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第九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注】駑驥各適於身而足。
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
【注】馬之真性,非辭鞍而惡乘,但無羡於榮華。
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馽,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
【注】有意治之則不治矣,治之爲善,斯不善也。
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便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注】夫善御者,將以盡其能也。盡能在於自任,而乃走作馳步,求其過能之用,故有不堪而多死焉。若乃任駑驥之力,適遲疾之分,雖則足迹接乎八荒之表,而衆馬之性全矣。而惑者聞任馬之性乃謂放而不乘,聞無爲之風遂云行不如卧,何其往而不返哉!斯失乎莊生之旨遠矣。
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 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哉! 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注】世以任自然而不加巧者爲不善於治也;揉曲爲直,厲駑習驥,能爲規矩以矯拂其性,使死而後已,乃謂之善治也。不亦過乎!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
【注】以不治治之,乃善治也。
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
【注】夫民之德,小異而大同。故性之不可去者,衣食也;事之不可廢者,耕織也:此天下之所同而爲本者也。守斯道者,無爲之至也。
一而不黨,命曰天放。
【注】放之而自一耳,非黨也,故謂之天放。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
【注】此自足於内,無所求及之貌。
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无舟梁;
【注】不求非望之利,故止於一家而足。
萬物羣生,連屬其鄉;
【注】混茫而同得也,則與一世而淡漠焉,豈國異而家殊哉!
禽獸成羣,草木遂長。
【注】足性而止,無吞夷之欲,故物全。
是故禽獸可係羈而遊,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
【注】與物無害,故物馴也。
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同乎无知,其德不離;
【注】知則離道以善也。
同乎無欲,是謂素樸。
【注】欲則離性以飾也。
素樸而民性得矣。
【注】無煩乎知欲也。
及至聖人,
【注】聖人者,民得性之迹耳,非所以迹也。此云及至聖人,猶云及至其迹也。
蹩躠爲仁,踶跂爲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爲樂,摘僻爲禮,而天下始分矣。
【注】夫聖迹既彰,則仁義不真,而禮樂離性,徒得形表而已矣。有聖人卽有斯弊,吾若是何哉!
故純樸不殘,孰爲犧樽!白玉不毁,孰爲珪璋! 道德不廢,安取仁義! 性情不離,安用禮樂! 五色不亂,孰爲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注】凡此皆變樸爲華,弃本崇末,於其天素有殘廢矣。世雖貴之,非其貴也。
  夫殘樸以爲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爲仁義,聖人之過也。
【注】工匠則有規矩之制,聖人則有可尚之迹。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馬知已此矣!
【注】御其真知,乘其自陸,則萬里之路可致,而羣馬之性不失。
夫加之以衡枙,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枙﹑鷙曼﹑詭銜﹑竊轡。 故馬之知而態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注】馬性不同,而齊求其用,故有力竭而態作者。
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
【注】此民之真能也。
及至聖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歸於利,不可止也。此亦聖人之過也。
【注】其過皆由乎迹之可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