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第十八


   天下有至樂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
【注】忘歡而後樂足,樂足而後身存。將以爲有樂邪?而至樂無歡;將以爲無樂邪?而身以存而無憂。
今奚爲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
【注】擇此八者,莫足以活身。唯無擇而任其所遇,乃全耳。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 所下者,貧賤夭惡也;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爲形也亦愚哉!
【注】凡此,失之無傷於形,而得之有損於性。今反以不得爲憂,故愚。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爲形也亦外矣!
【注】内其形者,知足而已。
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爲形也亦疏矣!
【注】故親其形者,自得於身中而已。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爲形也亦遠矣!
【注】夫遺生然後能忘憂,忘憂而後生可樂,生可樂而後形是我有,富是我物,貴是我榮也。
烈士爲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爲善矣,不足活身;以爲不善矣,足以活人。
【注】善則適當,故不周濟。
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争。
【注】唯中庸之德爲然。
故夫子胥争之,以殘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誠有善无有哉?
【注】故當緣督以爲經也。
今俗之所爲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 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羣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
【注】舉羣趣其所樂,乃不避死也。
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
【注】無懷而恣物耳。
果有樂无有哉?吾以无爲誠樂矣,
【注】夫無爲之樂,無憂而已。
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无樂,至譽无譽。
【注】俗以鏗鎗爲樂,美善爲譽。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无爲可以定是非。
【注】我無爲而任天下之是非。是非者,各自任則定矣。
至樂活身,唯无爲幾存。
【注】百姓足則吾身近乎存也。
請嘗試言之:天无爲以之清,地无爲以之寧。
【注】皆自清寧耳,非爲之所得。
故兩无爲相合,萬物皆化。
【注】不爲而自合,故皆化;若有意乎爲之,則有時而滯也。
芒乎芴乎,而无從出乎!
【注】皆自出耳,未有爲而出之也。
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
【注】無有爲之象。
萬物職職,皆從无爲殖。
【注】皆自殖耳。
故曰:天地无爲也而无不爲也。
【注】若有爲,則有不濟也。
人也孰能得无爲哉!
【注】得無爲,則無樂而樂至矣。
  莊子妻死,惠子弔之, 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无㮣然 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无生也,而本無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氣。 雜乎芒笏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爲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爲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未明而㮣,已達而止,斯所以誨有情者,將令推至理以遣累也。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崐崘之虚,黄帝之所休。 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 支離叔曰:「子惡之乎?」 滑介叔曰:「亡,予何惡!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 死生爲晝夜。 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
【注】斯皆先示有情,然後尋至理以遣之。若云我本無情,故能無憂,則夫有情者,遂自絶於遠曠之域,而迷困於憂樂之境矣。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 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爲此乎? 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爲此乎? 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爲此乎? 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爲此乎? 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卧。 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无此矣。子欲聞死之説乎?」 莊子曰:「然。」 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无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爲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爲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 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爲人間之勞乎!」
【注】舊説云莊子樂死惡生,斯説謬矣!若然,何謂齊乎?所謂齊者,生時安生,死時安死,生死之情旣齊,則無爲當生而憂死耳!此莊子之旨也。
  顔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耶?」 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夫若是者,以爲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
【注】故當任之而已。
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内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
【注】内求不得,將求於外,舍内求外,非惑如何!
且汝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爲樂,具太牢以爲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栖之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鰌䱔,隨行列而止,委虵而處。 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譊爲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 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 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注】各隨其情。
名止於實,義設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注】實而適,故條達;性常得,故福持。
  列子行,食於道,從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
【注】各以所遇爲樂。
汝果養乎?予果歡乎?」
【注】歡養之實,未有定在。
  種有幾,
【注】變化種數,不可勝計。
得水則爲㡭, 得水土之際則爲鼃蠙之衣, 生於陵屯則爲陵舄, 陵舄得鬱棲 則爲烏足, 烏足之根烏蠐螬,其葉爲胡蝶。胡蝶胥也 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脱,其名爲鴝掇。 鴝掇千日爲鳥,其名爲乾餘骨。乾餘骨之沫爲斯彌, 斯彌爲食醯。 頤輅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 瞀芮生乎腐蠸, 羊奚比乎不箰,久竹 生青寧 青寧生程, 程生馬,馬生人, 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注】此言一氣而萬形,有變化而無死生也。