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



新刊王氏脈經
經言:肺者,人之五藏華蓋也。上以應天,解理萬物,主行精氣,法五行四時,知五味。寸口之中,陰陽交會,中有五部,前後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為九道,浮沉結散,知邪所在,其道奈何?
歧伯曰:脈大而弱者,氣實血虛也,脈大而長者,病在下候。浮直上下交通者,陽脈也,堅在腎,急在肝,實在肺。前如外者,足太陽也,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後如外者,足少陽也。中央直前者,手少陰也。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前如內者,足厥陰也。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前部左右彈者,陽蹻也。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從少陽之厥陰者,陰維也。從少陰之太陽者,陽維也。來大時小者陰絡也,來小時大者,陽絡也。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頭項腰痛,浮為風,濇為寒熱,緊為宿食。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目眩,頭頸項腰背強痛也。
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少腹痛,引命門,陰中痛。
子藏閉,浮為風,濇為寒血,滑為勞熱,緊為宿食,鍼入九分,卻至六分。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微滑,苦大便不利,腸鳴,不能食,足脛痺。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熱,浮微滑,苦大便不利,喜氣滿,滑者為飲,濇為嗜臥,腸鳴,不能食,足胻痺。鍼入九分,卻至六分。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動,苦腰背胻股肢節痛。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浮為氣濇,濇為風,血,急為轉筋,絃為勞,鍼入九分,卻至六分。
右足三陽脈。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藏閉。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與腰相連,大便不利,小便難,莖中痛,女子月水不利,陰中寒,子門壅絕內,少腹急,男子疝氣,兩丸上入,淋也。鍼入六分,卻至三分。
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胃中痛。食不下,欬唾有血,足脛寒,少氣,身重,從腰上狀如居水中。
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腹滿,上管有寒,食不下,病以飲食得之。沉濇者,苦身重,四肢不動,食不化,煩滿不能臥,足脛痛,苦寒,時欬血,泄利黃,鍼入六分,卻至三分。
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少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內,小便血。
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小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尻內,便血,裏急,月水來,上搶心,胸脇滿拘急,股裏急也,鍼入六分,卻至三分。
右足三陰脈。
前部左右彈者,陽蹻也。動,苦腰背痛,微濇,為風癇,取陽蹻。前部左右彈者,陽蹻也。動,苦腰痛,癲癇,惡風,偏枯,僵仆羊鳴,𤸷痺,皮膚身體強痺。直取陽蹻,在外踝上三寸直絕骨是也。
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動,苦少腹痛,引命門,女子月水不來,絕繼復下止,陰辟寒,令人無子。男子苦少腹拘急,或失精也。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動,苦癲癇,寒熱,皮膚強痺。
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動,苦少腹痛,裏急,腰及髖窌下相連陰中痛,男子陰疝,女子漏下不止。
右陽蹻陰蹻帶脈。
中央直前者,手少陰也。動,苦心痛微堅,腹脇急。實堅者,為感忤。純虛者,為下利,腸鳴。滑者,為有娠,女子陰中癢痛,痛出玉門上一分前。
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動,苦心疼,面赤,食苦咽多,喜怒。微浮者,苦悲傷,恍惚不樂也。濇為心下寒,沉為恐怖,如人捕之狀也。時寒熱,有血氣。
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動,苦欬逆,氣不得息。浮為內風,緊濇者,胸中有積熱,時欬血也,有沉熱。
右手三陰脈。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肌肉痺癢。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顛,僵仆羊鳴,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癲疾。直取客主人,兩陽維脈,在外踝絕骨下二寸。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癲癇,僵仆羊鳴。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僵仆失音,肌肉淫癢痺,汗出惡風。
脈來暫大暫小,是陰絡也。動,若肉痺,應時自發,身洗洗也。
脈來暫小暫大者,是陽絡也。動,苦皮膚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也。
右陽維陰維陽絡陰絡脈。
前部橫於寸口丸丸者,任脈也。動,苦少腹痛,逆氣搶心胸拘急,不得俛仰。
三部俱牢,直上直下者,衝脈也。動,苦胸中有寒疝。
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脈也。動,苦腰脊彊痛,不得俛仰。大人顛,小兒癇。
右任衝督三脈。
肺脈之來也,如循榆葉,曰平。如風吹毛,曰病。如狀連珠者,死。期丙丁日,禺中日中。
心脈之來也,如反筍莞大,曰平。如連珠,曰病。前曲後居,如帶鉤者,死。期壬癸日,人定夜半。
肝脈之來也,搏而若,曰平。如張新弓弦,曰病。如雞踐地者,死。期庚辛日,晡時日入。
脾脈之來也,阿阿如緩,曰平。如雞舉足,曰病。如鳥之啄,如水之滿者,死。期甲乙日,平旦日出。
腎脈之來也,微細以長,曰平。來如彈石,曰病。去如解索者,死。期戊已日,食時日胅,黃昏雞鳴。
右平五藏脈。
寸口中脈躁竟尺,關中無脈,應陽干陰也。動,苦腰背、腹痛,陰中若傷,足寒。刺足太陽、少陰直絕骨,入九分,灸太陰五壯。
尺中脈堅實竟尺,寸口無脈,應陰干陽也。動,苦兩脛腰重,少腹痛,顛疾。刺足太陰踝上三寸,鍼入五分。又灸太陽,陽蹻,在足外踝上三寸直絕骨是也。
寸口脈緊,直至魚際下,小按之,如持維竿狀,其病腸鳴,足痺痛酸,腹滿不能食,得之寒溫。刺陽維,在外踝上三寸閒也,入五分,此脈出魚際。
寸口脈沉著骨,及仰其手,乃得之,此腎脈也。動,苦少腹痛,腰體酸,顛疾。刺腎俞,入七分。又刺陰維,入五分。
初持寸口中脈,如細堅狀,久按之,大而深。動,苦心下有寒,胸脇苦痛,陰中痛,不欲近丈夫也,此陰逆。刺期門,入六分。又刺腎俞,入五分,可灸胃管七壯。
初持寸口中脈,如躁狀洪大,久按之,細而堅牢。動,苦腰腹相引痛,以下至足胻重也,不能食。刺腎俞,入四分至五分,亦可灸胃管七壯。
尺寸俱沉,但有關上脈,苦寒心下痛
尺寸俱沉,關上無有者,苦心下喘。
尺寸俱數,有熱;俱遲,有寒。
尺寸俱微,厥,血氣不足,其人少氣。
尺寸俱濡弱,發熱,惡寒,出汗。
寸口沉,胸中痛,引背。
關上沉,心痛,上吞酸。
尺中沉,引背痛。
寸口伏,胸中有逆氣。
關上伏,有水氣,泄溏。
尺中伏,水穀不消。
寸口弦,胃中拘急。
關上弦,胃中有寒,心下拘急。
尺中弦,少腹臍下拘急。
寸口緊,頭痛逆氣。
關上緊,心下痛。
尺中緊,臍下少腹痛。
寸口濇,無陽,少氣。
關上濇,無血,厥冷。
尺中濇,無陰,厥冷。
寸口微,無陽,外寒。
關上微,中實,能食,故裏急。
尺中微,無陰,厥冷,腹中拘急。
寸口滑,胸滿逆。
關上滑,中實逆。
尺中滑,下利,少氣。
寸口數,即吐。
關上數,胃中有熱。
尺中數,惡寒,小便赤黃。
寸口實,即生熱;虛,即生寒。
關上實,即痛;虛,即脹滿。
尺中實,即小便難,少腹牢痛;虛,即閉塞。
寸口芤,吐血;微芤,衂血。
關上芤,胃中虛。
尺中芤,下血,微芤,小便血。
寸口浮,其人中風,發熱,頭痛。
關上浮,腹痛,心下滿。
尺中浮,小便難。
寸口遲,上焦有寒。
關上遲弱,無胃氣,有熱。
尺中遲,下焦有寒,背痛。
寸口濡,陽弱,自汗出。
關上濡,下重。
尺中濡,少血,發熱,惡寒。
寸弱,陽氣少。
關弱,無胃氣。
尺弱少血。
右雜言三部二十四種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