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六》



《李特(蜀)》


《改辛冉購募牓文》


能送六郡之豪。李在閻趙楊上官及氐叟。侯王一首賞百匹。《晉書‧載紀》李特傳》又《十六國春秋》七十六。
《李雄(蜀)》


《復張駿書》


吾過為士大夫所推。然本無心于帝王也。進思為晉室元功之臣。退思共為守藩之將。埽除氛埃。以康帝宇。而晉室陵遲。德聲。不振。引領東望。有年月矣。會獲來貺。情在闇室。有何巳巳。知欲遠遵楚漢尊崇義帝。春秋之義。于斯莫大。《晉書‧載紀‧李雄傳》:張駿遣使遺雄書,勸去尊號,稱藩于晉,雄復書云云。又《十六國春秋》七十七。
《李壽(蜀)》


《將入寇下書》


吳會遺燼。久逋天誅。今將大興百萬。躬行天罰。《十六國春秋》七十八。


《李宏自趙還下令》


羯使來庭獻其楛矢。《晉書‧載紀‧石虎傳》上又《十六國春秋》十六。


《報龔壯》


省詩知意。若今人所作。賢哲之話。言古人所作。死鬼之常辭耳。《魏書‧李壽傳》龔壯作詩七首託言應璩以諷壽壽報。
《李勢(蜀)》


《降文》


偽嘉寍二年三月十七日。略陽李勢叩頭死罪。伏惟大將軍節下。先入播流。恃險因釁竊有汶蜀。勢以闇弱。復統末緒。偷安荏苒。未能改圖。猥煩朱軒。踐冒險阻。將士狂愚。干犯天威。仰慚俯愧。精魂飛散。甘受斧鑕。以釁軍鼓。伏惟大晉。天綱恢弘。澤及四海。恩過陽日。逼迫倉卒。自投草野。即日到白水城。謹遣私署散騎常侍王幼。奉牋以聞。并敕州郡投戈釋杖。窮池之魚。待命漏刻。《晉書‧載紀‧李劫傳》又《十六國春秋》七十八。
《閻式(蜀)》


《上疏定班位》


夫為國制法。動尚仍舊。漢晉故事。惟太尉大司馬執兵。太傅太保。父兄之官。論道之職。司空司徒。掌五教九土之差。秦置丞相。總領萬機。漢武之末。越以大將軍統政。今國業初建。凡百未備。諸公大將。班位有差降。而競請施置。不與典故相應。宜立制度以為楷式。《晉書‧載紀‧李雄傳》又見《十六國春秋》八十。


《復羅尚書》


辛冉傾巧。曾元小豎。李叔平非將佐之才。彧前為節下及杜景文論流徙之宜。人懷桑梓。孰不願之。但往日初至。隨穀傭賃。一室五分。復值秋潦。乞須冬熟。而信用讒搆。終不見聽。繩之大過。窮鹿抵虎。流民不肯延項受刃。以致為變。即聽彧言。寬使治嚴不過去秋。九月盡集。十月進道。今還鄉里。何有如此也。《十六國春秋》七十六。
《龔壯(蜀)》


《上李壽封事》


臣聞陰有德必有陽報。故于公理獄。高門待封。伏惟獻皇帝寬仁厚惠。宥罪甚眾。靈德洪洽。誕鍾陛下。陛下天性忠篤。受遺建節。志齊周霍。誠貫神明。而志緒違理。顛覆顧命。管蔡既興。讒諛滋蔓。大義滅親。撥亂反正。上指星辰。昭告天地。歃血盟眾。舉國稱藩。天應人悅。白魚登舟。霆震助威。烈風順義。神人允畼。日月光明。而論者未諭。權時定制。今淫雨氾濆。重向百日禾嫁損傷。加之饑疫。百姓愁望。或者天以監示陛下。又前日之舉。止以救禍。陛下至。心本無大圖。而今久不變。天下之人。誰復分明知陛下本心者哉。且玄宮之讖難知。而盟誓顧違。一旦疆埸有急。內外騷動。不可不深思長久之策。永為子孫之計也。愚謂宜尊前盟誓。結援吳會。以親天子。彼必崇重。封國歷世。雖降階一等。永為靈德。宗廟相承。福祉無窮。君臣銘勳于上。生民寍息于下。通天下之高理。弘信慎之美義。垂拱南面。歌詩興禮。上與彭韋爭美。下與齊晉抗德。豈不休哉。論者或言二州附晉。必榮六郡。人事之不便。昔豫州入蜀。荊楚人貴。公孫述時。流民康濟。及漢征蜀。殘民大半。鍾鄧之役。放兵大掠。誰復別楚蜀者乎。論者或不達安固之基。惜其名位。在昔諸侯。自有卿相司徒司空。宋魯皆然。及漢藩王。亦有丞相。今義歸彼。但當崇重。豈當減削。昔劉氏郡守令長方仕州郡者。國亡主易故也。今日義舉。主榮臣賴。寍可同日而論也。論者又謂臣當為法正。陛下覆臣如天。養臣如地。恣臣所安。至于名榮。漢晉不處。臣復何為當侔法正。論者或言晉家必責質任。及徵兵代胡。何以應之。案晉不煩尺兵。一國來附。威卷四海。廣地萬里。何任之責。胡之在北。亦此之憂。今平居有東北之虞。縱令徵兵。但援漢川。猶差二門耳。臣附託深重。忘疾病之穢。實感殊遇。冀以微言。少補明時。常懼殞歿。不寫愚心。辜負恩顧。謹進悾悾。伏願罪戮。《華陽國志》九又見《十六國春秋》七十八。
《赫連勃勃(夏)》


《築統萬城下書》


古人制起城邑。或因山水。或以義立名。今城都己建。萬堵斯作。克成弗遠。宜月美名。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萬為名。《十六國春秋》六十六。


《下書改姓疆連氏》


朕之皇祖自北遷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國。故從母氏為劉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古人氏族無常。或以因生為氏。或以王父之名。朕將以義易之。夫帝王者係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庶協皇天之意。永享無疆。大慶係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統。皆以鐵伐為氏。庶朕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堪伐人。《晉書‧載紀‧赫連勃勃傳》又《十六國春秋》六十六。


《大夏龍雀刀銘》


古之利器。吳楚淇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水經‧河水注》三刀劍錄《晉書‧載紀‧赫連勃勃傳》又《十六國春秋》六十六。


《與沮渠蒙遜盟文》


自金晉數終。禍纏九服。趙魏為長蛇之墟。秦隴為豺狼之穴。二都神京。鞠為茂草。蠢爾群生。罔知憑賴。上天悔禍。運屬二家。封疆密邇道會義親。宜敦和好。弘康世難。爰自終古。有國有家。非盟誓無以昭神祗之心。非斷金無以定終始之好。然晉楚之成。吳蜀之約。咸口血未乾。而尋背之。今我二家。契殊曩日。言未終而有篤愛之心。音一交而懷傾蓋之顧。息風應之警。同克濟之誠。戮力一心。共濟六合。若天下有事。則雙振義旗。區域既清。則竝敦魯衛。夷險相赴。交易有無。爰及子孫。永崇斯好。《晉書‧載紀‧赫連勃勃傳》又《十六國春秋》六十六。
《胡義周(夏)》


《統萬城功德銘》


夫庸大德盛者。必建不刊之業。道積慶隆者。必享無疆之祚。昔在陶唐。數終厄運。我皇祖大禹。以至聖之姿。當經綸之位。鑿龍門而闢伊闕。疏三江而決九河。夷一元之窮災。拯六合之沈溺。鴻績侔于天地。神功邁于造化故二儀降祉。三靈叶贊。揖讓受終光啟有夏。傳世二十。歷載四百。賢辟相承。哲王繼軌。徽猷冠于玄古。高範煥乎疇昔。而道無常夷。數或屯險。王桀不綱。綱漏殷氏。用使金暉絕于中天。神轡輟于促路。然純曜未渝。慶綿萬祀。龍飛漠南。鳳峙朔北。長轡遠馭。則西罩崑山之外。密綱遐張。則東絚滄海之表。爰始逮今。二千餘載。雖三統迭制于崤函。五德革運于伊洛。秦雍成篡弒之墟。周豫為爭奪之藪。而朔謐爾。主有常尊于上。海代晏然。物無異望于下。故能控弦之眾。百有餘萬。躍馬長驅。鼓行秦趙。使中原疲于奔命。諸夏不得高枕。為日久矣。是以偏師蹔擬。經陽摧隆周之鋒。赫斯一奮。平陽挫漢祖之銳。雖霸王繼蹤。猶朝日之升扶桑。英豪接踵。若夕月之登濛汜。自開闢已來。未始聞也。非夫卜世與乾坤比長。鴻基與山嶽齊固。孰能本枝于千葉。重光于萬祀。履寒霜而踰榮。蒙重氛而彌耀者哉。于是玄符告徵。大猷有會。我皇誕命世之期。應天縱之運。仰協天休。俯順時望。龍升北京。則義風蓋于九區。鳳翔天域。則威聲格于八表。屬姦雄鼎峙之秋。當群兇嶽立之際。昧旦臨朝。日旰忘膳。運籌命將。舉無遺策。親御六戎。則有征無戰故偽秦以三世之資。喪魂于關隴。河源望旗而委質。北虜欽風而納款。德音著于柔服。威刑彰于伐叛。文教與武功竝宣。俎豆與干戈俱運。五稔之間。道風弘著。暨乎七載。而王猷允洽乃遠惟周文。啟經始之基。近詳山川。究形勝之地。遂營起都城。開建京邑。背夕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隱日。崇墉際雲。石郭天池。周緜千里。其為獨守之形。險絕之狀。固以遠邁于咸陽。超美于周洛。若乃廣五郊之義。尊七廟之制。崇左社之規。建右稷之禮。御太一以繕明堂。模帝座而露寢。閶闔披霄而山亭。象魏排虛而岳峙。華林靈沼。崇臺祕室。通房連閣。馳道苑園。可以蔭映萬邦。光覆四海。莫不鬱然竝建。森然畢備若紫微之帶皇穹閬風之跨后土。然宰司鼎臣。群黎士庶。僉以為重威之式。有闕前王。于是延王爾之奇工。命班輸之妙匠。搜文梓于鄧林。採繡石于恆嶽。九域貢以金銀。八方獻其瓌寶。親運神奇。參制規矩。營離宮于露寢之南。起別殿于永安之北。高搆千尋。崇基萬仞。玄棟鏤榥。若騰虹之揚眉。飛簷舒咢。似翔鵬之矯翼。二序啟矣。而五時之坐開。四隅陳設。而一御之位建。溫宮膠葛。涼殿崢嶸。絡以隋珠。綷以金鏡。雖曦望互升于表。而中無晝夜之殊。陰陽迭更于外。而內無寒暑之別。故善目者不能為其名。博辯者不能究其稱。斯蓋神明之所規模。非人工之所經制。若乃尋名以求類。迹狀以效真。據質以究名。形疑妙出。雖如來須彌之寶塔。帝釋刀利之神宮。尚未足以喻其麗。方其飾矣。昔周宣考室而詠于詩人。閟宮有侐而頌聲是作。況乃太微肇制。清都啟建。軌一文昌。舊章惟始。咸秩百神。賓享萬國。群生開其耳目。天下詠其來蘇。亦何得不播之管弦。刊之金石哉。乃樹銘都邑。敷讚碩美。俾皇風振于來葉。聖庸垂乎不朽。其辭曰。
於赫靈祚。配乾比隆。巍巍大禹。堂堂聖功。仁被蒼生。德格玄穹。帝錫玄珪。揖讓受終。哲王繼軌。光闡徽風。道無常夷。數或不競。金精南邁。天輝北映。靈祉踰昌世業彌盛。惟祖惟父。克廣休命。如彼日月。連光接鏡。玄符瑞德。乾運有歸。誕鍾我后。應圖龍飛。落落神武。恢恢聖姿。名教內敷。群妖外夷。化光四表。威截九圍。封畿之制。王者常經。乃延輸爾。肇建帝京。土苞上壤。地跨勝形。庶民子來。不日而成。崇臺霄峙。秀闕雲亭。千榭連隅。萬閣接屏。晃若晨曦。昭如列星。離宮既作。叩宇云施。爰構崇明。仰準乾儀。懸甍風閱。飛軒雲垂。溫室嵯峨。層城參差。楹雕虬獸。節鏤龍螭。瑩以寶璞。飾以珍奇稱因襃著。名由實揚。偉哉皇室。盛矣厥章。義高靈臺。美隆未央。邁軌三王。貽則霸王。永世重範。億載彌光。《晉書‧載紀‧赫連勃勃傳》又《十六國春秋》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