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瑾》




《悲秋夜》


欣莫欣兮春日。悲莫悲兮秋夜。伊秋夜之可悲。增沈懷于遠情。歎授衣于豳詩。感蕭瑟于宋生。天寥廓兮高褰。氣淒肅兮厲清。燕泝陰兮歸飛。雁懷陽兮寒鳴。霜凝條兮漼漼。露霑葉兮泠泠。《蓺文類聚》三。《御覽》十四。又二十三。


《杖贊》


□□嘉名。藋藋雲質。□而杖之。以協天秩。《書鈔》一百三十三。


《無患枕贊》


器物多祥。君子攸宜。有去有取。慶合患離。覺寐枕玩。功用全施。《書鈔》一百三十四。


《沙門應致敬啟》


十二月三日。侍中臣嗣之。給事黃門侍郎臣袁恪之等言。詔書如右神道冥昧。聖詔幽遠。陛下所宏者大。爰逮道人。奉佛者耳。率土之民。莫非王臣。而以向化。法服便抗禮萬乘之主。愚情所未安。拜啟之禮。豈虧其道。尊卑大倫。不宜都廢。若許其名教之外。闕其拜敬之儀者。請一斷引見。啟可紀識。謹啟。《沙門不拜俗事》二。


《再啟》


侍中臣嗣之等啟事。重被明詔。崇沖挹之至。履謙光之道。愚情眷眷。竊有未安。治道雖殊理至同歸。尊親法教。不乖老子。稱四大者。其尊一也。沙門所乘雖異。跡不超世。豈得不同乎天民。陛下誠欲弘之于上。然卑高之禮。化治之典。愚謂宜俯順群心。永為來式。請如前啟。謹啟。《沙門不拜俗事》二。


《三啟》


侍中祭酒臣嗣之言。重被詔如右。陛下至德圓靈。使吹萬自己。九流各徇其美。顯昧并極其致。靈澤幽流。無思不懷。群方所以資通。天人所以交畼。臣聞佛教以神慧為本。道達為功。自斯以還。蓋是斂麤之用耳。神理緬邈。求之于自形。而上者虔肅拜起。無虧于持戒。若行道不失其為恭。王法齊敬于率土。道憲。兼隆。內外咸得矣。臣前受外任。聽承疏短。乃不知去春已有明論。近在直被詔。便率其愚情。不懼允合。還此方見斯事。屢經神筆。宗致悠邈。理折微遠。非臣駑鈍所能擊讚。沙門禮已行之前代。今大明既昇。道化無外。經國大倫。不可有闕。請如先所啟。攝外施行。謹啟。《沙門不拜俗事》二。


《四啟》


侍中祭酒臣嗣之言。重奉詔。自有內外兼弘者。聖旨淵通。道冠百王。伏讀仰歎。非愚賤所逮。尊王祗法。臣下之節。是以拳拳。頻執所守明詔超邈。遠略常均。臣暗短不達。追用愧悚。輒奉詔付外宣攝。謹啟。永始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沙門不拜俗事》二。


《賦序》


鳥真野之性。備于俯仰之間。專視緩步。有自卑之志。《御覽》九百二十五。


《溝井贊》


爰有邃井。冽彼下泉。引流重壤。合曜青天。蘊甘澄潔。湛爾終年。圖象懷惻。寄旨嘉荃。《蓺文類聚》九。
《無患枕贊》并序


《無患枕贊并序》


無患木名也。言人枕之無患也。《御覽》七百七。
爰茲素朴。名為吉始。匠人斯製。以獻君子。《蓺文類聚》八十九。《御覽》九百五十九。長隔災氣永集靈祉。展轉枕之。寤寐含喜。《北堂書鈔》一百三十四。
《樂社樹贊》序


《樂社樹贊序》


余門前有一社樹。盤根疏柯。以非近世所植。抗秀路左。流陰庭宇。莊周喻道。于商丘之木。匠石辨才于曲轅之轢。由斯而觀之。固可以悟微矣。《御覽》五百三十二。


《甘蕉贊》


扶疏似樹。質則非木。高舒垂蔭。異秀延矚。厥實惟甘。味之無足。《蓺文類聚》八十七。《御覽》九百七十五。


《懷香贊》


有卉惟翠。因實制名。濛濛綠葉。荏苒弱莖。寄芬微風。寓秀閒庭。懷而芳之。為翫于情。《蓺文類聚》八十一。


《風賦》


有氣曰風。出自幽冥。蕭然而起。寂爾而停。雖宇宙之洪遠。倏俄頃而屢經。同神功于不疾。等至道于無情。胡馬感而增思。風母殞而復生。啟慘冬之潛蟄。達青春之句萌。因嚴霜以厲威。順和澤以開榮。故君德喻其靡草。風人假以為名。及其猛勢將奮。屯雲結陰。洪氣鬱彿。殷雷發音。勃然鼓作。拂高淩深。天無澄景嶺。無停林。六鶂為之退飛。萬竅為之哀吟。亦有飄泠之氣。不疾不徐。飀飀微扇。亹亹清舒。王喬以之控鶴。列子以之乘虛。若乃春惠始和。重褐初釋。遨步蘭皋。遊眄平陌。響詠空嶺。朗吟竹柏。穆開林以流惠。疏神襟以清滌。軒濠梁之逸興。畼方外之冥適。《蓺文類聚》一。《初學記》一。


《懷春賦》


夫榮凋之感人。猶色象之在鏡。事隨化而遷迴。心無主而虛映。眄秋林而情悲。遊春澤而心令。孰云知其所以。乘天感而叩性。雖四時之平分。何陽節之清淑。日婉孌以舒和。氣有仁而無肅。雷發響于南山。雨漸澤于四溟。啟潛蟄于九泉。收靈虵于天庭。修虹煥綠以東冏。幽澗泮冰而流清。鴻飄翮于歸風。燕銜泥而來征。鷙鳥感仁而革性。鶗鴂乘化而變聲。麥芃芃而含秀。桑藹藹而敷榮。華照灼以爛林。葉婀娜以媚莖。《蓺文類聚》三。《初學記》三。《御覽》二十。


《秋夜》


悲九秋之為節。物凋悴而無榮。嶺穨鮮而殞綠。木傾柯而落英。履代謝以惆悵。覩搖落而興情。信皋壤而感人。樂未畢而哀生。秋夜清兮。何秋夕之轉長。夜悠悠而難極。月皦皦而停光。播商氣以清溫。扇高風以革涼。水激波以成漣。露凝結而為霜。凡有生而必凋。情何感而不傷。苟靈符之未虛。孰茲戀之可忘。何天懸之難釋。思假畼之冥方。拂塵襟于玄風。散近滯于老莊。攬逍遙之宏維。總齊物之大綱。同天地于一指。等太山于毫芒。萬慮一時頓渫。情累豁焉都忘。物我泯然而同體。豈復壽夭于彭殤。《蓺文類聚》三。
星傾暉以流素。《北堂書鈔》一百五十四。
氣入肌以淒凜。風灑林而蕭索。同上。
白露霏以靜降。同上。


《遊園詠》


諒茲境之可懷。究川阜之奇勢。水窮清以徹鑒。山鄰天而無際。乘初霽之新景。登北館以悠矚。對荊門之孤阜。傍漁陽之秀岳。乘夕陽而含詠。杖輕策以行遊。襲秋蘭之流芬。幙長猗之森修。任緩步以升降。歷丘墟而四周。智無涯而難恬。性有方而易適。差一豪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故羈馬思其華林。籠雉想其皋澤。矧流客之歸思。豈可忘于疇昔。《蓺文類聚》六十五。


《懷歸謠》


辭衡門兮至歡。懷生離兮苦辛。豈羈旅兮一慨。亦代謝兮感人。四運兮道盡。化新兮歲故。氣慘慘兮凝晨。風悽悽兮薄暮。雨雪兮交紛。重雲兮四布。天地兮一色。六合兮同素。山木兮摧披。津壑兮凝沍。感羈旅兮苦心。懷桑梓兮增慕。胡馬兮戀北。越鳥兮依陽。彼禽獸兮尚然。況君子兮去故鄉。望歸塗兮漫漫。盼江流兮洋洋。思涉路兮莫由。欲越津兮無梁。《蓺文類聚》十九。


《上貞女解》


伏見西道縣治。下里龍憐。年始弱笄。出適皮氏。未逾半年。婿京殞沒。京兄弟三人。相尋凋落。外靡期功之親。內絕胤嗣之繼。憐貨其父母之資。躬親機杼之勤。數年之間。三喪俱舉。四節烝嘗。于今不輟。志存匪石之固。行無片言之玷。賢良屢聘。誓而弗許。守節窮居。于今五十餘年矣。詳觀之遺烈書于記傳者。或毀髮膚之體。以絕求者之望。或自經溝中。苟全不奪之志。雖操存而身亡。行立而形虧。寡能兼全其道。始終若斯者也。憐蓋草萊之婦人耳。生于幽谷之中。長于荒榛之下。目不見尺素之文。耳不聞今古之說。師心率已。蹈茲四德。抑可謂稟靈山岳。自然天知者矣。而彤管未揮。令問不彰。非所以表賢崇善。激揚貞風也。《蓺文類聚》十八。


《修學校教》


貴郡之境。山秀水清。嶺舉雲霞之標。澤流清曠之氣。荊藍之璞。豈不在茲。《蓺文類聚》三十八。


《七歡》


有巖棲先生者。學道養生。離親絕俗。漱清泉。蔭茂木。慕赤松之清塵。乃餐霞而絕穀。朝隱大夫。尋條援葛。往而問之曰。營中都以起館。指土圭以正宮。宅既平而土沃。實商旅之所通。究精巧之妙思。盡土木之所窮。宜軒高館。北連修堂。左互東序。右列西廂。飛甍雲構。軒軒鏘鏘。連棟抗榱。若飛若翔。幽籠納響。素壁流光。乃有傾城之色。玉質鳳章。手習清弄。心達宮商。子能從我而翫之乎。
大夫曰。歲季月除。大蜡始節。繁霜朝氛。淒風夕發。策龍駟以偕逝。問虞人于中林。審蹊徑之所由。知此澤之多禽。前批猛獸。後拉黃羆。聲不得發。爪不暇施。此遊獵之壯觀。子能從我而觀之乎。
大夫曰。青陽開運。和氣流人。天無纖翳。地無飛塵。五湖靜波。四瀆凝津。命向方之嘉友。聊汎舟以遊春。此舟楫之駿遊。子能從我而乘之乎。
大夫曰。有嶧山之孤桐。生千仞之峻嶠。乘危巖以託根。間丹霞而竦標。若麗霜之淒切。困寒風之蕭條。若乃清秋遙夜。器朗絃徹。閑心理氣。臨流鏡月。伯牙揮爪以清弄。鍾期中典而撫節。子能從我而聽之乎。
大夫曰。良疇沃壤。傍山之阿。靈澤津其根。春露染其禾。上蔭玄雲輕藹。下流石泉清波。含山澤之清潤。結玉實于秋霜。簡嘉穗以精微。璀冰散而珠光。釀縹醪于九秋。蘊二日于三陽。米望麴而冰消。甕未啟而流芳。此五穀之精液。子能從我而嘗之乎。
大夫曰。生乎三季之世。隔乎大國之間。戎馬生于郊畿。英雄森以比肩。意氣冠宇宙。毫勢扼丘山。強虜元師。懸首太白。勳勒王府。功刊金石。此不世之奇遇也。子能從我而立之乎。
大夫曰。蓋聞至道以無主員應。囊籥以內盛無窮。陰陽以煙熅咸化。五行之守分相攻。是以撫往運而長揖。因歸風而迴軒。挂長纓于朱闕。反素褐于丘園。靡閑風于林下。鏡洋流之清瀾。仰濁酒以箕踞。間絲竹而晤言。《蓺文類聚》五十七。


《廬山神仙詩序》


潯陽有廬山者。盤基彭蠡之西。其崇標峻極。辰光隔輝。幽澗澄深。積清百仞。若乃絕阻重險。非人跡之所遊。窈窕沖深。常含霞而貯氣真可謂神明之區域。列真之苑囿矣。太元十一年。有樵採其陽者。于時鮮霞褰林。傾暉映岫。見一沙門。披法服獨在巖中。俄頃振裳揮錫。淩崖直上。排丹霄而輕舉。起九折而一指。既白雲之可乘。何帝鄉之足遠哉。窮目蒼蒼。翳然滅跡。《蓺文類聚》七十八。


《羈鶴吟序》


鄉人王氏有養鶴者。摧翮虞人之手。心悲志喪。後三年羽翮既生。翻然高逝。有感余懷。乃為之吟。《蓺文類聚》九十。


《木連理頌》


相彼神奇。遠見禎祥。同根連柯。本枝俱昌。皇基增構。靈祚惟長。運隆周室。道均三王。丕顯奕世。依風載揚。《蓺文類聚》九十八。


《老子贊》


教由嚴宗。化必有資。深矣若人。乃作皇師。亦參儒訓。道實希夷。恂恂孔父。是敬是祗。《蓺文類聚》七十八。


《孔公贊》


文王既沒。微言將墜。邈哉孔公。龍見九二。闡化繫象。素王洙泗。發揮中葉。道映周季。《蓺文類聚》二十。《初學記》十七。


《北叟贊》


樂為憂根。禍為福始。數極則旋。往復迭起。世人迷之。橫生欣恥。滔滔北叟。獨亮玄理。喪馬弗希。折肱愈喜。淡哉一生。無泰無否。《蓺文類聚》三十六。


《庭前植稻苗贊》


蒨蒨喜苗。離離階側。弱葉繁蔚。圓株疏植。流津沃根。輕露濯色。《蓺文類聚》八十五。《初學記》二十七。


《長鳴雞贊》


精心妙覺。獨曉冥冥。風雨如晦。不愆其鳴。《蓺文類聚》九十一。


《靈秀山銘》


巖巖靈秀。積岨幽重。傍嶺關岫。乘標挺峰。桂柏參幹。芝菊亂叢。翠雲久映。爽氣晨蒙。籠籠疏林。穆穆閑房。幽室冬暄。清蔭夏涼。神木奇生。靈草真香。雲鮮其色。風飄其芳。可以養性。可以棲翔。長生久視。何必仙鄉。《蓺文類聚》七。


《弔鶴文》


余以玄冬修夜。忽聞階前有鶴鳴。遡寒風而清叫。感淒氣而增悲。屬聽未終。余有感焉。乃為文以弔之。
惟海隅之奇鳥。資秀氣以誕生。擬鸞皇而比翼。超羽族而獨靈。濯冰霜之素質。颺九皋之奇聲。啄荒庭之遺粒。漱絕澗之餘清。望雲舒而息翮。仰霞而晨征。輟王子之靈轡。縶虞人之長纓。辭丹穴之神友。與雞鶩而同庭。軒天衢而奔想。顧樊籠而心驚。獨中宵而增思。負清霜而夜鳴。資沖天之儁翮。曾不殊于鳥雀。稟櫺壽之修期。忽同彫于秋薄。匪物之足悲。傷有理而橫落。《蓺文類聚》九十。


《荅譙王論孔釋書》


仰復淵旨。匪邇伊教。俯惟未造。鞠躬汎對。竊以為遂通資感。涉悟籍緣。誠微良因。則河漢滋惑。故待問擬乎撞鐘。啟發俟于憤悱。夫妙學窮理。乃聖乃神。光景燭八維。頫仰觀九有。然而運值百齡。窅均萬劫者。豈非嘉緣未構。故業化莫孚哉。是以聖靈輟軌。斯文莫載。靡得明徵理歸。指斥宗致。祗以微顯。婉而成潛。徙冥遠之生。導三世之源。積善啟報應之轍。網宿昭仁蒐之苗。弘信既以漸漬。習成吝滯日袪。然後道畼皇漢之朝。訓敷永平之祀。物無韗熒。人斯草偃。實知放華猶昏。文宣未旭。非旨睽以異逋。諒理均而俱躓者。附會玄遠。孰夷冒言。謬犯不韙。輕率狂簡。《弘明集》十二。


《詣桓玄牋》


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蘊。明公啟晨光于積晦。澄百流以一源。《世說‧文學篇》。


《雪贊》


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暉。《世說‧文學篇》。又《蓺文類聚》二。《御覽》五百八十八。


《馳使報盧循》


毅兵眾甚盛。成敗事係之于此。宜并力摧之。若此克捷。天下無復事矣。根本既定。不憂上面不平也。《宋書‧武帝紀》上道覆聞劉毅南上馳使報循。


《甘樹賦》


伊冥造之緜緜兮。纚群象于成遇。嗟卉草之森秀兮。將歸美于甘樹。誕寄生于南楚兮。播萬里而東布。浸冷泉以搖根兮。竦逸條以承露。結密葉以舒蔭兮。滌纖塵以開素。仰清氣以旭晨兮。流惠飆于薄暮。雖飛榮于園沼兮。契巒松之貞趣。時屢遷而彌真兮。淩寒暑而一度。《初學記》二十八。


《殷祭議》


殷無定月。攷時致敬。其禮意尚簡。去年祠。雖于日有差。而情典允備宜仍以為正。《通典》四十九元興三年。


《又議》


臣尋升平已後。殷祭皆在周內。永和十年。至今五十餘載。三十月輒殷是依。禮五年再殷。而泰言非當。若臣啟不允。則責失奏彈。《通典》四十九義熙三年。


《殷祭議》


泰元元年四月應殷。而禮官墮失。建用十月。本非正期。不應即以失為始也。宜以反初四月為始。當用三年十月。《宋書‧禮志》三。義熙三年。《通典》四十九作元興三年。


《議殷祭表》


三歲一閏。五年祭。八年又祭。兩頭如四。實不盈三。又十一年殷。十四年殷。凡間含二。則十年四殷。與禮五年再殷。其議合矣。《通典》四十九。


《武陵王招魂葬議》


先太保生沒虜場。求依太傅故事招魂葬。案禮無招魂葬之文。時人往往有招魂葬者。皆由孝子哀情迷惑。宜以禮裁。不應聽遂。《通典》一百三。


《后服未終廢樂議》


周景王有后嫡子之喪既葬。除服而宴樂。叔向猶譏之。今宜不懸周。禮有憂則弛懸。今天子蒙塵。攝王不宜作樂。但先人血祀不可廢耳。魯莊公主已入廟。閔公二年吉禘。猶曰未可。以吉是不係于入廟也。謂不宜設樂。《通典》一百四十七:符問:章皇后雖哀限未終,后主已入廟,當作樂不?博士徐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