之文。然礿祠蒸嘗。未有不以前母為母者。亡猶母之。況其存乎。詵有老母。不可以莫之養。妻無歸期。納妾可也。李雖沒。賊尚有生。冀詵尋求之理不盡。而便娶妻。誠詵之短也。然隴畝之夫。不達禮義。考之傳記。不勝施孝叔之妻。失身于郤犨。而不棄者。以非其罪也。詵有兩妻。非故犯法。李鄙野人。而能臨危請活姑命。險不忘順。可謂孝婦矣。議者。欲令在沒略之中。必全苦操。有隕無二。是望凡人。皆為宋伯姬也。詵雖不應娶妻。要以嚴為妻。妻則繼室。本非嫡也。雖云非嫡。義在始終。寍可以詵不應二妻。而己涉二庭乎。若能下之。則趙姬之義。若云不能。官當有制。先嫡後繼。有自來矣。眾議貶譏太峻。故略序異懷。《晉書‧禮志》中。《通典》八十九。


《降幕祠議》


琵琶出于弦。笙簧基于絲竹。《御覽》五百八十三。
《劉隗》


《上言王籍周喪娶妻事》


文學王籍。有叔母服未一月。結吉娶妻。虧俗傷化。宜加貶黜。輒下禁止。妻父周嵩。知籍有喪。而成婚。無王孫恥奔之義。失為父之道。王廙王彬。于籍親則叔父。皆無君子幹父之風。應清議者。任之鄉論。《通典》六十。司直劉隗上言。


《奏劾祖約》


約幸荷殊寵。顯位選曹。銓衡人物。眾所具瞻。當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杜漸防萌。式遏寇害。而乃變起蕭牆。患生婢妾。身被刑傷。虧其膚髮。群小噂𠴲。囂聲遠被。塵穢清化。垢累明時。天恩念垢。猶復慰喻。而約違命輕出。既無明智以保身。又孤恩廢命。宜君貶黜。以塞眾謗。《晉書‧祖約傳》。約妻無男而性妒,約亦不敢違忤。嘗夜寢于外,忽為人所傷,疑其妻所為,約求去職,帝不聽,約便從右司馬營東門私出。司直劉隗劾。


《奏劾梁龕》


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周景王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春秋猶譏。況龕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禮。請免龕官削侯爵。顗等知龕有喪。吉會非禮。宜各奪俸一月。以肅其違。《晉書‧劉隗傳》。廬江太守梁龕明日當除婦服今日請客奏伎丞相長史周顗等三十餘人同會隗奏。


《奏劾阮抗宋挺》


挺蔑其死主。而專其室。悖在三之義。傷人倫之序。當投之四裔。以禦魑魅。請除挺名。禁錮終身。而奮武將軍太山太守阮抗。請為長史。抗經文緯武剖符東藩。當庸勳忠良。昵近仁賢。而襃求贓汙。舉頑用嚚。請免抗官。下獄理罪。《晉書‧劉隗傳》。丞相行參軍宋挺,本揚州刺史劉陶門人,陶亡後,挺娶陶愛妾以為小妻。建興中,挺又盜割官布六百餘匹,正刑棄市,遇赦免。既而奮武將軍阮抗請為長史。隗劾奏奏可。


《奏請追除宋挺名》


符旨挺已喪亡。不復追貶。愚惷意闇。未達斯義。昔鄭人斲子家之棺。漢明追討。史遷經傳。襃貶皆追書先世。數百年閒。非徒區區。欲釐當時。亦將作法。垂于來世。當朝亡夕沒。便無善惡也。請曹如前追除挺名為民。錄妾還本。顯證惡人。班下遠近。《晉書‧劉隗傳》挺病死隗又奏從之。
《奏劾周莛劉胤李匡》


《奏劾周莛劉胤李匡》


古之為獄。必察五聽三槐九棘。以求民情。雖明庶政。不敢折獄。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續。是以明王。哀矜用刑。曹參去齊。以巿獄為寄。自頃蒸荒。殺戮無度。罪同斷異。刑罰失宜。謹案行督運令史淳于伯。刑血著柱。遂逆上。終極柱末。二丈三尺。旋復下流。四尺五寸。百姓諠譁。士女縱觀。咸曰其冤。伯息忠訴辭稱枉云。伯督運訖去二月。事畢代還。無有稽乏。受賕使役。罪不及死。軍是戍軍。非為征軍。以乏軍興論。于理為枉。四年之中。供給運漕。凡諸徵發。租調百役。皆有稽停而不以軍興論。至于伯也。何獨明之。棰楚之下。無求不得。囚人畏痛。飾辭應之。理曹國之典刑。而使忠等。稱冤明時。謹案從事中郎周莚。法曹參軍劉胤屬李匡。幸荷殊寵。竝登列曹。當思敦奉政道。詳法慎殺。使兆庶無枉。人不稱訴。而今伯枉同周青。冤魂哭于幽都。訴靈恨于黃泉。嗟歎甚于杞梁。血妖過于崩城。懷情抱恨。雖沒不忘。故有殞霜之應。夜哭之鬼。伯有晝見。彭生為豕。刑殺失中。妖眚竝見。以古況今。其揆一也。皆由莚等不勝其任。請皆免官。《晉書‧劉隗傳》。建興中丞相府斬督運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隗又奏。


《奏劾周顗》


顗幸荷殊寵。列位上寮。當崇明憲典。協和上下。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而乃縱肆小人。群為兇害。公于廣都之中。白日刃尉。遠近訩嚇。百姓諠譁。虧損風望。漸不可長。既無大臣檢御之節。不可對揚休命。宜加貶黜。以肅其違。《晉書‧劉隗傳》。周嵩嫁女,門生斷道解廬,斫傷二人,建康左尉赴變,又被斫。隗劾嵩兄顗云云。


《奏定父母乖離制》


諸軍敗亡。失父母。未知吉凶者。不得營宮歡樂。皆使心喪。有犯。君子廢。小人戮。《通典》九十八。御史中丞劉隗奏上。


《荅王敦書》


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貞。吾之志也。《晉書‧劉隗傳》。
《劉波》


《上孝武帝疏》


臣聞天地以弘濟為仁。君道以惠下為德。是以禹湯有身勤之績唐虞有在予之誥。用能惠被蒼生。勳流後葉。宣帝開拓洪圖。始基成命。爰及文武。厤數在躬。而猶虛心側席。卑已崇物。然後知積累之功。重勤王之業。艱先君之德。弘貽厥之賜。厚惠皇不懷。委攻內任。遂使神器幽淪。三光翳曜。園陵懷九泉之感。宮廟集胡馬之跡。所謂肉食失之于朝。黎庶暴骸于外也。賴元皇帝神武應期。祚隆淮海。振乾綱于已墜。紐絕維而更張。陛下承宣帝開始之宏基。受元帝克終之成烈。保大定功。戢兵靜亂。故使負鱗橫海之鯨。僭位滔天之寇。望雲旗而宵潰。覩太陽而霧散。巍巍蕩蕩。人無名焉。而頃年已來。天文違錯。妖怪屢生。會稽先帝本封。而地動經年。昔周之文武。有魚烏之瑞。君臣猶懷震悚。況今災變眾集。曾莫之疑。公旦有勿休之誡。賈誼有積薪之喻。臣鑒先徵。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往者先帝以玄風御世。責成群后。坐運天綱。隨化委順。故忘曰計之功。收歲成之用。今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相王賢雋。協和百揆。六合承風。天下響振。而鈞臺之詠弗聞。景亳之命未布。將群臣之不稱。陛下用之不盡乎。凡聖王之化。莫不敦崇忠信。存正棄邪。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脩者。雖微雖賤。必親而近之。今則不然。此風既替。利競滋甚。朋黨比周。毀譽交興。鑽求苟進。人希分外。見賢而居其上。受祿每過其量。希旨承意者。以為奉公。共相讚白者。以為忠節。舉世見之。誰敢正言。陛下不明必行之法。以絕穿鑿之源者。恐脫因疲倦。以誤視聽。且苻堅滅亡。于今五年。舊京殘毀。山陵無衛。百姓塗炭。未蒙拯援。伏願遠觀漢魏衰滅之由。近覽西朝傾覆之際。超然易慮為于未有。則靈根永固。社稷無虞。臣豈誣一朝之人。皆無忠節。但任非其才。求之不至耳。今政煩役殷。所在凋獘。倉廩空虛。國用傾竭。下民侵削。流亡相屬。略計戶口。但咸安已來。十分去三。百姓懷蜉蝣之歎。下泉興周京之思。昔漢宣有云。與我共治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是以臨下有方者。就加璽贈。法苛政亂者。恤刑不赦。事𥳑于上。人悅于下。今則不然。告時乞職者。以家獘為辭。振窮恤滯者。以公爵為施。古者為百姓立君。使之司牧。今者以百姓恤君。使之蠶食。至乃貪污者。謂之清勤。慎法者謂之怯劣。何反古道。一至于此。陛下雖躬自節儉。哀矜于上。而群寮肆欲。縱心于下。六司垂翼。三事拱默。故有識者。覩人事以歎息。觀天眚而大懼。昔宋景退熒惑之災。殷宗消鼎雉之異。伏願陛下。仰觀大禹過門之志。俯察商辛沈湎之失。遠思國風恭公之刺。深惟定姜小臣之喻。蹔迴聖恩。大詣群后。延納眾賢。訪以得失。令百寮率職。人言損益。察其所由。觀其所以。審識群才。助鼎和味。克念作聖。以荅天休。則四海宅心。天下幸甚。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寵。匪躬之操猶存舊史。有志無時。懷恨黃泉。及臣几劣。復蒙罔極之眷。恩隆累世。實非糜身傾宗。所能上報前作此表。未氶得通。暴嬰篤疾。恐命在奄忽。貪及視息。望達遇情。氣力惙然不能自宣。《晉書‧劉波傳》。


《列侯不臣蕃國表》


昔為晉陵內史。在東海國封內。時世孫幼小。太妃秉政。前史內遷授除拜日。及當時之官。皆上疏拜。閤純執臣之禮。闓自以雖爵有五等。然執珪受瑞。俱為列國無相臣之體。又晉制。拜列侯為相。內史于天朝。不曰陪于蕃國。不稱臣。臣以從古。則懼有行𥳑之譏。隨俗。有恐失君臣之訓。經國垂範。宜有定準。乞出臣表。下八座參詳荅報。


《于氏養兄子率為後議》


賀嶠妻于氏表。與群妻陶氏。所稱不同。陶辭。嶠妻于氏無子。夫群命小息率。為嶠嗣。一年。嶠妾張生纂。故驃騎將軍顧榮謂群。嶠已有男。宜使率還。問與為人後者不。故司空賀循。取從子紘為子。鞠養之恩。皆如率循。後有晚生子。遣紘歸本。率今欲嶠。即便見遣。于表養率。以為己子。非謂為人後立。六義十疑。以明為後。不竝存之稱。生言長嫡。死乃言後。存己異名。又云。乞養人子。而不以為後。見于何經。名不虛立。當有所附。以古者無此事也。今人養子。皆以為後。于又云。為人後者。族人選支子。為之嗣。非謂如率。為嫡先定。庶幼後生。而以為譏。此乃正。率宜去。非所以明其應留也。且率以若子之輕義。奪至親之重恩。是不可之甚也。于知禮廡養子之交。故欲因今世乞子之名。而博引非類之物為喻。謂養率可自然成子。避其與後之譏乎。《通典》六十九。


《難荀交駮陳留出城夫》


昔宋不城周。春秋所譏。特蠲非體。宜應減夫。《晉書‧荀奕傳》:時將繕宮城,尚書符下陳留王,使出城夫,荀奕駮云云。尚書張闓、僕射孔愉難奕云云,亦重駮云云。


《百枝燈賦》


曄若雲停。爛已星布。《蓺文類聚》八十。
《楠榴枕賦》


《楠榴枕賦》


委之玳瑁席。停之象牙床。《御覽》八百七。
體非一變。姿難稱學。蜿若蟠虯。翩似駮鶴。氤氳雲霧。旁成山岳。《北堂書鈔》一百三十四引孫惠棚稻枕賦陳禹謨本改作楠榴枕以《御覽》校之改是。


《繀車賦》


惟工蓺之多門。偉英麗乎創形。擬老氏之共轂兮。應天運以迴行。乘轉屈以成歸兮。不辭勞以自傾。故其用同造物。功參天地。軒轅垂衣。因斯以濟。袞冕龍旂。用康上帝。勳存王室。惠流皁隸。觀口微風興于輪端。霧雨散于𨌘輻。制以靈木。絡以奇竹。危朝日以投員兮。準暈月以造象。若洪輪之仕雍兮。似蜘蛛之結網。爾乃才蓺妻妾。工巧是嘉。或口緜組。或匹綾羅。舒皎腕于輕輪兮。擬景乎鏡華。絲成妙于指端兮。號推幽而相和。象蟋蟀之鳴戶兮。類寒蟬之鳴家。《御覽》八百二十五。


《龜賦》


有緇衣之大夫兮。衣玄繡之衣裳。乘輕車之岌岌兮。駕雲霧而翱翔。風雨為之電奮兮。五免赫以焜煌。《初學記》三十。《御覽》九百三十一。
泛舟于清泠之淵。垂竿于巖㵎之下。《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注。


《諫齊王囧》


惠聞天下五難四不可。而明公皆以居之之。捐宗廟矣主。忽十乘之重。躬貫甲冑犯冒鋒刃。此一難也。奮三百之卒。決全勝之策。集四方之眾。致英豪之士。此二難也。舍殿堂之尊。居單幕之陋。安囂塵之慘。同將士之勞。此三難也。驅烏合之眾。當凶彊之敵。任神武之略。無疑阻之懼。此四難也。檄六合之內。著盟信之誓。升幽宮之帝。復皇祚之業。此五難也。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權不可久執。大威不可久居。未有行其五難。而不以為難。遺其不可。而謂之為可。惠竊所不安也。自永熙以來。十有一載。人不見德。惟戮是聞。公族構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郡王被囚檻之困。妃主有離絕之哀。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良史書過。後嗣何觀。天下所以不去于晉符。命長存于世者。主無嚴虐之暴。朝無酷烈之政。武帝餘恩。獻王遺愛。聖慈惠和。尚經人心。四海所係。實在于茲。今明公建不世之義。而未為不世之讓。天下惑之。思求所悟。長沙成都。魯衛之密。國之親親。與明公計功受賞。尚不自先。今公宜放桓文之勳。邁臧札之風。芻狗萬物。不仁其化。崇親推近。功遂身退。委萬機于二王。命方嶽于群后。燿義讓之旗。鳴思歸之鑾。宅大齊之墟。表泱泱之風。垂拱青徐之域。高枕營丘之藩。金石不以銘高。八音不足以贊美。姬文不得專聖于前。太伯不得獨賢于後。今明公忘亢極之悔。忽窮高之凶。棄五嶽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權勢受疑。內以百揆損神。雖處高臺之上。逍遙重仞之墉。及其危亡之憂。過于潁翟之慮。群下竦戰。莫之敢言。惠以衰亡之餘。遭陽九之運。甘矢石之禍。赴大王之義。脫褐冠冑。從戎于許。契闊戰陣。功無可記。當隨風塵。待罪初服。屈原放斥。心存南郢。樂毅適趙。志戀北燕。況惠受恩。偏蒙識養。雖復蹔違。情隆二臣。是以披露血誠。冒昧干迕。言入身戮。義讓功舉。退就鈇鑕。此惠之死。賢于生也。《晉書‧齊王囧傳》。
《詭稱南嶽逸士秦祕之以書干東海王越》


《詭稱南嶽逸士秦祕之以書干東海王越》


天禍晉國。遘茲危運。歷觀危亡。其萌有漸。枝葉先零。根株乃斃。伏惟明公。咨叡哲之才。應神武之略。承衰亂之餘。當傾險之運。側身昏讒之俗。跼蹐凶諂之閒。執夷正立。則取疾姦佞。抱忠懷直。則見害賊臣。餔糟非聖性所堪。苟免非英雄之節。是以感激于世。發憤忘身。抗辭金門。則謇諤之言顯。扶翼皇家。則匡主之功著。事雖未集。大命有在。夫以漢祖之賢。猶有彭成之恥。魏武之能。亦有濮陽之失。孟明三退。終于致果。句踐喪眾。期于擒吳。今明公名著天下。聲振九域。公族歸美。萬國宗賢。加以四王齊聖。仁明篤友。急難之感。同獎王室。股肱爪牙。足相維持。皇穹無親。惟德是輔。惡盈福謙。鬼神所讚。以明公達存亡之符。察成敗之變。審所履之運。思天人之功。虎視東夏之藩。龍躍海隅之野。西諮河閒。南結征鎮。東命勁吳銳卒之富。北有幽并率義之旅。宣喻表徐。啟示群王。旁收雄俊。廣延秀傑。糾合攜貳。明其賞信。仰惟天子。蒙塵鄴宮。外矯詔命。擅誅無辜。豺狼篡噬。其事無遠。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太白橫流。兵家攸杖。歲鎮所去。天厭其德。玄象著明。讁譴彰見。違天不祥。奉時必剋。明公思安危人神之應。慮禍敗前後之徵。弘勞謙日昃之德。躬吐握求賢之義。傾府竭廟。以振貧乏。將有濟世之才。渭濱之士。含奇謨于朱脣。握神策于玉掌。逍遙川嶽之上。以俟真人之求。目想不世之佐。耳聽非常之輔。舉而任之。則元勳建矣。祕之不天。值此衰運。竊慕墨翟申包之誠。詙涉荊棘。重繭而至。櫛風沐雨。來承禍難思以管穴。毗佐大猷。道險時吝。未敢自顯伏在川泥。繫情宸極。謹先白箋。以啟天慮。若猶沈吟。際會徘徊。二端徼倖。在險請從。恕宥之例。明公今旋。軫臣子邦。宛轉名義之國。指麾則五嶽可傾。呼噏則江湖可竭。況履順討逆。執正伐耶。是烏獲摧冰。賁育拉朽。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今時至運集。天與神助。復不能鵲起于慶命之會。拔劍于時哉之機。恐流濫之禍。不在一人。自先帝公王。海內名士。近者死亡。皆如蟲獸。尸元曳于糞壤。形骸捐于溝㵎。非其口無忠貞之辭。心無義正之節。皆希目下之小生。而惑終焉之大死。凡人知友。猶有刎頸之報。朝廷之內。而無死命之臣。非獨祕之所恥。惜乎晉世之無人久矣。今天下喁喁。四海注目。社稷危而復安。宗廟替而復紹。惟明公兄弟。能弘濟皇猷。國之存亡。在斯舉矣。祕之以不才之姿。而值危亂之運。竭其狗馬之節。加之忠貞之心。左屬平亂之鞬。右握滅逆之矢。控馬鵠立。計日俟命。時難獲而易失。機速變而成禍。介如石焉。實無終日。自求多福。惟君裁之。《晉書‧孫惠傳》。


《為東海王討成都王檄文》


穎稟性強暗。增崇位號。阿比奄官。專任孟政。遂使恣睢。殺活由已。疾諫好讒。小人滿側。官以賄成。位以錢獲。囚以貨生。獄以幣解。百官卷舌。朝野隱伏。案穎之罪。書記未有。禍甚叔帶。逆隆魯桓。為子則不孝。為臣則不忠。為弟則不順。為主則不仁。四惡具矣。豺狼之性。有甚無悛。《蓺文類聚》五十八。


《與淮南內史朱誕書》


馬援擇君。凡人所聞。不意三陸。相攜暴朝。殺身傷名。可為悼歎。《吳志‧陸抗傳》注。
不意三陸。相攜闇朝。一旦湮滅。道業淪喪。痛酷之深。荼毒難言。國喪雋望。悲豈一人。《晉書‧陸雲傳》。


《三馬哀辭序》


余于物特所留心。而所服三馬。壹時離羈。感田子之愛。遂作哀文云爾。《御覽》三百五十九。


《祭金鼓文》


赫矣皇威。用伐不庭。金鼓麾旗。以昭其聲。《御覽》三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