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集聖賢群輔錄下》


太尉河南杜喬,字叔榮。太常燉煌張奐,字然明。侍中河內向詡,字甫興。太傅汝南陳番,字仲舉。太尉沛國施延,字君子。少府潁川李膺,字元禮。司隸沛國朱㝢,字季陵。太僕潁川杜密,字周甫。大鴻臚潁川韓融,字(尤)〔元〕長。司空潁川荀爽,字慈明。司空清河房植,字伯武。聘士彭城姜肱,字伯淮。太尉下邳陳球,字伯真。司空山陽王暢,字叔茂。徵士陳留申屠蟠,字子龍。衛尉山陽張儉,字元節。大司農北海鄭玄,字康成。徵士樂安冉璆,字孟玉。太尉漢中李固,字子堅。有道太原郭泰,字林宗。益州刺史南陽朱穆,字公叔。尚書會稽魏朗,字少英。聘士豫章徐稚,字孺子。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字威明。
右魏文帝初為丞相魏王所旌表二十四賢,後,明帝乃述撰其狀。見文帝《令》及《甄表狀》。
太常燉煌張奐,字然明。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字威明。太尉武威段熲,字紀明。
右涼州三明。並著威名於桓靈之世,悉名士也。見《續漢書》。
韋權,字孔衡。〔權〕弟瓚,字孔玉。瓚弟矩,字孔規。
右太尉掾韋子才之三子。皆修仁義,兄弟孝友。逢盜賊,一人病不能去,兄弟相慕,兵至俱死。時人稱之,號韋三義。見《三輔決錄》。
荀儉,字伯慈。儉弟緄,字仲慈。緄弟靖,字叔慈。靖弟壽,字慈光。壽弟汪,字孟慈。汪弟爽,字慈明。爽弟肅,字敬慈。肅弟旉,字幼慈。
右朗陵令潁川荀季和之八子,並有德業,時人號之八龍,居西豪里。勃海宛康,知名士也,時為潁陰令,美之曰「高陽氏才子八人。」遂改所居為高陽里。見張璠《漢紀》及《荀氏譜》。
公沙紹,字子起。紹弟孚,字允慈。孚弟恪,字允讓。恪弟逵,字義則。逵弟樊,字義起。
右北海公沙穆之五子,並有令名。京師號曰:「公沙五龍,天下無雙。」穆亦名士也。見魏明帝《甄表狀》及《後漢書》。
膠東令盧氾昭,字興先。樂城令剛戴祈,字子陵。潁陰令剛徐晏,字孟平。涇令盧夏隱,字叔世。州別駕蛇丘劉彬,字文曜。
右濟北五龍。少並有異才,皆稱神童。當桓靈之世,時人號為五龍。見《濟北英賢傳》。
孝廉杜陵金敞,字元休。上計掾長陵第五巡,字文休。上計掾杜陵韋端,字甫休。
右同郡齊名,時人號之京兆三休。並以光和元年察舉。見《三輔決錄》。
晉宣帝河南司馬懿,字仲達。魏司空潁川陳群,字長文。中領軍譙朱鑠,字彥才。侍中濟陰吳質,字季重。
右魏文帝四友。見《晉紀》。
魏步兵校尉陳留阮籍,字嗣宗。中散大夫譙嵇康,字叔夜。晉司徒河內山濤,字巨源。建威參軍沛劉伶,字伯倫。始平太守陳留阮咸,字仲容。散騎常侍河內向秀,字子期。司徒琅邪王戎,字濬沖。
右魏嘉平中並居河內山陽,共為竹林之游,世號竹林七賢。見《晉書》、《魏書》,袁宏、戴逵為傳,孫統又為讚。
吳範,相風。劉惇,占氣。趙達,筭。皇象,書。嚴子卿,棊,宋壽,占夢。曹不興,(晝)〔畫〕。孤城鄭姥,相。
右吳八絕。見張勃《吳錄》。
陳留董昶,字仲道。琅琊王澄,字平子。陳留阮瞻,字千里。潁川庾凱,字子嵩。陳留謝鯤,字幼輿。太山胡母輔之,字彥國。沙門于法龍。樂安光逸,字孟祖。
右晉中朝八達。近世聞之故老。
裴徽,字文秀。裴楷,字叔則。裴綽,字季舒。裴瓚,字國寶。裴邈,字景初。裴遐,字叔道。裴康,字仲豫。裴頠,字逸民。
王祥,字休徵。王戎,字濬沖。王澄,字平子。王導,字茂弘。王綏,字萬子。王衍,字夷甫。王敦,字處仲。王玄,字眉子。
右河東八裴,琅邪八王。聞之於故老。
魏司空王昶,字文舒。昶子汝南太守湛,字處沖。湛子東海內史承,字安期。承子驃騎將軍述,字懷祖。述子安北將軍坦之,字文度。
魏尚書僕射杜畿,字伯侯。畿子幽州刺史恕,字務伯。恕子鎮南將軍預,字元凱。預子散騎常侍錫,字世嘏。錫子光祿大夫(又)〔乂〕,字弘治。
右太原王、京兆杜,各稱五世盛德。聞之於故老。
凡書籍所載及故老所傳,善惡聞於世者,蓋盡於此矣。漢稱田叔、孟舒等十人及田橫兩客、魯(八)〔二〕儒,史並失其名。夫操行之難,而姓名翳然,所以撫卷長嘆,不能已已者也。


《八儒》


(二)〔夫〕子沒後,散於天下,設於中國,成百氏之源,為綱紀之儒。居環堵之室,蓽門圭竇,甕牖繩樞,併日而食,以道自居者,有道之儒,子思氏之所行也。衣冠中,動作順,大讓如慢,小讓如偽者,子張氏之所行也。顏氏傳詩為道,為諷諫之儒。孟氏傳書為道,為疎通致遠之儒。漆雕氏傳禮為道,為恭儉莊敬之儒。仲梁氏傳樂為道,以和陰陽,為移風易俗之儒。樂正氏傳春秋為道,為屬辭比事之儒。公孫氏傳易為道,為潔淨精微之儒。


《三墨》


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尊於名,不忮於眾,此宋鉶、尹文之墨。裘褐為衣,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者,相里勤、五侯子之墨。俱稱經而背譎不同,相謂別墨以堅白,此苦獲、巳齒、鄧陵子之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