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卷下〉



2鬻子卷下
2.1《曲阜魯周公政甲第十四》


2.1 〈曲阜魯周公政甲第十四〉


政曰:昔者魯周公曰:吾聞之於政也,知善不行者謂之狂,知惡不改者謂之惑。夫狂與惑者,聖王之戒也。
2.2《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二》


2.2 〈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二〉


不肖者、不自謂不肖也,而不肖見於行,雖自謂賢,人猶謂之不肖也。愚者不自謂愚,而愚見於言,雖自謂智,人猶謂之愚。
2.3《數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2.3 〈數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昔者帝顓頊年十五而佐黃帝,二十而治天下。其治天下也,上緣黃帝之道而行之,學黃帝之道而常之。昔者帝嚳年十五而佐帝顓頊,三十而治天下。其治天下也,上緣黃帝之道而明之,學帝顓頊之道而行之。
2.4《禹政第六》


2.4 〈禹政第六〉


禹之治天下也,得皋陶,得杜子業,得既子,得施子黯,得季子甯,得然子堪,得輕子玉。得七大夫以佐其身,以治天下,以天下治。
2.5《湯政天下至紂第七》


2.5 〈湯政天下至紂第七〉


湯之治天下也,得慶誧、伊尹、湟里且、東門虛、南門蝡、西門疵、北門側,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二十七世,積歲五百七十六歲至紂。
2.6《上禹政第六》


2.6 〈上禹政第六〉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聲聽。門懸鐘鼓鐸磬,而置鞀,以得四海之士。為銘於簨𧇽,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教寡人以義者擊鐘,教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鞀。」此之謂五聲。是以禹嘗據一饋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飽食,曰:「吾猶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是以四海之士皆至。是以禹當朝,廷間也可以羅爵。
2.7《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五》


2.7 〈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五〉


夫國者、卿相世賢者有之,有國無國智者治之,智者非一日之志,治者非一日之謀,而知所避。發教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除去天下之害謂之仁。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凡萬物皆有器。故欲有為不行其器者,雖欲有為不成。諸侯之欲王者亦然,不用帝王之器者不成。
2.8《湯政湯治天下理第七》


2.8 〈湯政湯治天下理第七〉


天地闢而萬物生,萬物生而人為政焉。無不能生而無殺也。唯天地之所以殺人不能生,人化而為善,獸化而為惡。人而不善者謂之獸,有天然後有地,有地然後有別,有別然後有義,有義然後有教,有教然後有道,有道然後有理,有理然後有數。曰有冥、有旦、有晝、有夜。然後以為數。月一盈一虧,月合月離以數紀,四者皆陳以為數治。政者、衛也,始終之謂衛。
2.9《慎誅魯周公第六》


2.9 〈慎誅魯周公第六〉


昔者,魯周公使康叔往守於殷,戒之曰:「與殺不辜,寧失有罪。無有無罪而見誅,無有有功而不賞。戒之!封!誅賞之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