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用筆賦


《用筆賦》


秦、漢、魏至今,隸書其惟鍾繇,草有黃綺、張芝,至於用筆神妙,不可得而詳悉也。夫賦以布諸懷抱,擬形於翰墨也。辭曰。
何異人之挺發,精博善而含章。馳鳳門而獸據,浮碧水而龍驤。滴秋露而垂玉,搖春條而不長。飄飄遠逝,浴天池而頡頏;翱翔弄翮,淩輕霄而接行。詳其真體正作,高強勁實,方員窮金石之麗,纖麤盡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質。沒沒汨汨,若濛氾之落銀鉤;耀耀晞晞,狀扶桑之掛朝日。或有飄颻騁巧,其若自然,包羅羽客,總括神仙。李氏韜光,類隱龍而怡情;王喬脫屣,欻飛鳧而上征。或改變駐筆,破真成草,養德儼如,威而不猛。遊絲斷而還續,龍鸞群而不諍。髮指冠而皆裂,據純鉤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復交結而成族。若長天之陣雲,如倒松之臥谷。時滔滔而東注,乍紐山兮暫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長虵兮盡力。草草眇眇,或連或絕,如花亂飛,遙空舞雪,時行時止,或臥或蹶,透嵩華兮不高,踰懸壑兮非越。信能經大緯地,毗助王猷。耽之翫之,功積山丘。吁嗟秀逸,萬代嘉休。顯允哲人,於今鮮儔。共六合而俱永,與兩曜而同流。鬱高峰兮偃蓋,如萬歲兮千秋。
○《墨池編》。
臨護軍教


《臨護軍教》


今所(在)〔任〕要在於公役均平,其羗太史忠謹在公者,覆行諸營,家至人(苦)〔告〕,暢吾乃心。其有老落篤癃,不堪從役,或有飢寒之色。不能自存者,區分處別,自當參詳其宜。
○《御覽》二百四十。
與殷浩書


《與殷浩書》


下官乃勸令畫廉藺於屏風。
○《北堂書鈔》一百三十二。《御覽》七百一。
筆經


《筆經》


漢時諸郡獻兔毫,出鴻都,惟有趙國毫中用。時人咸言:兔毫無優劣,管手有巧拙。
○《初學記》二十一。
有人以綠沈漆竹管及鏤管見遺,錄之多年,斯亦可愛玩,詎必金寶彫琢,然後為寶也。
○《初學記》二十一。
昔人或以瑠璃象牙為筆管,麗飾則有之,然筆須輕便,重則躓矣。
○《初學記》二十一。
采毫竟,以麻紙裹柱根,次取上毫,薄薄布,令柱不見,然後安之。
○《初學記》二十一。
雜帖


《雜帖》


足下小大佳也,諸疾苦憂勞非一,如何?復得都下近問不?吾得敬和廿三日書,無他,重熙住定為善。〔謝二侯〕。
今付吳興酢二器。
時行皆徧,事輕耳,彼云何?
復委篤,恐無興理,諸人書亦云爾也,憂之怛怛,得停,乃公私大計也。
臣羲之言,寒嚴,不審聖體御膳何如?謹付承動靜。臣羲之言。
臣羲之言,伏惟陛下天縱聖哲,德齊二儀。
應期承運,踐登大祚,普天率土,莫不同慶。臣抱疾遐外,不獲隨例,瞻望宸極,屏營一隅。臣羲之言。
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頓首,便陟冬日,時速感歎,兼哀傷切,不能自勝,奈何。得七月末時書為慰,始欲寒,足下常疾,比何似?每耿耿。吾故不平,復憂悴,力困不一一。王羲之頓首。
七月五日羲之頓首,昨便斷草,葬送期近,痛傷情深,奈何奈何。得去月二十八日告,具問慰懷。力還不次。王羲之頓首。
羲之死罪,去冬在東(𨟊)〔鄮〕,因還使白牋,伏想至,自頃公私無信便,故不復承動靜,至於詠德之深,無日有隧,省告,可謂眷顧之至。尋翫三四,但有悲慨,民年以西夕,而衰疾日甚,自恐無蹔展語平生理也。以此忘情,將無其人,何以復言,惟願珍重,為國為家,時垂告慰。絕筆情塞。羲之死罪。
宿息,想足下安書,吾猶不勝能佳。一十早往遲。王羲之頓首。
寂不得都問,知卿云曰問故,未知西審問,使人憂耿。得問,示。
足下晚可耳,至劣劣,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此信過,不得熙書,想其書一一也。小大佳不?賓轉勝,皆謝之,賢妹大都勝前,至不欲食,篤羸,(悔)〔恆〕令人憂,餘粗佳。
餘皆平安也。
吾復五六日至東縣,還復至問。
大婚定芳勢道也。
親往為慰,思後諸能數不?想昨咁兄以日此粗佳。二謝叔喪,興公近便索然,玄度來數日,有疾患,便復來。阿萬小差,大事問有重慮。安佳。行來遇大蕩然,阮公政散耿,懷祖可呼賀祭酒俱。
初月二日羲之頓首,忽然此年,感遠兼傷,情痛切心,奈何奈何。念君哀窮,奄經新故,仰慕崩絕,豈可堪忍?比各何似,相憂不忘,當深消息,以全勉為大。僕衰老,殆是日不如日。力知問。王羲之頓首。
謝范新婦得富春還,諸道路安穩,甚慰心,比日涼,即至平安也。上下集聚,欣慶也。華等佳不?自新婦母子去,寂寞難言。思子輩不可言。
九家真慰,鸞開鶴瑞,集客登秦望,書一紙。
孔侍郎著作朝,當時侍從,庾參軍兄弟三人,輒承命。參軍弟至都,孫道常約孔東遷駒承命,長曹言切勑侍從承命,謝功曹長旭故夫謝輶死罪死罪,奉命輒侍從,孔孝廉前吏孔琨死罪。命違輒侍從,王征東郎最言輒當侍從,孫參軍定伯承命。
桓安西觀自代蜀五。
重熙去具,今子日與曹諭、謝嶧,吾又不下蔡書一一,足下清談,想必有理耳。長任比得解未?吾與江生論書答如此,足下思所向示之,要至懷也。須卿示。〔誠非復至書言所然於義〕,〔故後來之〕,〔今不能忘懷〕。
曹庾王六君別。
羲之頓首,君可不?語差也,耿耿。力乏問。王羲之頓首。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冠軍蹔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辦行動,潛不可耳。終年纏此,當復何理耶?且方有此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竟不竟,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一昨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看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云見左軍,彌數聽論政也。
今欲歸,復何適,報之遣不知總散討竝侍郎耶,言別事有及,過謝憂勤。二月八日復得鄱陽等,多時不耳,為慰如何,平安等人當與行不?足不?過彼與消息。
得長風書,靈柩幽隔卅年,心想平昔,痛慕崩絕,豈可居處,抽裂不能自勝。謝書已乞日安厝,即其情事長畢,奈何。松等隕慟,哀情頓泄,亦難可言。郗還未卜,聊示友,中郎相憂不去心,感遠懷近,增傷惋,每見范母子哀號,使人情悲。
疾不退,潛損亦當日深,豈可以常理待之?此豈常憂,不審食復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轉勝,復以此為慰馳竦耳。
疾患差也,念憂勞,王羲之頓首。
適重熙書如此,果爾,乃堪可憂。張平不立勢向河南者,不知諸侯何以當之。熙表故未出,不說說荀侯疾患,想當轉佳耳。若熙自勉,此一役當可,言淺見實不見今時兵任可處理。
不知夜來下意竟乏,新故之際,致歎良深,君亦同懷。近信過得告,故云腹痛,懸情災雨,比復何似,氣力能勝不?僕為爾耳,力不具一一。王羲之。
不審比出日集聚不?一爾緬然,恐東旋未期,諸情罔。
欲速知決。
近復因還信,書至也。
臨河敘


《臨河敘》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禔)〔褉〕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畼,娛目騁懷,信可樂也。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畼敘幽情矣。故列序時人,錄其所述。右將軍司馬太原孫丞公等二十六人賦詩如左,前餘姚令、會稽謝勝等十五人不能賦詩,罰酒各三斗。
○《世說‧企羨篇》注。
遊四郡記


《遊四郡記》


永寍縣界海中有松門,西岸及嶼上皆生松,故名松門。
○《藝文類聚》八十八。又《御覽》九百五十三。
書論


《書論》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若乎銀鉤。昔秦丞相李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闇其理者多。近代以來,多不師古,緣情棄道,纔記姓名,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力。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要先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月九月收之,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要強者。硯取煎涸新石,潤澀相兼,又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已上,強如石者。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然後靜神慮思,揮襟作之。先學執筆,若真書,去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頭三寸一分執之。下墨點畫,芟波屈曲,真草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凡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勝,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若作橫畫。必須隱隱然可畏。若作蹙鋒,如長風忽起,蓬勃一家。若飄散離合,如雲中別鶴遙遙然。若作引戈,如百鈞弩發。若作抽針,如萬歲枯藤。若作屈曲,如武人勁弩觔節。若作波,如崩浪雷奔。若作鉤,如山將岌岌然。
夫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豎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心前筆後者勝。又有十一種,結搆員滿如篆法,飄颺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峙立如鶴頭,鬱跋縱橫如古隸。盡心存委曲,每為字各一象其形,斯道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於上虞製記。
○《墨池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