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辭




《平城歌》


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漢書‧匈奴傳》。《後漢書‧南匈奴傳論注》引《前漢書》、《樂府詩集》八十三。《御覽》三百四十八引《史記》。《詩紀》八。又《嬾真子》四引「不能控弩」四字。


《畫一歌》


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靖。民以寧壹。《史記‧曹相國世家》。《漢書‧曹參傳》。《後漢書‧王充等傳論注》。《類聚》十九。《文選‧西都賦注》。《御覽》四百六十五。《樂府詩集》八十四。《文選補遺》三十五。《全唐文》八百二十一《程晏蕭何求繼論》。《詩紀》八。又《後漢書‧班固傳注》及《白帖》二十一並引一、失二韻。


《民為淮南厲王歌》


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史記‧淮南厲王傳》。《漢書‧淮南厲王傳》。《淮南鴻烈解敘㊣》。《世說新語‧方正篇注》。《秘府略》八百六十四。《類聚》八十五。《白帖》二、六。《御覽》八百二十、八百四十。《樂府詩集》八十四作「淮南一王歌」。《舊唐書‧蕭至忠傳》。《文選補遺》三十五及《詩紀》八作淮南民歌。


《天下為衛子夫歌》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史記‧外戚世家褚先生跋》。《類聚》十九、五十一。《御覽》百九十九、四百六十五。《樂府詩集》八十四。《詩紀》八。又《御覽》四百七十引「無霸天下」三字。


《鄭白渠歌》


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如雲。決渠為雨。水流竈下。魚跳入釜。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漢紀》十五。《樂府詩集》八十三。《續古文苑》四。《詩紀》八。又《漢書‧溝洫志》。《風俗通‧山澤篇》。《御覽》六十二、四百六十五。《文選補遺》三十五並引口、後、雨、斗、黍、口六韻。又《後漢書‧班固傳注》、《文選‧二西京賦注》、《初學記》六並云出《史記》。引口、後、雨、斗、黍、口六韻又《書鈔》三十九、《類聚》六十五、《御覽》八百二十一並引口、後、雨、斗、黍五韻。又《白帖》二、《白帖》二十二並引口、後、雨、斗四韻。又《書鈔》百五十六引口、後、雲、黍四韻。


《潁川兒歌》


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史記‧灌夫傳》。《漢書‧灌夫傳》。《白帖》七。《御覽》六十三。《寰宇記》七。《詩紀》八作「潁川歌」。


《牢石歌》


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漢書‧佞幸傳》。《御覽》四百六十五。《樂府詩集》八十四。《文選補遺》三十五作「印綬歌」。《詩紀》八。


《上郡吏民為馮氏兄弟歌》


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鈞。周公康叔猶二君。《漢書‧馮野王傳》。《書鈔》七十四。《類聚》十九。《御覽》二百六十、三百九十六、四百六十五。《樂府詩集》八十五作「上郡歌」。《文選補遺》三十五作「馮君歌」。《詩紀》八作「上郡歌」。又《白帖》二十一引君、循、均三韻。


《長安為尹賞歌》


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後何葬。《漢書‧尹賞傳》。《匡謬正俗》五。《詩紀》八作「尹賞歌」。


《長安百姓為王氏五侯歌》


五侯初起。曲陽最怒。壞決高都。連竟外杜。土山漸臺西白虎。《漢書‧元皇后傳》。《水經‧渭水注》。《文選》十《西征賦注》。《御覽》六十二、四百六十五。《樂府詩集》八十五。《詩紀》八作「五侯歌」。


《閭里為樓護歌》


五侯治喪樓君卿。《漢書‧樓護傳》。《詩紀》八作「樓護歌」。


《劉聖公賓客醉歌》


朝亨兩都尉。游徼後來用調羹味。《後漢書‧劉玄傳注》。《御覽》八百四十六。


《匈奴歌》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御覽》五十、七百十九。《寰宇記》百五十二。《樂府詩集》八十四。《雲麓漫鈔》一。《爾雅‧翼》三。《詩紀》八。


《長沙人石虎謠》


石虎頭截。倉廩不闕。《寰宇記》一百十四。


《元帝時童謠》


井水溢。滅竈烟。灌玉堂。流金門。《漢書‧五行志》。《初學記》二十五。《御覽》百八十九、八百七十一。《樂府詩集》八十八。《詩紀》八。


《長安謠》


伊徙鴈。鹿徙菟。去牢與陳實無賈。《漢書‧佞幸傳石顯傳》。《御覽》四百六十五。《樂府詩集》八十七。《詩紀》八。


《成帝時童謠》


燕燕尾涏涏。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漢書‧五行志》。《漢書‧外戚傳》。《開元占經》百十三。《樂府詩集》八十八作「成帝時燕燕童謠㊣」。《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西漢童謠㊣」。《錦繡萬花谷》三十九。《詩紀》八。又《玉臺新詠》九引殿、見、根、孫四韻。


《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爵巢其顛。故為人所羡。今為人所憐。《漢書‧五行志》。《開元占經》百十三作「成帝時童謠㊣」。《樂府詩集》八十八。《文選補遺》三十五作「西漢童謠㊣」。《事類賦‧雀賦》作「古詩」。《風雅翼補遺》下作「成帝時黃雀謠㊣」。《詩紀》八。又《玉臺新詠》九引人、顛二韻。《御覽》九百二十二作「古詩」。引顛一韻。


《汝南鴻隙陂童謠》


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葵。反乎覆。陂當復。誰云者。兩黃鵠。《漢書‧翟方進傳》。《白帖》二。《御覽》七十二。《樂府詩集》八十八作「王莽時汝南童謠㊣」。《文選補遺》三十五。《詩紀》八作「鴻隙陂童謠㊣」。又《後漢書‧許楊傳》引威、魁、韻三韻。《水經‧淮水注》引威、復二韻。《類聚》八十七引威、葵二韻。《御覽》九百七十五引威、魁二韻。


《王莽末天水童謠》


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續漢書‧五行志》。《後漢書‧隗囂傳注》。《文選補遺》三十五作「天水童謠㊣」。《詩紀》八。


《更始時南陽童謠》


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續漢書‧五行志》。《後漢書‧光武紀注》。《樂府詩集》八十八。《文選補遺》三十五作「南陽童謠㊣」。《詩紀》八。


《曹邱生引楚人諺》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史記》及《漢書‧季布傳》。《白帖》二。《御覽》四百三十、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八百九。《詩紀》九作「楚人諺」。


《漢人引鄙語》


不知為吏。視已成事。《韓詩外傳》五。《大戴記‧保傅篇》。《漢書‧賈誼傳》。《賈子新書‧保傅篇》。《御覽》四百九十六。


《韓安國引語》


雖有親父。安知不為虎。雖有親兄。安知不為狼。《史記‧韓安國傳》。《漢書‧韓安國傳》。


《桓寬引語》


廚有腐肉。國有飢民。廄有肥馬。路有餒人。《鹽鐵論‧園池篇》。


《桓寬引鄙語》


賢者容不辱。《鹽鐵論‧備胡篇》。


《淮南子引諺》


鳥窮則噣。獸窮則𧢻。人窮則詐。《淮南子‧齊俗訓》。


《鄒陽引諺》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史記》及《漢書‧鄒陽傳》。《文選》三十九。


《司馬相如引諺》


家絫千金。坐不垂堂。《史記‧司馬相如傳》。《漢書‧司馬相如傳》。《御覽》四百九十五。


《貢禹引俗語》


何以孝弟為。財多而光榮。何以禮義為。史書而土宦。何以謹慎為。勇猛而臨官。《漢書‧貢禹傳》。


《司馬遷引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漢書‧李廣傳》。《御覽》四百九十五、九百六十八。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史記‧貨殖傳》。《御覽》四百十五。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記‧佞幸傳》。


《司馬遷引鄙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白起王翦傳贊》。


《褚先生引諺》


美女入室。惡女之仇。《史記‧外戚世家》。《御覽》百四十四、三百八十。
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窮。《史記‧滑稽列傳》。


《路溫舒引俗語》


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漢書‧路溫舒傳》。《書鈔》七十七。《詩紀》九作「諺」。


《劉向引諺》


誡無垢。思無辱。《說苑‧敬慎篇》。


《薛宣引鄙語》


苛政不親。煩苦傷恩。《漢書‧薛宣傳》。


《劉輔引里語》


腐木不可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漢書‧劉輔傳》。《御覽》一百八十十、二百二十三、四百九十五。


《王嘉引里諺》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漢書‧王嘉傳》。《全唐文》二百七十七《柳澤上睿宗書》。


《氾勝之引諺》


子欲富。黃金覆。《齊民要術》二。


《氾勝之引古語》


土長冒撅。陳根可拔。耕者急發。《禮記‧月令注》。


《馬廖引長安語》


城中好高髻。四方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後漢書‧馬援傳馬廖傳》。《玉臺新詠》一作「漢時童謠㊣歌」。《類聚》四十三。《御覽》四百九十五。《樂府詩集》八十七。《文選補遺》三十五作「長安謠㊣」。《詩紀》八。又《御覽》三百六十四引額一韻。八百十八引帛一韻。


《漢人為黃公語》


虎莫凶。有黃公。《古謠㊣諺》七十。
猛獸回。黃公來。同上。


《時人為應曜語》


南山囚皓,不如淮陽一老。《廣韻》十六《蒸》。


《關東為甯成號》


寧見乳虎。無值甯成之怒。《史記‧酷吏傳義縱傳》。《漢書‧義縱傳》。《書鈔》四十一。


《長安為韓嫣語》


苦飢寒。逐彈丸。《西京雜記》四。《白帖》十四。《御覽》四百九十六、七百五十五、八百十一。《詩紀》九作「逐彈丸」。


《諸儒為朱雲語》


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漢書‧朱雲傳》。《類聚》五十五。《白帖》二十六。《御覽》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詩紀》九作「五鹿」。


《長安為王吉語》


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漢書‧王吉傳》。《類聚》八十七。《御覽》四百九十五、五百二十一、九百六十五。《詩紀》九作「東家棗」。


《世稱王貢語》


王陽在位。貢公彈冠。《漢書‧王吉傳》。《後漢書‧王丹傳注》。《白帖》十二。


《長安為蕭朱王貢語》


蕭朱結綬。王貢彈冠。《漢書‧蕭育傳》。《風俗通‧窮通篇》。《類聚》二十一。《初學記》十八。《白帖》十。《御覽》四百十、四百九十五。


《吏民為趙張三王語》


前有趙張。後有三王。《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贊》。又《王吉傳》。《書鈔》三十九。《類聚》六。《白帖》二十一。《文選》十潘安仁《西征賦注》。《御覽》四百九十五。《詩紀》作「三王」。


《鄒魯諺》


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漢書‧韋賢傳》。《類聚》八十三。《白帖》二十六。《御覽》四百九十五、五百十八、六百十三、七百六十四、八百九。《詩紀》九。


《諸儒為匡衡語》


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漢書‧匡鼎傳》。《西京雜記》二。《詩紀》八作「匡衡歌」。


《京師為諸葛豐語》


間何闊。逢諸葛。《漢書‧諸葛豐傳》。《書鈔》三十六、三十七。《白帖》十三。《御覽》二百五十、四百二十七、四百九十五。《詩紀》九作「諸葛豐」。


《諸儒為張禹語》


不欲為論。念張文。《漢書‧張禹傳》。《西京雜記》二。《御覽》四百九十五。《詩紀》九作「張文」。


《長安為谷永樓護號》


谷子雲筆札。樓君卿喉舌。《漢書‧樓護傳》。《書鈔》百三、百四。《類聚》三十三、五十八。《御覽》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五百九十五、六百六。《詩紀》九作「谷樓」。


《時人為甄豐語》


夜半客。甄長伯。《後漢書‧彭寵傳》。


《長安為張竦語》


欲求封。過張柏松。力戰鬭。不如巧為奏。《漢書‧王莽傳》。


《時人為王莽語》


莽頭禿。幘施屋。《續漢書‧輿服志》。《獨斷》下。《御覽》四百九十六、六百八十七、七百四十。《詩紀》九作「幘如屋」。


《東方為王匡廉丹語》


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漢書‧王莽傳》。


《時人為蔣詡諺》


楚國二龔。不如杜陵蔣翁。《御覽》五百十。《詩紀》九作「杜陵蔣翁」。


《京師為楊雄語》


惟寂寞。自投閣。爰清靜。作符命。《漢書‧揚雄傳》。《御覽》四百九十五。又《白帖》三、十。《文選》三十《齋中讀書詩注》、《御覽》一百八十四並引閣一韻。《詩紀》九作「投閣」。


《時人為揚雄桓譚語》


玩揚子雲之篇。樂於居千乘之官。挾桓君之書。富於積猗頓之財。《廣輿記》二。潛確《類書》八十。


《更始時長安中語》


竈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後漢書‧劉玄傳》。《類聚》四十五。《白帖》十二。《御覽》九十、二百三、四百九十五、九百二。又《文選補遺》三十五作「長安謠㊣」。《詩紀》九作「竈下養」。


《時人為戴遵語》


關東大豪戴子高。《後漢書‧戴良傳》。


《三輔為張氏何氏語》


何氏筭。張氏鉤。何氏肥。張氏瘦。《御覽》三百七十八。《太平廣記》三百九十一。


《時人為張氏諺》


相里張。多賢良。積善應。子孫昌。《御覽》四百九十六。


《桓譚引諺論巧習》


伏習象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意林》三。


《桓譚引關東鄙語》


人間長安樂。出門西向笑。知肉味美。對屠門而大嚼。《書鈔》百四十五。《類聚》七十二。《初學記》二十六。《文選》四十二《與吳季重書注》。《白帖》五。《御覽》四百九十六、八百二十八、八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